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晚清士大夫对华夷观念的突破与近代爱国主义
被引量:
9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在社会政治活动中,人们的世界观起着支配作用。把华夏族的政治文化当作世界政治文化中心的华夷观念,表明了一种对国际政治秩序的带根本性的看法,也是一种长期存在于受儒家文化影响的东亚各国的世界观。
作者
任复兴
机构地区
山西省忻州日报社
出处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195-201,139,共8页
Social Science Front
关键词
华夷观念
近代爱国主义
士大夫阶层
一元世界观
近代中国
近代化
中国近代史
林则徐
朝贡
海国图志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96
引证文献
9
二级引证文献
31
同被引文献
96
1
王令金.
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价值及影响[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47(4):79-81.
被引量:2
2
吴泽.
魏源的变易思想和历史进化观点——魏源史学研究之一[J]
.历史研究,1962(5):33-59.
被引量:3
3
王涛.
对近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新讨论[J]
.人文杂志,1999(1):118-122.
被引量:1
4
杨生博.
试谈爱国主义的含义及其层次性[J]
.人文杂志,1999(4):50-52.
被引量:1
5
李天洲.
论屈原的爱国主义[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21(S1):127-131.
被引量:1
6
马剑.
面向世界和未来的自尊、自信、自强─—新时期理性爱国主义的核心[J]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1999,15(3):99-102.
被引量:1
7
侯平.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振兴的伟大旗帜[J]
.理论与改革,1997(7):28-29.
被引量:1
8
陈德培,林永俣,孟彭兴.
林则徐《洋事杂录》[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26(3):14-34.
被引量:5
9
史苏苑.
关于中国历史上的爱国主义[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17(4):23-30.
被引量:1
10
段建海.
传统爱国主义精神简论[J]
.理论导刊,1999(11):28-29.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9
1
李乐.
近二十年国内爱国主义理论研究综述[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31(5):258-261.
被引量:10
2
张弘.
20世纪80年代以来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探究[J]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28-30.
被引量:1
3
侯绍英,朱华.
论单士厘的妇女解放思想[J]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9,28(6):104-109.
4
张法.
中国现代哲学的现实缘起[J]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08(4):44-53.
被引量:1
5
王瑞成.
从《海国图志》看“海国”与“中国”概念的生成——全球、海国和国际关系格局中的“中国”定位与新主体意识[J]
.社会科学战线,2013(2):73-85.
被引量:3
6
方维规.
“夷”“洋”“西”“外”及其相关概念——论19世纪汉语涉外词汇和概念的演变[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57-70.
被引量:17
7
王小颍.
晚清时期出国考察的主体与社会效果[J]
.兰台世界(下旬),2015,0(6):50-51.
8
陈琛.
晚清史学译介与史学现代性的发生[J]
.外语研究,2020,37(3):80-85.
9
崔子涵,贺宇.
林则徐翻译实践的国家性及其成因探究[J]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23,36(6):67-72.
二级引证文献
31
1
张琰.
汉语涉外语素“夷、洋、西、外”的价值判断探析[J]
.汉字文化,2022(14):95-97.
被引量:1
2
程丽丽,曲一歌.
校园文化在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的作用与途径分析[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26(6):122-123.
被引量:6
3
黄彦震,李媛媛.
清代光绪、宣统两朝幼帝时期辅政形式探析[J]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54-56.
4
陈丽琼.
浅谈西方文化影响下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J]
.现代交际,2011(7):198-199.
被引量:2
5
常青.
新时期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路径选择[J]
.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12,10(1):78-80.
被引量:3
6
廖云路,蔡尚伟.
中日“钓鱼岛争端”中媒体对爱国主义的舆论引导研究[J]
.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2013(1):16-21.
被引量:7
7
吴争春.
论辜鸿铭对教育现代性的批判与反思——以人格和道德教育的偏失为中心[J]
.大学教育科学,2013(5):90-94.
被引量:1
8
杨周相.
元代以前藏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研究[J]
.人民论坛(中旬刊),2013(10):194-196.
9
张法.
美与万象——我的美学求索[J]
.美与时代(美学)(下),2014(5):5-11.
10
黄达远.
“长城-天山”商路与近代中国国家建构的东西轴线——兼对拉铁摩尔的“区域研究法”的探讨与应用[J]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6(6):1-10.
被引量:7
1
王守中,郑怀顺.
生产力标准与近代爱国主义[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2,37(4):20-22.
2
潘君祥.
试论我国近代历史上的爱国主义[J]
.江淮论坛,1983(2):66-69.
3
王义林.
坚持爱国主义与对外开放的统一[J]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25(3):20-24.
4
丁凤麟.
论近代爱国主义的几个特点[J]
.社会科学研究,1983(4):76-81.
5
卜毅然.
辛亥革命的爱国主义精神与科技发展[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6(2):96-98.
6
吴廷栋.
鸦片战争时期的爱国主义[J]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8(4):58-63.
7
吴达德.
论近代爱国主义的时代内容——为纪念鸦片战争150周年而作[J]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8(2):16-22.
8
李华兴,张国伟.
爱国主义与近代中国[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26(6):77-83.
被引量:1
9
夏笠,丁凤麟.
略论近代爱国主义的范畴[J]
.社会科学,1984(5):64-67.
10
汪澍白.
“实事求是”探原——毛泽东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J]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37(4):53-61.
被引量:1
社会科学战线
1992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