出处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97-103,共7页
Contemporary Writers Review
同被引文献47
-
1王德胜.世俗生活的审美图景——对90年代中国审美风尚变革的基本认识[J].思想战线,1998,24(10):25-31. 被引量:17
-
2张学昕.邱华栋小说创作论[J].北方论丛,1999(2):63-67. 被引量:7
-
3李洁非.新生代小说(1994-)[J].当代作家评论,1997(1):71-81. 被引量:44
-
4陈晓明.先锋派之后:九十年代的文学流向及其危机[J].当代作家评论,1997(3):35-53. 被引量:46
-
5丁帆,王彬彬,费振钟.晚生代:“集体失明”的“性状态”与可疑话语的寻证人[J].文艺争鸣,1997(1):26-30. 被引量:14
-
6王干.新“十批判书”之五——一个幽灵:自省或批判——新潮文艺中的“文革”阴影[J].文艺争鸣,1994(1):62-66. 被引量:2
-
7新状态:文学如何去言说时代——编后话[J].文艺争鸣,1994(5):22-22. 被引量:1
-
8文学:迎接“新状态”——新状态文学缘起[J].文艺争鸣,1994(3):4-5. 被引量:3
-
9王干,张颐武,张未民.“新状态文学”三人谈[J].文艺争鸣,1994(3):6-17. 被引量:8
-
10樊星.世纪末的流浪与求索──“当代思想史”片断[J].当代作家评论,1994(1):96-104. 被引量:3
引证文献7
-
1龙春.新生代小说的叙事策略[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4(1):37-39.
-
2王杰.大众文化语境下新生代小说的叙事策略[J].广西社会科学,2005(12):92-95. 被引量:2
-
3王杰.论大众文化对新生代写作的影响[J].宜宾学院学报,2005,5(9):76-79.
-
4祁丽岩.行走于边缘的欲望化叙事——新生代作家小说创作评析[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7(4):34-37. 被引量:2
-
5谭华.20世纪90年代欲望化叙事及其审美批判[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5(1):106-108.
-
6王斌.走向深山更深处——都市文学的困境与出路[J].文艺评论,2000(1):51-58.
-
7黄瀚.代际想象与身份建构——重探1990年代“新生代”“晚生代”命名事件[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2(12):63-80.
-
1田禾.喊故乡[J].诗探索,2005(2):167-169.
-
2三色堇.灵魂的渗透与撞击[J].作文素材,2012(8):29-29.
-
3杨径青.妙悟与言荃:诗禅分别论[J].思想战线,1999,25(6):56-61. 被引量:2
-
4黄瑶,向颖.中国经验的“异语”表达——论严歌苓英文小说《赴宴者》[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12,25(5):74-77. 被引量:1
-
5罗振亚.中国现代乡土诗凝视[J].淮北煤炭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1(1):8-10. 被引量:5
-
6罗振亚.后朦胧诗的语言态度[J].文艺评论,2002(5):25-31. 被引量:2
-
7陈超.深入生命、灵魂和历史的想象力之光——先锋诗歌20年,一份个人的回顾与展望[J].山花,2006(3):128-141. 被引量:3
-
8阎喜.英语文学中的语言使用与语言态度研究[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5(S2):71-73.
-
9陈超.“反诗”与“返诗”——论于坚诗歌别样的历史意识和语言态度[J].南方文坛,2007(3):12-19. 被引量:10
-
10周颖.语码转换与社区身份建构的社会心理语言学研究[J].长江丛刊,2016(24):108-1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