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课程评价模式及对课程改革的启示
被引量:
3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课程评价是课程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的领域。本世纪中叶以来,在课程评价领域出现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研究成果。本文介绍和评析了几种有代表性的课程评价模式。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课程评价的现状,提出如何借鉴这些课程评价模式,从观念和方法等方面改革课程评价方式。
作者
林智中
马云鹏
机构地区
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出处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9期31-36,共6页
Educational Research
关键词
课程评价
课程改革
评价方式
评价模式
课程方案
评价方法
教育现象
过程评价
教育目标
课程实施
分类号
G423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121
引证文献
31
二级引证文献
144
参考文献
1
1
柯严.
要重视对课程教材评价的研究──全国中小学课程教材评价研讨会综述[J]
.课程.教材.教法,1996,16(3):10-12.
被引量:4
共引文献
3
1
邓昭春,段方,张萍.
大学英语教材难度比较研究[J]
.中国大学教学,2002(7):57-59.
被引量:26
2
王润,余宏亮.
数字教材评价的指标体系与观测要领[J]
.教育研究与实验,2022(2):77-82.
被引量:12
3
孙伟霞.
建立专业教材评价机构——教材评价组织与管理科学化的必由之路[J]
.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18(2):102-104.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121
1
罗晓杰.
三级课程管理体制下教师课程决策权问题探析[J]
.教师教育研究,2006,18(6):25-28.
被引量:11
2
孟亮.
启发式教学在心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14(6):67-68.
被引量:1
3
罗萍,宗晓琴.
对课程建设与课程评价有关问题的思考[J]
.西北医学教育,2001(1):10-11.
被引量:8
4
素质教育:对知识经济挑战的应答[J]
.教育研究,1999,20(2):77-79.
被引量:7
5
薄冰,敬一言.
中小学教材改革和发展的两个建议——纪念邓小平为课程教材研究所成立题名、三个面向题词15周年[J]
.课程.教材.教法,1998,18(9):8-16.
被引量:4
6
靳玉乐,师雪琴.
课程论学科发展的方向[J]
.课程.教材.教法,1998,18(1):3-7.
被引量:23
7
郝日达.
中学实施素质教育难点问题思考[J]
.教育研究,1998,19(8):60-61.
被引量:2
8
任建胜.
素质教育与考试[J]
.教育研究,1998,19(7):64-68.
被引量:28
9
P.雅诺夫斯基,K.舍林,由之.
评Д.马尔科维奇的《社会生态学》[J]
.国外社会科学,1997(5):68-72.
被引量:6
10
刘志军.
关于教育评价方法论的思考[J]
.教育研究,1997,18(11):44-47.
被引量:81
引证文献
31
1
张玉兰.
教师课程决定权力:内涵、现实与对策[J]
.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09(9):15-17.
2
吴菁.
浅析我国课程评价模式[J]
.教育探索,2004(10):16-18.
被引量:12
3
蔡敏.
论课程评价标准[J]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9(3):49-53.
4
黄静宜.
CIPP课程评价模式简析[J]
.职业技术教育,2005,26(10):38-39.
被引量:36
5
王双兰.
教师参与课程评价的必要性[J]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2):140-141.
被引量:6
6
姜丽静.
课程评价模式的价值取向分析[J]
.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5(2):42-44.
被引量:6
7
天津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课题组,张广君,王玉凤,周云虹.
课程评价模式研究综述[J]
.天中学刊,2006,21(4):18-20.
被引量:9
8
胡炳仙.
试论课程发展的生态化[J]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28(6):60-65.
被引量:6
9
李淑梅.
高校英语语言学课程评价模式的思考[J]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5):51-53.
被引量:2
10
王中男,贺巍巍,王希亮.
课程运作中的教师主体地位研究[J]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8,20(1):76-78.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44
1
刘茜,曾内圣,周颖.
新文科背景下新闻传播学专业核心课程TPPA评价体系构建研究[J]
.中国新闻传播研究,2024(1):215-229.
2
杨红琳,李严成.
我国高校通识教育评价体系的构建[J]
.通识教育研究,2020(1).
3
王雯雯.
教师参与校本课程评价的价值、困境及对策[J]
.教学与管理,2020,0(6):19-22.
被引量:5
4
张家宇,舒涛,袁野,柳再华,向明.
学习理论视角下国内外医学课程整合现状的比较与思考[J]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22,21(6):786-790.
被引量:4
5
陈勇.
CIPP评价模式在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商务实践类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29(17):131-133.
被引量:6
6
谭艳红,农星东.
CIPP模式在商务英语专业课程内容重构中的运用[J]
.高教论坛,2013(2):117-119.
被引量:2
7
张玉兰.
教师课程决定权力:内涵、现实与对策[J]
.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09(9):15-17.
8
雷曦.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评价的价值取向[J]
.体育研究与教育,2011,26(S2):131-132.
9
王双兰.
教师参与课程评价的必要性[J]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2):140-141.
被引量:6
10
杨俊伟,姜军,王实.
我国高等职业学校课程评价现状分析[J]
.北方经贸,2011(1):120-121.
被引量:1
1
张小竹,覃锴.
中高职公共英语课程评价模式有效衔接的对策[J]
.广西教育,2015,0(18):49-50.
被引量:3
2
天津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课题组,张广君,王玉凤,周云虹.
课程评价模式研究综述[J]
.天中学刊,2006,21(4):18-20.
被引量:9
3
王璐.
泰勒课程评价模式对我国中小学英语评价观的启示[J]
.辽宁教育,2014(9):20-22.
4
白月桥.
素质教育课程评价模式的建构[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5):99-104.
被引量:4
5
白月桥.
素质教育课程评价模式的建构[J]
.复印报刊资料(教育学),2003(1):100-105.
被引量:2
6
唐青才,朱德全.
试论课程评价模式的价值取向[J]
.大学(研究),2007(Z1):45-49.
被引量:3
7
向丽.
从课程评价模式理论看我国高职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体系的建构[J]
.职业技术教育,2011,32(16):39-42.
被引量:8
8
李海霞.
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综合实训课程评价模式[J]
.商,2013(15):306-306.
被引量:1
9
张晴.
走向质性课程评价模式[J]
.林区教学,2017,0(2):118-119.
10
姜丽静.
课程评价模式的价值取向分析[J]
.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5(2):42-44.
被引量:6
教育研究
1997年 第9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