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V(了1)-Ct了2”中“了2”的时体功能及其相关动词
被引量: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V(了1)—Ct了2”中“了2”的时体功能及其相关动词*岳中奇句末的“了2”,我们一般称作语气词,往往表达一定的语气,具有一定的语用功能。但它除了表语气外,又确有表意作用(史锡尧1990)。吕叔湘先生(1980)也曾指出,这个句末的语气词“了2”具...
作者
岳中奇
机构地区
河南省开封大学社科系办公室
出处
《汉语学习》
CSSCI
1997年第3期14-17,共4页
Chinese Language Learning
关键词
谓语动词
未完成体
动作行为
体功能
完句成分
体标记
语法意义
动态助词
语法功能
时体意义
分类号
H146.2 [语言文字—汉语]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32
引证文献
9
二级引证文献
62
同被引文献
132
1
崔立斌.
韩国学生对“了”的误用及其原因[J]
.语言文字应用,2005(S1):21-23.
被引量:7
2
杨德峰.
“动+趋+了”和“动+了+趋”补议[J]
.中国语文,2001(4):329-334.
被引量:10
3
卢福波.
重新解读汉语助词“了”[J]
.南开语言学刊,2002(1):109-118.
被引量:13
4
郭小武.
“了、呢、的”变韵说——兼论语气助词、叹词、象声词的强弱两套发音类型[J]
.中国语文,2000(4):349-362.
被引量:34
5
李晓琪.
汉语“了”字教学研究[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31(4):110-115.
被引量:16
6
程伟民.
对外汉语教学中“了”(le)的语法项目及其等级切分[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14(1):76-84.
被引量:4
7
陆俭明.
“着(·Zhe)”字补议[J]
.中国语文,1999(5):331-336.
被引量:66
8
武果,吕文华.
“了2”句句型场试析[J]
.世界汉语教学,1998,12(2):14-22.
被引量:11
9
刘勋宁.
现代汉语句尾“了”的来源[J]
.方言,1985,7(2):128-133.
被引量:66
10
权奇英.
朝鲜语过去时词尾与汉语助词“了”的比较[J]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17(2):79-83.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9
1
税昌锡.
VP界性特征对时量短语的语义约束限制——兼论“V+了+时量短语+了”歧义格式[J]
.语言科学,2006,5(6):19-28.
被引量:16
2
郭杰.
时量的类型以及“V+[了]+时量+[了]”中的标记——兼谈“这本书我看了三天了”的延续性[J]
.语言与翻译,2007(3):25-28.
被引量:2
3
陈小红.
“了_1”、“了_2”语法意义辨疑[J]
.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5):54-60.
被引量:14
4
陈小红.
论“了_2”不独现[J]
.汉语学习,2010(3):54-63.
被引量:2
5
于秀金,吴春相.
已然/未然范畴下时体助词的同形异质性[J]
.汉语学习,2017(3):22-32.
被引量:3
6
于秀金.
跨语言时-体-情态的范畴化、显赫性及扩张性——库藏类型学视角[J]
.中国语文,2017(6):670-692.
被引量:19
7
孙大星.
现代汉语句末语气词“了”的研究历程[J]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2018,36(1):93-102.
被引量:1
8
连蜀.
关于汉语的“都+NP+了”句[J]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2(3):36-40.
被引量:7
9
陈李军,王芳芳.
汉语普通话句末助词“了_(2)”探究[J]
.现代语文,2021(3):25-30.
二级引证文献
62
1
夏俐萍.
湘语完成义标记“咖”“哒”的分途与交汇[J]
.中国语文,2021(2):210-224.
被引量:6
2
刘莹,程工.
从焦点的类型看“的”字结构的语义[J]
.中国语文,2021(1):28-42.
被引量:4
3
杜丹,吴春相.
存现动词与时体标记的类型特征[J]
.外国语,2021,44(1):64-75.
被引量:4
4
陈佳.
英语across类介副词的界态语义与动态识解[J]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32(12):29-34.
被引量:4
5
梁孝梅.
“疑问代词+都+……”与“都+疑问代词+……”的语义、语用分析[J]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06(7):43-45.
被引量:3
6
李姝.
从“X都NP了”句式的研究看副词“都”的教学[J]
.成人教育,2007,27(8):85-87.
被引量:2
7
陈刚,陈力坤.
由几种“V+了+宾语”的自由结构看“有界与无界”[J]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8(1):152-157.
被引量:6
8
佟淑玲.
“都+NP+了”句式的语义特征[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27(2):55-57.
被引量:9
9
朱莉.
双峰方言中的“吤”和“哩”[J]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09(6):98-100.
被引量:1
10
周明强.
现代汉语歧义研究的回顾与前瞻[J]
.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4):49-55.
被引量:1
1
史锡尧.
在句子中研究词的组合功能──语法研究方法论之一[J]
.汉语学习,1994(3):11-14.
被引量:5
2
任小芳.
关于动词后面的“到”[J]
.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2,22(1):81-83.
被引量:5
3
周大军,汪云.
简论英语话语填补语的表意功能[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10(3):101-104.
4
仲崇山.
现代汉字性质的统计分析[J]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29(2):52-57.
被引量:1
5
郑远汉.
数量词叠用问题[J]
.南开语言学刊,2003(1):55-62.
被引量:4
6
窦银强.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突分技巧谈[J]
.语文世界(中旬刊),2012(4):44-47.
7
金铭.
浅析“独立语”[J]
.时代文学(下半月),2015,0(11):44-45.
8
郑挺,文森.
“~然”的修辞功能[J]
.当代修辞学,1989(6):29-30.
9
史锡尧.
语气词“了”、“呢”的表意作用[J]
.汉语学习,1990(2):1-4.
被引量:11
10
张晓丽.
刍议“右文说”[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10):52-53.
被引量:2
汉语学习
1997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