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49-53,共5页
The Journal of Humanities
同被引文献32
-
1马戎.西藏自治区人口结构与变迁——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分析[J].中国藏学,2008(3):167-182. 被引量:11
-
2顾宝昌.论生育和生育转变:数量、时间和性别[J].人口研究,1992,16(6):1-7. 被引量:163
-
3朱国宏.人口转变论——中国模式的描述和比较[J].人口与经济,1989(2):31-38. 被引量:11
-
4蒋耒文.“欧洲第二次人口转变”理论及其思考[J].人口研究,2002,26(3):45-49. 被引量:31
-
5于学军.中国进入“后人口转变”时期[J].中国人口科学,2000(2):8-15. 被引量:40
-
6李建新.“后人口转变论”质疑——兼与于学军、李建民博士商榷[J].人口研究,2000,24(6):1-7. 被引量:13
-
7王学义.论中国人口转变面对的几个突出问题[J].理论与改革,2002(5):113-116. 被引量:5
-
8陈卫,黄小燕.人口转变理论述评[J].中国人口科学,1999(5):51-56. 被引量:19
-
9李建民.后人口转变论[J].人口研究,2000,24(4):9-13. 被引量:38
-
10李辉,于钦凯.中国人口转变研究综述[J].人口学刊,2005,27(4):16-20. 被引量:7
二级引证文献23
-
1宋健,张晓倩.从人口转变到家庭转变:一种理论分析思路[J].探索与争鸣,2021(1):129-136. 被引量:20
-
2陈卫,杨文庄,刘爽,王金营.《公开信》与中国的计划生育[J].人口研究,2010,34(5):35-50. 被引量:7
-
3陈玉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口转变问题研究述评[J].世界经济情况,2011(10):76-80.
-
4马力,桂江丰.中国特色的人口转变[J].人口研究,2012,36(1):45-51. 被引量:10
-
5陆杰华,朱荟.2010:中国人口学研究的回顾与评述[J].人口与经济,2012(1):8-15. 被引量:4
-
6石人炳.人口转变:一个可以无限拓展的概念?[J].人口研究,2012,36(2):11-18. 被引量:16
-
7晏月平,王楠.中国人口转变的进程、趋势与问题[J].东岳论丛,2019,40(1):179-190. 被引量:4
-
8杨玉谨.人口红利式微下的青少年体育发展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5,31(3):43-47.
-
9陈玉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口转变问题研究述评[J].经济研究参考,2015,0(54):49-55. 被引量:1
-
10傅崇辉.家庭转变的动态过程及其环境负载研究[J].人口研究,2016,40(2):23-37. 被引量:6
-
1我国人口达十二亿[J].思想政治课教学,1995,0(3):40-41.
-
2顾潇斐.论经济转型与国企改革对劳动力就业的影响[J].人口学刊,1998,20(4):10-13.
-
3杨树荫.关于社会转型的若干思考[J].今日浙江,2009(22):47-47. 被引量:1
-
4景思江,王红亮.基于政策制定的非正规就业的概念界定[J].湖北社会科学,2007(12):84-86. 被引量:1
-
5邱子邑,谢平,周方亮.人口流动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以湖北省咸宁市为例[J].人口学刊,2004,26(1):47-52. 被引量:9
-
6梁斌.“性骚扰”困扰着“打工妹”[J].婚育与健康,1999,0(5):49-50.
-
7王晓月.大观园里的改革风波[J].大科技(天才少年图说百科)(B),2006,0(2):42-44.
-
8高振民.湖南省小城镇人口问题学术讨论会简述[J].人口研究,1985,9(1):63-64.
-
9李金涛.农村“留守孩现象”亟待关注[J].中国改革(农村版),2003(6):49-50. 被引量:44
-
10郭希忠.新任乡镇领导开局要领[J].领导科学,1998,0(6):36-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