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关于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现实思考
被引量:
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谈到美国的高等教育,人们一定首先会想起那些闻名遐迩的名牌大学——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等等。但这次在美国考察高等教育,一所看上去极为平常的大学——安提亚克大学,却给笔者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她以70余年来始终不渝地坚持合作教育而享誉全美。
作者
傅维利
机构地区
辽宁师范大学
出处
《求是》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2期36-40,共5页
关键词
生产劳动
校办产业
合作教育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
全面发展的人
教育制度
未来教育
马克思主义教育
教学计划
劳动观念
分类号
G40-05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20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23
同被引文献
20
1
丁立群.
劳动之成为实践:历史嬗变及其意义[J]
.中国社会科学,2023(9):106-121.
被引量:8
2
成有信.
论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实质[J]
.中国社会科学,1982(1):163-176.
被引量:48
3
傅维利,李英华.
合作教育及其在当代美国的发展[J]
.比较教育研究,1996(1):27-30.
被引量:13
4
胡家秀,郭琳.
合作教育模式解析[J]
.教育与职业,2004(17):38-39.
被引量:7
5
刘华东.
关于合作教育的现实作用和积极影响[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4,25(2):94-98.
被引量:6
6
刘华东.
关于合作教育的教育价值的探析[J]
.中国高教研究,2004(8):82-83.
被引量:4
7
黄济.
关于劳动教育的认识和建议[J]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0(5):17-22.
被引量:201
8
刘磊,傅维利.
实践能力:含义、结构及培养对策[J]
.教育科学,2005,21(2):1-5.
被引量:294
9
瞿葆奎.
劳动教育应与体育、智育、德育、美育并列?——答黄济教授[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23(3):1-8.
被引量:116
10
刘平,张炼.产学研合作教育概论[M].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0.
引证文献
2
1
童晓晖.
地方普通高校产学研合作的教育创新[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27(12):30-32.
被引量:16
2
刘磊,冯博,高晓娜.
劳动教育研究的中国经验及问题域转向——以我国劳动教育70余年研究理路与成果反思为线索[J]
.中国教育学刊,2024(4):28-33.
被引量:7
二级引证文献
23
1
余娜.
"双主体"办学模式下高职院校校企文化融合的思考与研究[J]
.烟台职业学院学报,2021,27(3):37-39.
2
徐博.
深入推进地方财经类本科高校产学研结合的探讨[J]
.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10,8(5):31-34.
被引量:2
3
张金明.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探讨[J]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0,12(3):139-141.
被引量:5
4
马树强.
区域教育合作探析:模式、动力机制、过程模型[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7):3-7.
被引量:10
5
韩冰,王章忠,黄晟祥,杭祖圣.
开发行业协会资源促进实践教学及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研究[J]
.时代教育,2011(4):6-7.
被引量:1
6
李华军,张光宇,邓彦,黄亦鹏.
浅析产学研模式下的创新型人力资本培养——基于地方高校的视角[J]
.科技管理研究,2011,31(10):117-120.
被引量:3
7
郭冬生,刘春花,姚春梅.
基于产学研结合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与科技体制改革[J]
.高等农业教育,2012(8):21-23.
被引量:4
8
刘海运,赵海深.
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工商管理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研究[J]
.中国电力教育,2013(12):35-36.
被引量:2
9
李丽敏,张玉峰,黄金侠.
应用型本科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探索[J]
.中国电力教育(下),2014(10):8-9.
被引量:4
10
康晨,李宁,王陈伟.
丝绸之路经济带教育合作机制建设研究[J]
.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2014(6):13-15.
被引量:1
1
成有信.
简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5(2):23-26.
被引量:5
2
李晓菊.
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J]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21(1):136-137.
3
桑新民,周之良.
创造是马克思主义人生哲学的重要范畴[J]
.教学与研究,1986(5):26-30.
4
王绍海.
马克思主义关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基本原理在我国形成的若干特色[J]
.吉林工学院学报(高教研究版),2000,21(2):1-4.
5
张帆.
历史唯物主义和认识论[J]
.教学与研究,1982(3):37-41.
被引量:3
6
周建平.
教学本质:尝试性解答[J]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1(6):6-8.
被引量:4
7
刘国权.
素质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J]
.湖南商学院学报,1998,0(2):78-80.
8
刘国权.
素质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J]
.社会科学研究,1998(5):129-132.
被引量:3
9
黄松鹤.
人的全面发展的系统观与系统教育[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15(1):53-57.
被引量:1
10
刘世峰.
教劳结合基本概念辨考[J]
.教育研究,1994,15(3):22-26.
被引量:12
求是
1995年 第2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