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秏”“糇”“膏”“ηa:i”考──兼论广西是栽培稻的起源地之一及壮侗语民族对稻作农业的贡献
被引量: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秏”“糇”“膏”“ηa:i”考──兼论广西是栽培稻的起源地之一及壮侗语民族对稻作农业的贡献覃乃昌全世界有一半以上人口以稻米为主食。在我国有2/3的居民以稻米为主食,水稻播种面积占全部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25—30%,总产量则占全国粮食产量的40—50...
作者
覃乃昌
机构地区
广西民族研究所
出处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67-79,共13页
GUANGXI ETHNIC STUDIES
关键词
壮侗语民族
普通野生稻
栽培稻
稻作农业
起源地
广西
占城稻
壮侗语族
粳稻
亚洲栽培稻
分类号
S51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00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28
同被引文献
100
1
王渭清.
后稷崇拜的神话还原[J]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7(5):55-57.
被引量:1
2
安志敏.
中国稻作文化的起源和东传[J]
.文物,1999(2):63-70.
被引量:23
3
陆发圆.
方块壮字的萌芽和发展[J]
.广西民族研究,1999(3):51-56.
被引量:9
4
姜永兴.
壮族先民的祭祖圣地——花山崖壁画主题探索[J]
.广西民族研究,1985(2):61-67.
被引量:11
5
蒋廷瑜,邱钟崙,梁肇池,梁进葛.
广西贵县罗泊湾一号墓发掘简报[J]
.文物,1978(9):25-34.
被引量:85
6
王克荣,蒋廷瑜.
广西西林县普驮铜鼓墓葬[J]
.文物,1978(9):43-51.
被引量:63
7
莫稚.
广东清远发现周代青铜器[J]
.考古,1963(2):57-61.
被引量:27
8
陈汉流.
广西宁明花山崖壁上的僮族史迹[J]
.文物,1956(12):3-6.
被引量:4
9
刘建华.
论《山海经》所说的赤水、黑水和昆仑[J]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4,9(4):147-167.
被引量:4
10
杨成志.
广西壮族的古代崖壁画[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15(4):16-20.
被引量:11
引证文献
6
1
黄世杰.
天地之中建木分布的都广之野在广西中部平原(上)--兼论神树建木所处的位置在广西大明山上的天坪[J]
.广西民族研究,2009(4):134-147.
被引量:1
2
杨筑慧.
糯:一个研究中国南方民族历史与文化的视角[J]
.广西民族研究,2013(1):109-117.
被引量:7
3
李富强.
对左江流域岩画的新认识[J]
.广西民族研究,2015(4):126-134.
被引量:17
4
农瑞群,何明智.
从壮汉古籍探析傣音古壮字的历史与传承[J]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6,33(5):76-80.
被引量:1
5
杨筑慧.
南方少数民族传统稻作农耕及其生态意涵初探[J]
.农业考古,2017,0(6):58-66.
被引量:2
6
何明智,黄柳菱.
金龙古壮字的借字方法[J]
.民族语文,2022(1):106-114.
二级引证文献
28
1
黄世杰,赵乃蓉.
中国古代博物学记事原则:宜物--以解读《山海经》中“建木”系壳斗科植物“甜槠”为例[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3(6):39-45.
2
吴德群.
工业化对壮族民间文化变迁的影响[J]
.广西社会科学,2014(2):181-185.
被引量:2
3
邓英凤.
花山岩画的对外译介现状与应对策略研究[J]
.海外英语,2018(23):129-130.
4
许思悦.
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保护途径的探索———以中国动画电影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例[J]
.东岳论丛,2019,40(2):115-124.
被引量:20
5
丘小维.
广西宁明花山崖壁画研究文献综述[J]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6(1):27-30.
被引量:4
6
张欣,蒋慧.
广西花山崖画遗产的艺术价值与可延伸性研究[J]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30(3):113-115.
被引量:2
7
陈远璋.
左江花山岩画与骆越缘由考[J]
.中国文化遗产,2016(4):24-32.
被引量:7
8
杨筑慧.
糯的神性与象征性探迹:以西南民族为例[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3(6):97-104.
被引量:10
9
陈亚玩.
论花山岩壁画色彩在当代高校中国画教学中的运用[J]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2017,0(2):99-100.
被引量:1
10
蒙祥忠.
饮食里的象征、社会与生态——对贵州水族九阡酒的人类学考察[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39(3):22-29.
被引量:6
1
覃乃昌.
壮族稻作农业独立起源论[J]
.农业考古,1998(1):316-321.
被引量:11
2
黄卫湘.
广西壮侗语族稻谷起源故事的文化内涵[J]
.百色学院学报,2003,17(1):28-31.
3
梁庭望.
论原创稻作文化带及其展示中心设立[J]
.百色学院学报,2015,28(1):28-34.
被引量:2
4
梁庭望.
水稻人工栽培的发明与稻作文化[J]
.广西民族研究,2004(4):58-63.
被引量:13
5
潘其旭.
壮族“那”文化研究的开新之作──评覃乃昌《壮族稻作农业史》[J]
.农业考古,1998(1):322-325.
被引量:2
6
李国栋.
论稻作起源的族属[J]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14,6(2):13-17.
被引量:2
7
杨德春.
黎族“合亩”制地区生产方式考略[J]
.农业考古,1985(2):281-287.
被引量:2
8
彭长林.
岭南稻作农业起源的反思[J]
.农业考古,2005(1):144-148.
9
廖国一.
一部开拓壮学研究新领域的学术著作——读《壮族稻作农业史》[J]
.广西社会科学,1998(1):116-117.
10
刘志一.
广西是亚洲稻作农业发祥地之一吗?[J]
.农业考古,2006(1):65-74.
被引量:2
广西民族研究
1996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