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从宋代城市审美文化的产生看士大夫与市民艺术的不同
被引量: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中国城市审美文化产生于宋代,它在艺术目的上追求自我娱乐,在艺术手法上贴近现实生活,在创作态度上尊重传统习惯,在艺术品评上主张宽和包容,在艺术风格上倡导通俗繁褥,因而呈现出一种既不同于平淡、单调、纯朴的农民文化,也不同于刻板、奢侈、放纵的贵族文化,更不同于风雅、飘逸、闲散的士大夫文化的新型的审美特征。
作者
罗筠筠
机构地区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
出处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26-30,共5页
Literature,History,and Philosophy
关键词
市民艺术
审美文化
士大夫
市民阶层
艺术创作
艺术风格
日常生活
艺术品
艺术家
城市生活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27
引证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25
同被引文献
127
1
董希平.
论宋儒人格塑造背景下词人的重新定位[J]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4(4):154-160.
被引量:1
2
郭学信.
“以儒立国”与北宋士大夫的精神风貌[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46(6):71-73.
被引量:3
3
郭学信.
宋代士大夫文官政治成因探析[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48(2):115-117.
被引量:3
4
冯勤.
北宋市民文化的勃兴及其与士大夫审美趋向的转化[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23(S4):69-71.
被引量:2
5
谢桃坊.
宋代书会先生与早期市民文学[J]
.社会科学战线,1992(3):285-291.
被引量:6
6
徐勇.
古代市民政治文化的独特性与局限性分析[J]
.江汉论坛,1991(8):66-68.
被引量:9
7
崔子恩.
浅论清初话本小说的个性焕发[J]
.学习与探索,1988(5):117-120.
被引量:3
8
林樟杰.
“三言”市民意识浅探[J]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12(3):80-84.
被引量:4
9
缪咏禾.
诰诫的破产——略论话本的兴起和衰亡[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1):36-40.
被引量:1
10
汪玢玲,罗丛秀.
“三言”的市民文学特色[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4):85-90.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7
1
洪畅.
略论中国古代市民艺术[J]
.美与时代(美学)(下),2008(2):24-27.
被引量:1
2
马斗成,王滨.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大陆宋代士大夫研究综述[J]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7,24(2):49-56.
被引量:1
3
孙亚云,钟厦.
中国古代各阶层的休闲消费与艺术设计[J]
.科学咨询,2007(21):63-63.
被引量:1
4
刘笑岩.
宋代宫廷贵族音乐的衰落与市民通俗音乐的繁荣[J]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44-48.
被引量:4
5
赵颖.
浅析灵岩寺宋塑罗汉像的文化底蕴[J]
.历史教学(下半月),2008(4):64-68.
6
程民生.
《清明上河图》及其世界影响的奇迹[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56(1):99-107.
被引量:5
7
吴铮强.
中国古代市民史研究述评[J]
.云南社会科学,2003(1):96-100.
被引量:13
二级引证文献
25
1
陈涛.
唐宋城市史研究再思考[J]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2021(1):269-279.
2
苗玲玲.
论晚明市民文化对文士的影响[J]
.传承,2009,0(10):78-79.
被引量:2
3
陈国灿.
论南宋江南地区市民阶层的社会形态[J]
.史学月刊,2008(4):85-91.
被引量:14
4
宁欣.
中国古代市民争取话语权的努力——对唐朝“罢市”的考察[J]
.中国经济史研究,2009(3):125-129.
被引量:6
5
宁欣.
从士人社会到市民社会——以都城社会的考察为中心[J]
.文史哲,2009(6):104-110.
被引量:20
6
池长庆.
布衣、市井、市民与篆刻——浙派篆刻家的“身份”考察[J]
.新美术,2009,30(6):70-74.
7
宁欣.
唐宋城市社会公共空间形成的再探讨[J]
.中国史研究,2011(2):77-89.
被引量:8
8
吴志才.
中国古代休闲活动发展演变规律探析[J]
.人文地理,2012,27(4):147-152.
被引量:4
9
包伟民.
两宋“城市文化”新论[J]
.文史哲,2012(5):95-107.
被引量:7
10
应娟.
宋代市井音乐活动浅析[J]
.兰台世界(下旬),2013(5):137-138.
1
赵建坤.
元杂剧题材的因循与承袭[J]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5):16-19.
2
赵建坤.
因袭还是创造?——论元杂剧的形态特征与艺术本质[J]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28(2):87-91.
3
吴云鹏.
宋代爱情话本小说的女性形象及其成因[J]
.武警指挥学院学报,2005(4):59-61.
4
王广超.
谈元代杂剧讽刺性情节设计[J]
.四川戏剧,2007(3):42-43.
5
胡兴尚.
胡兴尚诗二首[J]
.滇池,2014,0(1):62-62.
6
黄善文.
试论张戒《岁寒堂诗话》的“中的”说[J]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49-51.
被引量:3
7
梅华.
浅析秦观恋情词的艺术魅力[J]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1(10):10-11.
8
张磊.
寿联撷趣[J]
.知识窗(教师版),2006(5):12-12.
9
徐红云.
浅析鲁迅小说中的妇女形象[J]
.景德镇高专学报,2003,18(1):44-46.
被引量:1
10
柳智辉,徐歌.
生蛋和熟蛋的故事[J]
.小主人报,2012(5):16-16.
文史哲
1997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