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中国第四次人口普查家庭户资料的分析
被引量:
3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家庭户是我国人口最基本的社会组织,是人们生活的微观环境,它的发展将直接影响到生育子女、养老事业、货币储蓄、商品消费、住房建设、迁移流动等各个方面,影响到生活方式和社会文化的发展。
作者
郭志刚
机构地区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研究所
出处
《人口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16-22,共7页
Population Research
关键词
家庭户
发展趋势
人口普查
理论意义
社会组织
住房建设
商品消费
微观环境
货币储蓄
迁移流动
分类号
C92 [社会学—人口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51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90
同被引文献
51
1
刘庚长.
我国农村家庭养老存在的基础与转变的条件[J]
.人口研究,1999,23(3):41-42.
被引量:36
2
汪慧.
当代中国家庭结构转变与家教定位——浅析独生子女心理障碍的家庭因素及对策[J]
.当代青年研究,1997(3):31-34.
被引量:5
3
褚丽萍.
转变中的家庭[J]
.人口与经济,1997(4):39-43.
被引量:2
4
马侠.
中国家庭户规模和家庭结构分析[J]
.人口研究,1984,8(3):46-53.
被引量:14
5
曾毅.
利用普查数据估算平均初婚年龄与平均初婚初育间隔的方法及其在四普资料分析中的应用[J]
.人口与经济,1992(3):3-8.
被引量:7
6
陈友华.
中国女性初婚、初育年龄变动的基本情况及其分析[J]
.中国人口科学,1991(5):39-45.
被引量:25
7
杜鹏.
中国城乡家庭生命周期的初步分析[J]
.中国人口科学,1990(4):24-28.
被引量:12
8
费孝通.
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26(4):3-21.
被引量:1547
9
王耀庭.
家庭结构、职能的转变与吸储对策[J]
.上海金融,1986(12):39-40.
被引量:1
10
郭东海.
中国妇女平均初育、终育年龄及平均生育期长度发展趋势论析[J]
.人口与经济,1994(6):38-43.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3
1
姜向群.
家庭养老在人口老龄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及其面临的挑战[J]
.人口学刊,1997,19(2):18-22.
被引量:30
2
郭志刚,李睿.
从人口普查数据看族际通婚夫妇的婚龄、生育数及其子女的民族选择[J]
.社会学研究,2008(5):98-116.
被引量:39
3
杨菊华.
生命周期视角下的中国家庭转变研究[J]
.社会科学,2022(6):154-165.
被引量:22
二级引证文献
90
1
朝克赛,阿拉坦宝力格.
内蒙古牧区多民族乡村社区互嵌研究——以罕乌拉嘎查为例[J]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2022(3):132-143.
被引量:2
2
风笑天.
第一代独生子女婚后居住方式:一项12城市的调查分析[J]
.人口研究,2006,30(5):57-63.
被引量:80
3
李晓霞.
新疆民族混合家庭户的分布与构成[J]
.西北人口,2009,30(4):76-83.
被引量:7
4
詹进伟.
试论传统孝道与代际和谐[J]
.咸宁学院学报,2009,29(4):17-19.
被引量:2
5
风笑天.
农村第一代独生子女的居住方式及相关因素分析[J]
.南京社会科学,2010(4):54-61.
被引量:18
6
黄荣清.
民族人口研究的进展[J]
.人口与经济,2011(1):87-93.
被引量:2
7
魏群英,米红.
中国需要建立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中法两国人口老龄化和养老保障模式的比较研究[J]
.中国经济问题,1999(5):54-58.
被引量:2
8
杨舸,王广州.
户内人口匹配数据的误用与改进——兼与《高等教育扩张与教育机会平等》一文商榷[J]
.社会学研究,2011(3):33-53.
被引量:23
9
钟金霞.
构建城市空巢老人社区养老模式的思考[J]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3):60-64.
被引量:9
10
张继焦.
少数民族移民在城市中的跨族婚姻——对蒙古族、朝鲜族、彝族、傣族、白族、回族的调查研究[J]
.广西民族研究,2011(4):51-60.
被引量:8
1
王亦兵.
对内蒙古收入与商品消费的相关性分析[J]
.内蒙古统计,2006(3):45-46.
被引量:1
2
杜保丽.
炫耀性消费的社会学解读及其意义[J]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4(4):59-61.
被引量:4
3
李筱懿.
他最珍贵的礼物[J]
.家庭生活指南,2015,0(6):8-8.
4
范爱军.
谈“利大大干,利小小干,无利不干”的合理性[J]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S1):129-131.
5
李业斌,王延超.
研究消费特点 组织商品销售[J]
.理论学刊,1984(3):40-42.
6
郑绍濂,张文达,朱建中.
中国消费行为分析[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32(2):9-12.
被引量:1
7
郭克莎.
社会环境与产品质量[J]
.浙江学刊,1987(5):61-63.
8
孙小兵.
广告的生命[J]
.公关世界,1998(8):44-45.
9
林辉煌.
人情的运作机制及其社会基础——基于浙东J村的调查[J]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10,32(6):66-72.
被引量:2
10
马晓京.
旅游商品消费的文化人类学解读[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5(4):58-61.
被引量:25
人口研究
1992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