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析心理健康标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兼评中西方心理健康观
被引量:
3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关于心理健康与不健康的划分,根据《云五社会科学大辞典》(心理学分册)的概括,一般以下列三种标准为依据:(1) 统计学的标准。利用统计学的方法。
作者
周燕
机构地区
广州师院
出处
《教育研究与实验》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48-52,共5页
Educational Research and Experiment
关键词
心理健康观
心理健康标准研究
个体社会化
过度社会化
社会适应
学校心理辅导
心理学
社会科学
人本主义
统计学
分类号
B841 [哲学宗教—基础心理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227
引证文献
32
二级引证文献
269
同被引文献
227
1
李寒梅.
后疫情时代的青少年价值观教育研究[J]
.青少年学刊,2020(4):3-8.
被引量:6
2
许燕.
自我和谐是构建心理和谐的基础[J]
.北京社会科学,2006(S1):60-64.
被引量:60
3
彭敏.
高校篮球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探讨[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1,35(3):62-63.
被引量:30
4
杨青松,石梦希.
心理健康标准研究应该注意几个问题[J]
.文教资料,2007(4):167-168.
被引量:1
5
刘宣文.
心理健康标准与学校心理辅导[J]
.教育研究,1999,20(3):42-46.
被引量:61
6
林宋荣,黎洁容,曾凡.
体育运动对大学生运动员心理健康影响作用的调查[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1998,18(4):20-25.
被引量:19
7
祝新华,陈群.
中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理论思考与实验探索[J]
.教育研究,1998,19(2):42-48.
被引量:32
8
李恒,高天云.
大学生心理辅导应关注心理健康发展标准[J]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00,16(S1):222-223.
被引量:2
9
吴义昌.
无我──求我──忘我──健康人格发展过程的标志[J]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38(2):124-126.
被引量:3
10
张海钟.
论心理卫生和心理教育与精神文明建设[J]
.甘肃理论学刊,1998(2):51-53.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32
1
吕晓昌.
儿童身体锻炼与心理健康(综述)[J]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4,20(3):64-65.
被引量:3
2
张海钟.
心理健康标准研究的争鸣综述及其进一步的思辨[J]
.心理学探新,2001,21(3):42-46.
被引量:36
3
韩晓琴,康伟.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基本概念探析[J]
.榆林学院学报,2004,14(4):103-105.
被引量:5
4
申艳娥.
心理健康本质及其标准的再认识[J]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5,26(5):37-39.
被引量:13
5
张荣路.
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研究[J]
.商场现代化,2005(08X):229-230.
被引量:2
6
郗敏.
论人的体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
.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06,25(1):111-113.
被引量:3
7
胡琰,钟毅平.
农村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研究[J]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2):146-148.
被引量:3
8
牛芃.
正确认识及把握心理健康的评价标准[J]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7,20(4):131-133.
被引量:3
9
陈禧鸿,胡天状.
课程网络化学习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J]
.现代教育技术,2007,17(6):51-53.
10
陈春萍.
国内关于心理健康标准的研究[J]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30(5):53-56.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269
1
胡松涛,唐燕.
构建全人课程体系,助推学校高品质建设[J]
.教育科学论坛,2020(32):43-46.
2
李光建,舒京平,高婷叶,李玉凡,何益国.
涉罪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研究进展[J]
.心理月刊,2023(9):231-233.
被引量:1
3
卢祥,余明敏.
一生一画像:基于数字画像的小学生综合评价校本建构研究——以“宁海县未来学校”为例[J]
.新课程评论,2023(7):144-151.
被引量:1
4
李尚宸.
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实验研究进展[J]
.现代教育科学,2020(S01):85-88.
5
熊昱可,骆方,白丁元,郭筱琳,梁丽婵,任萍.
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监测框架构建的视角与思考[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1):16-24.
被引量:15
6
胡松涛,唐燕.
构建全人课程体系,助推学校高品质建设[J]
.教育科学论坛,2020(23):51-55.
7
张明亮.
1106例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
.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S1):71-73.
8
兰宏勇,化存才,杨俊.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模糊综合评判模型[J]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0(S1):232-236.
被引量:1
9
鲁燕霞,刘萌,潘芳.
济南市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状况调查[J]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47(7):117-121.
被引量:6
10
杨青松,石梦希.
心理健康标准研究应该注意几个问题[J]
.文教资料,2007(4):167-168.
被引量:1
1
金勇,郭力平.
心理健康观的历史演进[J]
.心理科学,1998,21(5):465-466.
被引量:22
2
李大卫,林秉贤.
中国人的心理健康观[J]
.青少年心理健康,2006,5(5):12-15.
3
郭娓娓.
生态心理学视角下的心理健康观[J]
.青春岁月,2013,0(5):465-465.
4
谌林.
整体主义时代“人的依赖关系”[J]
.学术交流,2013(3):38-42.
被引量:1
5
谢文艳.
大学生人格特质对心理健康观的影响[J]
.成功,2013(18):320-320.
6
隆重举办“第一届全国学校心理辅导专项评选”[J]
.大众心理学,2005(9):11-11.
7
汪晓萍.
生态思想影响下的中国古代心理健康观[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29(5):206-208.
被引量:2
8
叶一舵.
心理健康标准及其研究的再认识[J]
.东南学术,2001(6):169-175.
被引量:63
9
佐斌.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心理健康观[J]
.教育研究与实验,1994(1):33-37.
被引量:23
10
马祥林.
心理健康标准应注重社会性[J]
.云南学术探索,1998(3):73-74.
被引量:1
教育研究与实验
1996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