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国外改进理科课堂学习的若干研究
被引量:
1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近十几年来。一个研究和改进课堂学习尤其是中学理科课堂学习的运动已在四方许多国家兴起,并出现了理科学习和研究的若干新的观点和特点。本文拟通过对国外理科学习有关研究的介绍,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作者
宋秋前
出处
《全球教育展望》
CSSCI
1996年第6期30-35,共6页
Global Education
关键词
进学
概念转变学习
理科学习
理科教育
教师期望
课堂学习
了解学生
改进教学
概念图
教学观
分类号
G423.3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46
引证文献
12
二级引证文献
63
同被引文献
46
1
陈么元,左银舫.
中小学教师知识观学习观教学观的初步研究[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9,1(4):135-142.
被引量:4
2
杨秀香.
知识经济·知识和教育价值的选择[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2(6):3-8.
被引量:4
3
莫雷.
知识的类型与学习过程——学习双机制理论的基本框架[J]
.课程.教材.教法,1998,18(5):21-25.
被引量:49
4
李臣之.
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试探[J]
.教育科学,1999(1):58-62.
被引量:33
5
虞承洲,冯之浚,张念椿.
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看高等教育改革的若干问题[J]
.中国社会科学,1980(6):3-28.
被引量:14
6
张建伟,孙燕青.
初中学生的知识观与学习观的初步研究[J]
.心理发展与教育,1997,13(4):12-17.
被引量:23
7
付海伦.
一种新的教学观:教学生会学[J]
.教育理论与实践,1996,16(2):33-35.
被引量:6
8
钟启泉.
知识论研究与课程开发[J]
.全球教育展望,1996,26(2):6-13.
被引量:20
9
洪光磊.
知识论——一门培养求知者的新型科目[J]
.全球教育展望,1995,25(5):9-18.
被引量:7
10
穆尔,钟启泉.
知识与课程[J]
.全球教育展望,1995,25(6):36-43.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12
1
潘洪建.
个体知识观形成的条件、过程及其教育意义[J]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7,11(2):26-29.
被引量:1
2
刘知新.
再谈化学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问题[J]
.化学教育,2001,22(6):10-12.
被引量:14
3
刘知新.
我国化学教学论课程革新的几个问题[J]
.化学教育,2005,26(11):15-17.
被引量:13
4
潘洪建,滕静.
中学生知识观与学习方式的调查研究[J]
.教育科学论坛,2006(4):16-18.
5
蒋建全,潘洪建.
知识观培养:中学教育的新课题[J]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6(6):122-125.
6
潘洪建.
当代知识变迁与教学理论改造[J]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8,12(5):8-11.
被引量:1
7
潘洪建.
当代知识变迁与教学实践转向[J]
.教育科学论坛,2009(6):9-12.
8
宋秋前.
阅读问题原因研究[J]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1998,15(4):36-43.
9
潘洪建.
师生关系:发展性主体际交往关系[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37(2):53-56.
被引量:17
10
马常山.
初中化学复习课教学的有效性研究[J]
.中国科技博览,2014(25):247-247.
二级引证文献
63
1
褚小婧.
基于数字素养的高中数学教科书评价[J]
.中学数学杂志,2023(3):9-12.
2
饶妮妮,马义才,廖小丽.
浅析多媒体课件与课堂教学质量的关系[J]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7(S1):12-14.
被引量:4
3
贾湘.
21世纪中学化学教师业务素质初探[J]
.内蒙古电大学刊,2005(3):70-71.
4
刘知新.
再谈化学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问题[J]
.化学教育,2001,22(6):10-12.
被引量:14
5
刘云海,曹小红,马建国,彭道锋.
建立基础化学实验教学新模式 培养创新人才[J]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4(2):174-175.
被引量:11
6
郑柳萍,颜桂炀,林深.
教育硕士专业(学科教学·化学)研究生培养的实践与思考[J]
.高教论坛,2006(1):117-120.
7
陈承声.
化学教学论整合课程的教学设计[J]
.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6,26(5):104-108.
8
赵春艳,魏彦,刘冰.
化学教学论实验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
.高师理科学刊,2007,27(1):88-90.
被引量:9
9
王慧霞.
教学关系的涵义、结构及生成[J]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29(1):43-47.
被引量:5
10
邵晓枫.
十年来我国师生关系观述评[J]
.教育学报,2007,3(5):13-19.
被引量:45
1
李丽娜.
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提高数学教学质量[J]
.俪人(教师),2014(15):291-291.
2
谭周昊.
理科学习之我见[J]
.家庭教育(中小学版),2015,0(6):13-13.
3
王吾堂.
新课改背景下学好语文的几个问题[J]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教师版),2008(10):16-17.
4
杜玉菁.
中学物理课堂探究性学习的研究[J]
.理科考试研究(初中版),2013(5):39-40.
5
杜玉菁.
中学物理课堂探究性学习研究[J]
.理科考试研究(初中版),2013(3):47-48.
6
牛司娟.
浅谈理科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性[J]
.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2013(2):31-31.
7
黄天霓,刘芳芳.
初中生语文能力与理科学习相关性研究[J]
.教育学术月刊,1993(3):27-28.
8
袁维新.
概念转变学习:一种基于建构主义的科学教学模式[J]
.外国教育研究,2003,30(6):22-27.
被引量:40
9
罗苏赣.
怎样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效率[J]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3(10):43-44.
10
毛秀敏.
高三理科学困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J]
.考试(教研版),2011(9):46-47.
全球教育展望
1996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