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指示的语用对比分析——汉外对比语用学的尝试
被引量:23
出处
《世界汉语教学》
CSSCI
1997年第2期17-29,共13页
Chinese Teaching in the World
共引文献478
-
1王鸿滨.介词语法对比中的“偏侧”关系与语义图[J].语言与翻译,2020(1):21-30. 被引量:1
-
2陈巧英.英汉句子语序差异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影响[J].现代英语,2020(14):11-13.
-
3纪家举.浅议汉英足球报道对进球描述的表达异同——基于汉英足球报道语料库的对比[J].现代英语,2020(2):60-62.
-
4赵彧.“NP1不按NP2 VP”的句法特征、功能类型及相关问题——兼谈与其肯定式的共性与微殊[J].励耘语言学刊,2019,0(2):126-142.
-
5邬菊艳,巢安逸.“动+名”非常规搭配的强空间性特质[J].汉字文化,2024(1):67-70.
-
6黄健秦.从非处置非位移角度看“V_(单)在”的词汇化[J].对外汉语研究,2021(1):181-192.
-
7罗庆铭.《兼语短语和兼语句》编写述要[J].对外汉语研究,2021(1):107-121.
-
8谢晓明,王倩.并列结构的语序异变类型及其制约因素[J].对外汉语研究,2018,0(1):110-118. 被引量:1
-
9刘卫强.表处所“在”字句语序解释和汉语认知策略[J].汉语应用语言学研究,2018,0(1):94-105.
-
10马庆株.理据性:汉语语法的特点[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47(2):126-132. 被引量:12
同被引文献159
-
1史佩信.汉语时间表达中的“前后式”与“来去式”[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3(2):59-64. 被引量:12
-
2徐默凡.“这”、“那”研究述评[J].汉语学习,2001(5):47-54. 被引量:35
-
3束定芳.论隐喻产生的认知、心理和语言原因[J].外语学刊,2000(2):23-33. 被引量:136
-
4钱乃荣.体助词“着”不表示“进行”意义[J].汉语学习,2000(4):1-6. 被引量:42
-
5周榕.时间隐喻表征的跨文化研究[J].现代外语,2000,23(1):58-66. 被引量:81
-
6章婷.汉语时间词模糊语义探究[J].学术探索,2004(7):115-118. 被引量:8
-
7沈庶英.谈约量时间词[J].世界汉语教学,2000,14(1):41-45. 被引量:21
-
8蓝纯.从认知角度看汉语的空间隐喻[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31(4):7-15. 被引量:521
-
9李宇明.空间在世界认知中的地位——语言与认知关系的考察[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6(3):64-68. 被引量:67
-
10沈家煊.实词虚化的机制──《演化而来的语法》评介[J].当代语言学,1998(3):41-46. 被引量:504
引证文献23
-
1史佩信.汉语时间表达中的“前后式”与“来去式”[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3(2):59-64. 被引量:12
-
2张燕.时间隐喻的类型学试析——以汉藏语系语言为例[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2(5):112-121. 被引量:3
-
3海光增.论指示语的认知[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7,26(2):97-100. 被引量:1
-
4王桂花,吕玲娜.现代汉语时间词研究综述[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7,24(6):106-108. 被引量:4
-
5闻政华.形容词“大”的认知语义分析[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1(1):66-67. 被引量:3
-
6刘甜.时间系统中“前后”和“来去”的认知隐喻分析[J].甘肃社会科学,2009(1):120-123. 被引量:6
-
7谢慧蓉.谈谈时间、空间、地点指示的语用研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8):179-179.
-
8张燕.论“上—下”空间—时间隐喻[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7(1):70-72. 被引量:2
-
9朱莉华.从定语位置看空间维度词“大”的隐喻拓展[J].湖南社会科学,2011(6):165-167. 被引量:3
-
10薛向颖,谢芳芳.英汉指示系统对比研究[J].太原大学学报,2011,12(4):102-105.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155
-
1李奉展.汉英空间维度词“厚/thick”语义隐喻对比分析[J].汉字文化,2024(12):163-165.
-
2罗玉媛.时间名词“目前”“眼前”的比较研究[J].汉字文化,2024(9):73-78.
-
3苟彩霞.从“VN”到“V大N”构式[J].汉字文化,2023(22):20-22.
-
4徐莲.汉日上下时空隐喻比较研究[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8(z1):26-29. 被引量:2
-
5韩晓明.时空关系“前”、“后”的认知与表达[J].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5(1):24-27. 被引量:1
-
6刘晶,邵志洪.“前”“后”的意象图式及其在《登幽州台歌》中的翻译[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1(S2):200-202. 被引量:1
-
7孙红玖.汉语空间隐喻中观察者面对方向的分歧和统一[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S3):27-31.
-
8单兴缘,徐志强.从心理学角度看汉英语言时间表达的差异[J].林区教学,2007(Z1):111-112.
-
9关玲.后置时间词刍议[J].汉语学习,2002(5):20-24. 被引量:9
-
10丁冉.认知理论视域下介词IN的语义拓展研究[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0,19(9):22-24. 被引量:1
-
1余维.亲疏尊轻的理论框架与人称指示的语用对比分析——汉外对比语用学的尝试[J].外国语,1998,21(4):64-69. 被引量:12
-
2李谨香.对比语用学视野下的社会指示语——称谓[J].甘肃社会科学,2011(6):179-182. 被引量:3
-
3孟宏党.跨文化语用失误与英语教学[J].山东师大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3):11-15. 被引量:22
-
4李谨香.中西方文化背景下语用原则比较[J].江西社会科学,2011,31(6):195-198. 被引量:8
-
5张忠慧.英汉礼貌用语的语用对比分析[J].甘肃科技纵横,2009,38(5):137-138. 被引量:2
-
6董天,贾春花.英汉人称指示语语用对比分析[J].商业文化,2011,0(3X):238-239.
-
7金颖梅.韩汉祈使句语用对比探究[J].青年文学家,2013,0(36):129-129. 被引量:1
-
8徐强,苏晓军.夸张和低调的语用对比分析[J].山东外语教学,2000,21(1):41-45. 被引量:2
-
9关德英.人称指示在汉语、英语中的语用对比分析[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4):174-176. 被引量:7
-
10席于霞.中西日常交际中的恭维语语用对比分析[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2(1):77-79.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