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形声结构的组合关系、特点和性质
被引量:
1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形声结构是由形符和声符二要素构成的。作为汉字最主要的结构类型,分析形声结构二要素的组合关系,并讨论由它们构成的符号整体所具备的特点和性质,对汉字系统的总体把握和认识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本文以商周到秦汉时期的古文字为对象,对相关问题作了较深入的探讨。
作者
黄德宽
机构地区
安徽大学中文系
出处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7年第3期31-38,共8页
Journal of Anhui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关键词
形符
构形声符
构形要素
古文字组合关系特点性质
分类号
H12 [语言文字—汉语]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65
引证文献
16
二级引证文献
31
参考文献
1
1
张守中撰集睡虎地秦简文字编[M].
同被引文献
165
1
黄德宽.
古汉字形声结构的动态分析[J]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1):95-103.
被引量:1
2
黄德宽.
论形符[J]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1):117-125.
被引量:5
3
李淑霞.
简论形声字产生的来源及形成方法[J]
.黑龙江农垦师专学报,2001,15(3):54-56.
被引量:3
4
张新艳,韩卫斌.
《说文》形声字误断探因[J]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9,25(1):122-125.
被引量:1
5
向学春.
《说文解字·叙》中的汉字形义统一论[J]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8(3):419-420.
被引量:6
6
应贤君.
浅谈形声字的来源[J]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3,5(1):43-45.
被引量:2
7
孙建伟.
20世纪以来的“亦声”研究综述[J]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34(2):14-21.
被引量:1
8
万业馨.
略论形声字声旁与对外汉字教学[J]
.世界汉语教学,2000,14(1):62-69.
被引量:61
9
施正宇.
外国留学生形符书写偏误分析[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36(4):146-152.
被引量:31
10
张博.
组合同化:词义衍生的一种途径[J]
.中国语文,1999(2):129-136.
被引量:103
引证文献
16
1
鲍树柏,陈良煜.
形声字声符表义述略[J]
.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8,19(2):5-11.
2
鲍树柏.
声符示源功能的产生与“形声假借交叉”论[J]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08(12):135-136.
3
曾昭聪.
形声字声符的示源功能及其研究意义[J]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15(5):63-68.
被引量:13
4
韩伟.
形声与形声字研究述论[J]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2(1):73-79.
5
傅满义.
文字的符号学分析与汉字的性质问题[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5(4):64-66.
被引量:1
6
秦晴.
“翏”字考[J]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1(2):78-81.
7
陈正正.
汉语形声字研究三十年[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4,12(1):72-80.
被引量:3
8
吴慧.
论汉字构形特点及其文化意蕴[J]
.理论月刊,2014(8):59-62.
被引量:5
9
吴慧.
辩证统一:汉字构形及其文化意蕴[J]
.殷都学刊,2014,35(3):73-80.
被引量:1
10
臧志文.
汉字组合聚合理论与对外汉字教学[J]
.考试周刊,2015,0(12):157-158.
二级引证文献
31
1
潘丽文.
近十年汉字构形学研究综述[J]
.汉字文化,2023(11):1-3.
被引量:1
2
苏蒙.
符号学视角下广告中汉字符号的意义作用研究[J]
.汉字文化,2020(7):4-5.
3
曾昭聪.
黄侃在形声字声符示源功能研究方面的贡献[J]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0(6):45-48.
被引量:2
4
赵慧敏.
现当代关于形声字声符功能研究综述[J]
.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7,28(5):46-48.
被引量:1
5
鲍树柏,陈良煜.
形声字声符表义述略[J]
.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8,19(2):5-11.
6
袁健惠.
《同源字典》对同源词研究之字形视角启示[J]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31(5):11-16.
被引量:2
7
陆从兰.
现当代关于形声字声符功能研究综述[J]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10(7):11-12.
被引量:1
8
张德岁.
认知理论背景下的汉字结构研究[J]
.学术界,2012(4):133-139.
被引量:4
9
胡继明,杨晓叶.
器用名物词命名探析[J]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25(3):72-76.
被引量:1
10
王强,王一帆.
跨文化视角下的汉字文化意蕴探析[J]
.科教文汇,2015(30):157-158.
被引量:1
1
邓章应.
纳西东巴文线字素初探[J]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4,19(1):41-45.
被引量:2
2
贾忠峰.
宋本《玉篇》形声结构异体字义符换用考[J]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5(3):72-75.
被引量:2
3
贾忠峰.
宋本《玉篇》异体字音符换用考(之二)[J]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10(7):145-149.
被引量:1
4
潘娟,阿比旦·居热艾提.
《水浒传》称谓语维吾尔语翻译研究[J]
.昆明民族干部学院学报,2016,0(8):105-106.
5
焦同梅.
从英汉习语的语义关系探寻中西文化差异[J]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9(1):72-75.
被引量:1
6
齐元涛.
《说文》小篆构形系统相关数据的计算机测查[J]
.古汉语研究,1996(1):26-34.
被引量:25
7
赵霞.
汉语词类功能划分标准阐释[J]
.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8,24(4):110-112.
8
朱疆.
基于数据库的古玺文研究[J]
.现代中文学刊,2002(2):14-15.
9
庞月光.
也谈“敲”与“鼓”[J]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2,16(1):20-21.
10
周杲.
汉英在语言形式及其意义上的比较分析[J]
.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6(2):87-89.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