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亲亲相为隐:中外法律的共同传统——兼论其根源及其与法治的关系
被引量:
77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亲亲相为隐:中外法律的共同传统———兼论其根源及其与法治的关系范忠信引言这个题目本身可能就有些骇人耳目,但只是在陈述一个长期被人们忽视且无法作任何别的概括的客观事实。人们通常以为,“亲亲相为隐”是中国封建宗法主义法律传统的特有原则之一,是中国传统法...
作者
范忠信
机构地区
苏州大学法学院
出处
《比较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5-28,共22页
Journal of Comparative Law
关键词
卑亲属
容隐制度
近亲属
亲属容隐
刑法典
尊亲属
犯罪
刑诉法
刑事诉讼法
丧失继承权
分类号
D90 [政治法律—法学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418
引证文献
77
二级引证文献
135
同被引文献
418
1
桑东辉.
“亲亲相隐”的法学意义探微[J]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8,24(1):85-88.
被引量:2
2
干朝端.
“亲亲相隐”与现代拒证权[J]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1,16(2):89-92.
被引量:13
3
曹旅宁.
释秦律“拔其须眉”及“斩人发结”兼论秦汉的髡刑[J]
.中国史研究,2001(1):167-171.
被引量:4
4
刘仁文.
法意与亲情[J]
.北京观察,2000(11).
被引量:2
5
陈探宇,丁建峰.
“直”的情感维度——从中国文化的生命观看“父子相隐”[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31(4):102-106.
被引量:4
6
姜虹.
“亲亲相隐”原则适用于现代中国社会之探析[J]
.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2009(6):18-21.
被引量:2
7
范忠信.
亲属拒证权:普世与民族的重合抉择[J]
.中国审判,2012(1):50-51.
被引量:8
8
张明楷.
论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J]
.山东法官培训学院学报,2007,23(1):4-9.
被引量:21
9
牛忠志.
应当如何借鉴期待可能性理论[J]
.金陵法律评论,2008(1):89-98.
被引量:4
10
骆群.
亲亲相隐:刑事政策的人伦启示[J]
.东方法学,2010(3):67-77.
被引量:8
引证文献
77
1
方宇菲.
金融沙盒监管制度的价值、本质与构建逻辑[J]
.研究生法学,2020(1):48-55.
2
李远红.
伦理视野下的亲属拒证权探讨[J]
.边缘法学论坛,2019,0(2):49-57.
3
王进.
论侦查机关向证人取证的几个问题[J]
.天津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24(S1):127-132.
被引量:1
4
施蔚然.
中世纪法国习惯法学评介[J]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3):19-21.
被引量:1
5
骆群.
亲亲相隐:刑事政策的人伦启示[J]
.东方法学,2010(3):67-77.
被引量:8
6
黄鹏.
“亲亲得相首匿”原则法制化分析[J]
.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0(1):10-13.
7
周博文.
论期待可能性在我国刑法中的司法意义[J]
.公安研究,2008,0(12):36-39.
被引量:2
8
张少林,吴秋发.
关于亲属作证的立法探讨[J]
.时代法学,1999(5):73-74.
被引量:2
9
白玉博.
论我国容隐制度及其现实意义[J]
.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25(5):14-17.
被引量:1
10
胡北.
和谐社会视角下的“亲亲相隐”制度分析[J]
.法制与社会,2008(13):279-280.
二级引证文献
135
1
张中.
刑事证据制度现代化的中国标准与制度安排[J]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24,32(5):3-21.
被引量:4
2
龙乐婷.
亲亲相隐制度及其现代化[J]
.现代交际,2020(14):47-48.
3
石经海,苏桑妮.
论“期待可能性”的平易化[J]
.刑法论丛,2021(2):340-374.
被引量:4
4
黄茂醌,陈宏.
民事诉讼亲属拒绝作证权制度构建论[J]
.法治论坛,2019(4):195-208.
5
丁德恒,丁翊时.
论刑事诉讼亲属免证制度的完善[J]
.楚天法治,2019,0(24):80-83.
6
谢佑,邵核念.
我国刑事诉讼中亲属拒证权制度的缺失与构建[J]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2):104-107.
被引量:4
7
张艳丽.
论直躬故事的文本意义和历史影响[J]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5(5):60-63.
8
冯亚东,张丽.
期待可能性与犯罪动机[J]
.金陵法律评论,2008(1):36-40.
9
骆群.
亲亲相隐:刑事政策的人伦启示[J]
.东方法学,2010(3):67-77.
被引量:8
10
杜月秋.
论法的人伦精神——关于“安提戈涅之怨”的法理思考[J]
.唯实,2002(4):40-43.
被引量:11
1
范高峰.
论拾得遗失物报酬请求权——兼论《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的缺失[J]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4(1):123-125.
被引量:2
2
李敏清.
论建立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构想[J]
.消费导刊,2011(5):124-124.
3
刘守芬.
论渎职罪主体的立法完善[J]
.中外法学,1989,1(2):30-34.
4
沈家本法律思想国际学术研讨会将于今年十月召开[J]
.中外法学,1990,2(4):23-23.
5
宋孟阳.
浅论职务犯罪的特点[J]
.中国科技纵横,2010(23):258-258.
6
高元庆.
我国行政诉讼法的特有原则与特点[J]
.实事求是,1990(6):60-62.
7
张赞宁.
处理医患纠纷的特有原则[J]
.中国社区医学,2002,8(1):59-60.
8
陈彬.
浅谈处分原则的几个问题[J]
.河北法学,1985,3(5):29-31.
被引量:1
9
王瑞煊.
浅议调解制度在我国行政诉讼中的建构[J]
.法制与社会,2008(16).
10
窦可昀.
中外法律语言学研究述评[J]
.中国市场,2006(32):78-79.
被引量:1
比较法研究
1997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