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关于国外翻译理论的三大核心概念——翻译的实质、可译性和等值
被引量:
4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国外翻译理论有三大核心概念,即翻译的实质(定义)、可译性和等值。三者相互交织,互为前提,被视为决定翻译战略以及评价翻译质量的理论依据,因此成为各国翻译理论家反复论述的课题。我们研究国外翻译理论,必须全面了解这些核心概念的演变情况及其特点,取其精华,为我所用。
作者
蔡毅
出处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9-12,共4页
Chinese Translators Journal
关键词
国外翻译理论
可译性
翻译的实质
核心概念
翻译的定义
语言
翻译质量
翻译等值
形式等值
翻译实践
分类号
H059 [语言文字—语言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305
引证文献
41
二级引证文献
269
同被引文献
305
1
查明建,田雨.
论译者主体性——从译者文化地位的边缘化谈起[J]
.中国翻译,2003,24(1):21-26.
被引量:1473
2
林克难.
“喜新”不必“厌旧”——试评翻译理论学习中的一种值得注意的现象[J]
.上海翻译,2005(S1):22-24.
被引量:5
3
崔永禄.
翻译的斡旋过程及影响这一过程的诸种因素[J]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8(2):1-4.
被引量:9
4
范东生.
文化的不同层次与翻译标准[J]
.外国语,2000,23(3):67-72.
被引量:55
5
孟建钢.
关联性·翻译标准·翻译解读[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8):25-27.
被引量:60
6
宋学智.
忠实是译者的天职——兼评“新世纪的新译论”[J]
.中国翻译,2000(6):50-54.
被引量:54
7
刘丽珍,舒奇志.
从认知角度论可译性的相对性[J]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8(4):578-580.
被引量:1
8
赵彦春.
关联理论对翻译的解释力[J]
.现代外语,1999,22(3):276-295.
被引量:646
9
郭建中.
中国翻译界十年(1987──1997):回顾与展望[J]
.外国语,1999,22(6):53-60.
被引量:46
10
张南峰.
从奈达等效原则的接受看中国译论研究中的价值判断[J]
.外国语,1999,22(5):44-51.
被引量:38
引证文献
41
1
阙柯宇.
试论汉语中外来词翻译音意兼译的重要性——以“康桥”和“剑桥”为例[J]
.汉字文化,2022(24):150-152.
被引量:1
2
刘辉.
浅析翻译的跨文化传播属性[J]
.新东方英语(中英文版),2018,0(7):90-91.
3
屠国元,廖晶.
翻译等值概念述评[J]
.中国科技翻译,2001,14(2):40-43.
被引量:32
4
张春柏.
从语言哲学到翻译的功能——关于等值翻译理论的一点思考[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30(4):89-96.
被引量:3
5
赵明.
论可译性的相对性[J]
.中国科技翻译,1997,10(4):1-5.
被引量:3
6
徐婧.
《诗经》英译的两大难题及其解决方法[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8(5):220-223.
被引量:1
7
高玉.
翻译本质“二层次”论[J]
.外语学刊,2002(2):81-84.
被引量:9
8
彭长江.
翻译标准多,何以断是非[J]
.外国语,2000,23(5):62-69.
被引量:38
9
涂艳华.
浅议《早发白帝城》及其四篇译文[J]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4(1):87-89.
被引量:2
10
朱健平.
翻译即解释:对翻译的重新界定——哲学诠释学的翻译观[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29(2):69-74.
被引量:69
二级引证文献
269
1
陈璐.
论异化翻译与阐释学交融的历时与共时——基于施莱尔马赫翻译思想的承上与启下[J]
.现代英语,2023(14):100-103.
被引量:1
2
葛锟语.
工科学术语篇中的概念隐喻研究——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为例[J]
.现代英语,2021(8):119-123.
3
武光军.
不可译性的哲学价值及其在中西译学中的差异探究[J]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23,30(6):81-89.
被引量:1
4
李德超.
如何定义翻译?——对翻译概念的反思与重构[J]
.英语研究,2023(2):26-39.
被引量:5
5
杨晓荣.
翻译标准的依据:条件[J]
.外国语,2001,24(4):70-76.
被引量:37
6
朱德芬.
论翻译的本质[J]
.文教资料,2008(23):61-63.
被引量:1
7
赵峰.
文体学理论在翻译中的应用——评《邓小平1992年南巡谈话》的两个英译本[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3):33-35.
被引量:1
8
谭震华.
运用等效翻译理论提高双关语可译性[J]
.作家,2012(16):194-195.
9
刘芳,赵华.
简论我国“职业技术”类院校名称的汉译英[J]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107-109.
被引量:1
10
朱姝,朱丽轩.
英若诚戏剧翻译思维研究[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S3):68-73.
被引量:1
1
李留保.
等值翻译之我见[J]
.中国科技翻译,1997,10(4):6-7.
2
林荔凡.
试谈翻译中的等值理论[J]
.莆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9(1):64-66.
3
周迈.
论可译性限度研究的符号学途径[J]
.株洲工学院学报,2004,18(1):128-130.
被引量:2
4
董双建,冯一青.
国外翻译理论与我国的翻译研究[J]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1(10):121-122.
5
张超.
“词汇化”和“语法化”的含义及相互关系[J]
.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12(2):274-275.
6
韩珍.
我国翻译理论建设之思考[J]
.语言与翻译,1997,0(4):40-42.
被引量:1
7
杨晓荣.
翻译理论研究的调整期[J]
.中国翻译,1996(6):8-11.
被引量:34
8
林克难.
重新认识卡特福德翻译理论[J]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8(1):1-4.
被引量:26
9
张颖.
简述中国六十年翻译发展史[J]
.学理论,2013(6):201-202.
10
李先进.
谈“等效翻译”[J]
.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6(2):73-76.
被引量:1
中国翻译
1995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