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世纪转型:当代中国的大众文化时代
被引量:
39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一本世纪70年代末期,当中国人从中世纪的蒙昧中惊醒后,对人类所创造的文明和文化成果表现出一种如饥似渴的热情。交响乐、芭蕾舞、西洋绘画、古典文学名著,成为一种时尚;抽象艺术、朦胧诗、荒诞剧、现代派小说也受到了人们青睐;甚至萨特、弗洛伊德、马斯洛的哲学和心理学著作也成为了畅销书。以思想解放运动为前导的整个中国文化充满了一种启蒙主义的热情和现实批判的精神,一个“盗火者”
作者
尹鸿
出处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22-26,共5页
Film Art
关键词
中国大众文化
大众文化时代
中国文化
当代中国
政治文化
思想解放运动
弗洛伊德
启蒙主义
文化产品
文化生产
分类号
G122 [文化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82
引证文献
39
二级引证文献
159
同被引文献
182
1
余虹.
文学的终结与文学性蔓延——兼谈后现代文学研究的任务[J]
.文艺研究,2002(6):15-24.
被引量:173
2
贾丽珍,徐润拓.
华丽背后的苍白——《满城尽带黄金甲》的艺术缺憾[J]
.电影评介,2007(10):29-30.
被引量:3
3
袁泳.
数字技术与版权领域的利益平衡论[J]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1999,36(3):135-143.
被引量:25
4
唐蓓.
浅析大众文化对青年社会化的影响[J]
.青年研究,1999(5):33-37.
被引量:5
5
王宁.
全球化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化批评[J]
.文艺研究,1999(4):25-26.
被引量:19
6
邹广文.
社会转型期的大众文化定位[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8,38(6):55-60.
被引量:17
7
尹鸿.
世纪转折时期的历史见证——论90年代中国影视文化[J]
.天津社会科学,1998(1):77-85.
被引量:51
8
吴炫.
再论“第三种批抨”方法[J]
.文艺理论研究,1998(1):7-15.
被引量:1
9
陶东风.
文化研究:西方话语与中国语境[J]
.文艺研究,1998(3):22-31.
被引量:73
10
印证,弭秀玲.
电视与城市社会[J]
.社会学研究,1986(5):48-56.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39
1
曹培鑫,薛毅帆.
“保卫文化”:20世纪90年代的电视批评[J]
.中国新闻传播研究,2020(2):173-186.
被引量:3
2
孙媛,庄君.
新时期以来话剧《雷雨》的影视传播[J]
.短篇小说(原创版),2012(6):90-91.
被引量:1
3
朱晓艺.
中国先锋艺术之回顾及90年代中国先锋电影[J]
.电影艺术,2001(1):79-82.
4
骆增秀,姜申.
FLASH及其精神[J]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1(4):83-86.
被引量:1
5
张清民.
法兰克福学派文化工业理论再认识[J]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1):26-29.
被引量:1
6
张祎星.
大众传媒与文学消亡[J]
.伊犁教育学院学报,2005,18(2):30-35.
被引量:1
7
尹晓丽.
世俗妥协与精神对立的绞缠——试论当代小说和电影文化关系的流变[J]
.晋阳学刊,2005(4):103-106.
被引量:4
8
胡铁强.
后现代语境下的影视文化[J]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132-134.
被引量:1
9
陈雪军.
多元·消费·整合——中国当代文学读者意识论析[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3(1):55-59.
10
魏颖.
精神寻根与偶像制造——写在《恰同学少年》热播背后[J]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4(1):123-126.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59
1
丁锦冉.
主流媒体“饭圈化”叙事探析[J]
.新闻传播,2023(14):40-42.
2
刘彦武.
回顾与展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文化研究的治理转向[J]
.学习与实践,2021(2):122-131.
被引量:3
3
李丁一,李玮.
基于扎根理论的养成偶像网络组织研究[J]
.新闻知识,2023(2):29-38.
4
闫庆文,陈玥.
“产消合一”:数字媒体时代“偶像”生产机制中的异化与剥削[J]
.新闻知识,2022(9):34-46.
5
张铮,郭爽,周学政.
运动员“网红化”现象分析[J]
.体育视野,2023(10):11-13.
被引量:1
6
李子林,胡盼.
粉丝公益:一种新兴的青年公益模式——以“百家粉丝团公益联盟”为例[J]
.当代青年研究,2022(5):24-31.
被引量:10
7
陈宇恒,魏志鹏,徐辰烨.
饭圈行为与网络政治参与[J]
.当代青年研究,2022(5):13-23.
被引量:4
8
毛煜雯,刘佳茗,王兆熙.
从文学批评的角度看“IP改编剧”中的原生家庭关系所带来的文化反思——以《欢乐颂》和《都挺好》为例[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0(9):75-77.
被引量:1
9
陈维超,曹佳.
情感共同体视域下饭圈文化的发展症结与规制对策[J]
.江科学术研究,2020(3):60-64.
10
岳璐,蔡骐.
游弋于嵌入与脱嵌间:视频直播粉丝的情感劳动[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3):124-136.
被引量:13
1
潘黎勇.
精英文化在大众文化时代的生存策略[J]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6(5):81-83.
被引量:6
2
韩毓海.
当代中国的启蒙主义遗产[J]
.文艺理论与批评,2002(5):35-39.
被引量:4
3
董勇,葛艳明,王佳.
打造体育明星的经济价值 引导体育产业健康发展[J]
.集团经济研究,2007(10X):278-279.
被引量:1
4
赵婧.
我实现与自在自然——马斯洛与庄子的比较[J]
.文艺生活(中旬刊),2010(2):55-55.
5
7种武器[J]
.汽车杂志,2009(8):74-75.
6
张曼西.
大众文化时代博物馆的展示传播[J]
.中国博物馆,2008(4):13-18.
被引量:7
7
蔡文秀.
大众文化时代的文化心理探询[J]
.科教文汇,2007(12X):204-204.
8
陈涛.
西方文明源头的“盗火者”[J]
.中国新闻周刊,2012(24):82-83.
9
张志伟.
“断裂”与“兼容”:儒学复兴面临的困境[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7,21(1):8-14.
被引量:10
10
我国古典名著的洋名[J]
.出版视野,2012(6):39-40.
电影艺术
1997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