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班级活动在青少年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
被引量: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班级活动在青少年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吴立德青少年社会化,是指青少年在特定的社会与教育环境中,逐渐形成与社会,致的社会态度、价值观、人生观及个性特征,按照其所处社会的规范,成长为社会积极成员的过程。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促进青少年社会化的成熟。在以班级...
作者
吴立德
出处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2期59-62,共4页
Journal of 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关键词
班级活动
青少年社会化
教育者
社会要求
身心发展
集体主义精神
发展方向
集体目标
社会规范
班级组织
分类号
G775 [文化科学—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30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24
同被引文献
30
1
侯静,陈会昌,王争艳,李苗.
亲子互动研究及其进展[J]
.心理科学进展,2002,10(2):185-191.
被引量:78
2
安秋玲,王小慧.
班级内青少年非正式群体认同发展研究[J]
.心理科学,2006,29(1):94-97.
被引量:12
3
王鹏,林聚任.
情感能量的理性化分析——试论柯林斯的“互动仪式市场模型”[J]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152-157.
被引量:61
4
郭景萍.
西方情感社会学理论的发展脉络[J]
.社会,2007,27(5):26-46.
被引量:35
5
娄来芝.
中小学教师工作倦怠的研究[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28(11):60-63.
被引量:2
6
麻宝斌,任晓春.
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挑战与变革[J]
.学习与探索,2011(3):95-99.
被引量:53
7
章乐.
现代教育的“分数崇拜”:社会学视角的分析[J]
.教育发展研究,2012,32(18):76-80.
被引量:8
8
朱晓宏.
儿童学校生活情感体验的缺失与重建[J]
.中国教育学刊,2013(9):79-82.
被引量:7
9
褚宏启.
教育现代化的本质与评价——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现代化[J]
.教育研究,2013,34(11):4-10.
被引量:180
10
蔡永红,朱爱学.
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现状及其组织影响因素研究[J]
.教育研究与实验,2013(6):29-33.
被引量:17
引证文献
2
1
李江,赵佩.
班级活动的理解探究[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4,34(2):225-226.
被引量:2
2
罗阳,刘雨航.
学校情感治理机制探究:现实诉求与行动逻辑[J]
.中国电化教育,2020(11):30-38.
被引量:22
二级引证文献
24
1
李振华.
职业院校教育情感治理的理念形成与实施路径[J]
.教育科学论坛,2022(6):11-14.
2
刘雨航,罗阳.
面对不确定性:后疫情时代学校治理的情感转向[J]
.中国教育政策评论,2020(1):215-231.
被引量:1
3
刘世清.
情感治理:后疫情时代教育治理变革的重要转向[J]
.中国教育政策评论,2020(1):171-183.
被引量:4
4
田贵芝.
培养本科生普适能力的班级活动探析与实践——以大理大学药化学院为例[J]
.科教文汇,2020,0(4):20-21.
5
李晨.
大中小学外语教育衔接中的教师情感素养研究[J]
.考试与评价,2021(2):42-47.
被引量:4
6
文军,罗阳.
单位转型中教育组织如何运作——基于公立学校的制度逻辑分析进路[J]
.社会科学战线,2021(6):224-234.
被引量:4
7
贾飞祥,张天雪.
共青团“学社衔接”互动仪式模型构建及实施路径——从情感治理的视角[J]
.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21,40(4):45-53.
被引量:10
8
刘世清.
教育情感治理:何以可能?如何可行?[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5):35-45.
被引量:18
9
印苏.
初任教师的情感压力及其缓解--基于情感劳动视野[J]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22,42(3):49-58.
10
罗阳,刘雨航.
重返共同体:高校学生社区营造的社会工作介入[J]
.学海,2022(4):53-59.
被引量:11
1
晁乐红,王珺琳.
逆境是青少年社会化的有利情境──论父母对子女教育的一个误区[J]
.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5):30-32.
2
周源.
浅谈家庭对于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J]
.中国校外教育,2014(2):29-30.
被引量:1
3
范中杰.
论青少年榜样教育的时代特征[J]
.教育科学,2001,18(2):49-50.
被引量:22
4
袁霞.
论家庭教养方式与青少年社会化[J]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2,14(5):77-79.
被引量:5
5
邢娟.
浅析如何提高班级的凝聚力[J]
.才智,2012,0(27):110-110.
被引量:4
6
马春光.
家庭教育方法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J]
.中华少年,2016,0(8):14-14.
被引量:1
7
范中杰.
家庭教育方法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J]
.湖北社会科学,2008(1):73-75.
被引量:18
8
彭佳景.
把家庭教育作为一项社会工程来推进[J]
.湖南教育(下旬)(C),2011(10):1-1.
9
钟可.
农村教育 路在何方[J]
.科学咨询,2013(16):36-37.
10
黄伟才.
青少年社会化的挑战及对策[J]
.湖北社会科学,2008(1):70-72.
被引量:8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