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马克思的法哲学批判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被引量: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认为作为批判形态的马克思法哲学理论 ,其目的不是要抽象地批判和否定现代法权 ,而是要彻底颠覆近代法的形而上学基础 ,以揭示现代法权的本质和历史。“感性的活动”或“实践”原则基础上的社会存在理论是马克思法哲学批判的主要根据。马克思的法哲学批判理论划清了两条界限 ,从而对现代法权保持了一种辩证的理解。
作者
刘日明
机构地区
同济大学文法学院
出处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8-44,共7页
The Journal of Humanities
关键词
法哲学
马克思主义
社会存在论
法权
伦理主义
分类号
D90 [政治法律—法学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3027
同被引文献
22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6
1
阿图尔·考夫曼 温弗里德·哈斯默尔 郑永流译.《当代法哲学和法律理论导论》[M].法律出版社,2002年.第150-151页.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72年5月第1版.第86页.
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60年.第568、567页.
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56年.第459页.
5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97页.
6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35页.
共引文献
3027
1
屈永华.
宪政视野中的清末报刊与报律[J]
.法学评论,2004,22(4):115-121.
被引量:4
2
张立波.
身体在实践话语中的位置[J]
.天津社会科学,2004(4):14-19.
被引量:5
3
李文阁.
活动、生命、意见和思维方式——我所理解的马克思哲学[J]
.学术研究,2004(7):46-52.
被引量:12
4
张奎良.
三维境界的合一:马克思言说的共产主义[J]
.社会科学战线,2004(4):33-39.
被引量:15
5
于桂芝.
劳动和休闲的哲学基础——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再认识[J]
.社会科学战线,2004(4):235-237.
被引量:7
6
方世南.
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深刻意蕴与当代价值——试论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J]
.马克思主义研究,2004(3):9-16.
被引量:17
7
顾智明.
论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眼光”[J]
.马克思主义研究,2004(3):23-27.
8
赖金良.
实然之“人”与应然之“人”——关于“人”的概念的语用语义分析[J]
.人文杂志,2004(4):16-23.
被引量:4
9
马长山.
法律的“人本精神”与依法治理[J]
.法制与社会发展,2004,10(4):35-42.
被引量:22
10
陈其人.
东西方经济发展同中有异的历史哲学——王亚南教授对经济史方法论的贡献[J]
.中国经济问题,2004(4):71-80.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22
1
仰海峰.
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批判理论探析[J]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1998,50(4):63-67.
被引量:2
2
张宪.
马克思的宗教批判与当代基督宗教人文主义——兼论宗教异化和异化的消除[J]
.现代哲学,2005(3):1-9.
被引量:5
3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3l-32页.
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28页.
5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2页.
6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30页.
7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373页.
8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M].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9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10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M].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24页.
引证文献
1
1
董伟武.
马克思文化批判的五种形态论[J]
.前沿,2013(17):39-43.
1
刘日明.
马克思法哲学批判的社会存在论根据及其现实意义[J]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3,4(2):4-12.
2
何国华,刘继峰.
企业行为中的利己主义、理性主义及伦理主义——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路径及系统结构探微[J]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13-18.
被引量:1
3
刘新.
包拯的法律思想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纪念包拯诞辰一千周年[J]
.法学家,1999(3):51-57.
被引量:8
4
陈群.
论传统政治文化对人大监督制度改革的影响[J]
.神州,2013(29):29-30.
5
刘日明.
论马克思法哲学批判理论的两条界限[J]
.天津社会科学,2003(6):26-31.
6
刘期剑.
马克思的法哲学批判理论浅析[J]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4(3):20-23.
7
刘燕.
从邓小平的历史观看和谐社会的构建[J]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06,0(S1):33-34.
8
陆诗忠.
西方恢复性司法理论渊源之考究[J]
.北方法学,2012,6(5):116-125.
被引量:2
9
孔俊钰.
论传统法律中的伦理主义[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6,0(15):16-17.
10
张琼苑,张深奥.
马克思社会存在论的发展及其现代意义[J]
.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2014,0(9):155-155.
人文杂志
2004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