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燕北地区两种对立青铜文化的自然环境透视
被引量:
1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本文从考古学文化的空间分布、聚落遗址的规模形态、生产工具的组合等方面,探讨了燕北地区夏家店下层与夏家店上层两种青铜文化的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特点,及产生这种土地利用方式差异的自然环境影响。
作者
邓辉
机构地区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
出处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20-127,共8页
Journal of Peking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关键词
土地利用方式
差异
自然环境影响
分类号
K876.3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320
引证文献
12
二级引证文献
103
同被引文献
320
1
郑朝贵,朱诚,钟宜顺,殷鹏莲,白九江,孙智彬.
重庆库区旧石器时代至唐宋时期考古遗址时空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J]
.科学通报,2008,53(S1):93-111.
被引量:27
2
赵志军.
小米起源的研究——植物考古学新资料和生态学分析[J]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9(S1):35-38.
被引量:24
3
孙永刚.
西辽河上游生态环境变迁与中国北方旱作农业起源[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9,23(1):60-63.
被引量:4
4
滕铭予.
GIS在西拉木伦河以南地区环境考古研究中的初步应用[J]
.内蒙古文物考古,2007(1):81-105.
被引量:7
5
宋蓉,陈全家.
赤峰地区汉代以前动物遗存初探[J]
.内蒙古文物考古,2004(2):85-101.
被引量:6
6
姜仕勋,周兴启,马凤磊,赵国栋,刘志博,郭勇,魏仁杰,李刚,黄云波,黄文博.
砚台山遗址(B2区)发掘简报[J]
.内蒙古文物考古,2009(2):13-23.
被引量:7
7
索秀芬.
内蒙古农牧交错带考古学文化经济形态转变及其原因[J]
.内蒙古文物考古,2003(1):62-68.
被引量:6
8
王立新,齐晓光.
龙头山遗址的几个问题[J]
.北方文物,2002(1):15-23.
被引量:19
9
宋玉彬.
图们江流域青铜时代的几个问题[J]
.北方文物,2002(4):1-10.
被引量:4
10
蓝勇.
明清时期的皇木采办[J]
.历史研究,1994(6):86-98.
被引量:78
引证文献
12
1
靳桂云.
燕山南北长城地带中全新世气候环境的演化及影响[J]
.考古学报,2004(4):485-505.
被引量:20
2
葛剑雄,华林甫.
二十世纪的中国历史地理研究[J]
.历史研究,2002(3):145-165.
被引量:47
3
滕海键.
环境史学与西辽河流域的“环境史”研究[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9(2):122-125.
被引量:3
4
于逢春.
60年来东北边疆研究论衡[J]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9,19(3):19-29.
被引量:3
5
席永杰,滕海键.
夏家店下层文化研究述论[J]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2(4):6-9.
被引量:4
6
席永杰,滕海键,季静.
夏家店上层文化研究述论[J]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2(5):1-2.
被引量:6
7
滕海键.
燕北暨西辽河流域史前经济形态及其演变态势[J]
.中国农史,2011,30(4):56-62.
被引量:4
8
王春玥,张振,李月从,李冰,李陈志.
冀东地区新石器时代到青铜时代聚落遗址分布规律及与环境变化的关系[J]
.山地学报,2017,35(4):477-487.
被引量:5
9
何瑾,刘演,田彦国,王泽,肖鑫,姜锋,刘韬,孙千里,陈静,李茂田,陈中原.
西辽河流域中晚全新世气候环境演变及其对农牧业演替的影响[J]
.地理学报,2021,76(7):1618-1633.
被引量:6
10
孙永刚,李阳.
内蒙古东南部青铜时代生业方式及相关问题研究[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46(1):107-115.
二级引证文献
103
1
于怀石(文/图),樊圣英,熊增珑,马红光(图).
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热水畜牧农场新石器时代遗址调查简报[J]
.草原文物,2022(2):1-11.
2
王文轶.
辽西地区早期国家起源模式与形态研究综述[J]
.大连大学学报,2022,43(1):54-59.
3
张阳,曹建恩,格日乐图.
夏家店下层文化的技术发展及相关问题研究[J]
.边疆考古研究,2023(2):88-101.
被引量:1
4
索秀芬,李少兵.
辽西地区新石器时代动物遗存[J]
.草原文物,2013(1):43-49.
被引量:8
5
张立新.
民族传统体育的地域体育文化特征研究[J]
.辽宁体育科技,2013,35(5):80-82.
被引量:1
6
刘晓溪.
红山兽首玦研究[J]
.东北史地,2010(1):7-13.
被引量:1
7
葛全胜,何凡能,郑景云,满志敏,方修琦.
20世纪中国历史地理研究若干进展[J]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5,20(1):5-14.
被引量:9
8
佳宏伟.
清代陕南生态环境变迁的成因探析[J]
.清史研究,2005(1):55-66.
被引量:12
9
王宪昭.
我国北方民族神话图腾的交融与演变探微[J]
.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5,21(1):75-77.
被引量:1
10
华林甫.
中国历史地理学理论研究的现状[J]
.中国史研究动态,2005(9):19-28.
被引量:10
1
朱倩倩,姚东旭.
秦汉时期关中地区土地利用方式与生态环境[J]
.兰台世界,2016(15):132-135.
2
郭联志,高尔逸.
《金门史稿》简评[J]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15(6):90-90.
3
吕文秀.
两汉时期的高句丽——高汉争辽的研究[J]
.新课程学习(中),2014,0(4):17-17.
4
鲁爱华.
关注高考人文考查 透析城市专题复习[J]
.新高考(语文学习),2009(7):112-114.
5
季静.
近三百年来敖汉旗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9(2):78-82.
被引量:1
6
蒋文浩.
浅谈碑刻的文献价值与保护[J]
.青春岁月,2013,0(10):421-421.
被引量:4
7
张钟秀.
发挥方志功能 为区域发展服务[J]
.新疆地方志,1996,0(4):32-33.
8
杜林渊,崔炜.
藏族地区的丧葬习俗[J]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8(3):40-43.
被引量:4
9
窦俊霞.
中国第一次大一统时期北方游牧地区民族服饰探源[J]
.山东纺织经济,2014,31(2):27-28.
10
王启厚.
古人修身与致俭[J]
.胜利油田党校学报,1996,9(4):69-70.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