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崇安汉城遗址年代与性质初探
被引量:
6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福建崇安城村遗址,在历史志书中讹传为五代闽国王审知建筑的王城,经1958年调查和翌年试掘,确定为汉代城址。1980年以来,福建省博物馆继续对城址进行全面勘探和发掘,取得重大收获。关于城址的年代和性质问题,学术界已经提出了汉武帝至王莽时期东越王宫说、武帝平定闽越后军事城堡说、西汉初期至东汉初年冶都、冶县说等,意见不尽一致。笔者不揣陋识,亦撰此文参加讨论,错误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一。
作者
林忠干
出处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2期1107-1115,共9页
Archaeology
关键词
崇安
闽越
汉城
汉武帝
西汉中期
城址
王莽
建筑基址
遗址
西汉前期
分类号
K85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3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24
同被引文献
105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16
参考文献
6
1
林忠干.
从考古发现看秦汉闽越族文化的历史特点[J]
.东南文化,1987(2):33-38.
被引量:5
2
林忠干.
论福建地区出土的汉代陶器[J]
.考古,1987(1):79-88.
被引量:10
3
林忠干,梅华全,张仲淳.
论汉武帝平定闽越之战[J]
.福建论坛(文史哲版),1984(1):57-62.
被引量:2
4
安徽天长县汉墓的发掘[J],1979(04).
5
广州秦汉造船工场遗址试掘[J],1977(04).
6
陈直.
福建崇安城村汉城遗址时代的推测[J]
.考古,1961(4):219-221.
被引量:12
二级参考文献
13
1
何纪生.
广东发现的几座东周墓葬[J]
.考古,1985(4):360-364.
被引量:29
2
江西南昌东汉、东吴墓[J]
.考古,1978(3):158-163.
被引量:15
3
曾凡.
关于福建史前文化遗存的探讨[J]
.考古学报,1980(3):263-284.
被引量:24
4
南阳汉画像石概述[J]
.文物,1973(6):16-25.
被引量:10
5
徐恒彬,杨少祥,榻富崇.
广东德庆发现战国墓[J]
.文物,1973(9):18-22.
被引量:26
6
黄汉杰.
福建荆溪庙后山古墓清理[J]
.考古,1959(6):282-284.
被引量:11
7
蒋炳釗.
关于福建崇安汉城的性质和时代的探討[J]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8,28(Z1):160-169.
被引量:3
8
闽侯昙石山新石器时代遗址第二至四次发掘简报[J]
.考古,1961(12):669-672.
被引量:15
9
陈直.
福建崇安城村汉城遗址时代的推测[J]
.考古,1961(4):219-221.
被引量:12
10
苏秉琦,殷玮璋.
地层学与器物形态学[J]
.文物,1982(4):1-7.
被引量:41
共引文献
24
1
苗凌毅,贺康特.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鸟盖铜瓠壶新考[J]
.陕西历史博物馆论丛,2022(1):100-105.
2
杨泓.
中国古代的甲胄 上篇(殷商——三国)[J]
.考古学报,1976(1):19-46.
被引量:16
3
吴春明.
崇安汉城的年代及族属[J]
.考古,1988(12):1130-1136.
被引量:3
4
林忠干.
论福建地区出土的汉代陶器[J]
.考古,1987(1):79-88.
被引量:10
5
杨琮.
论崇安城村汉城的年代和性质[J]
.考古,1990(10):915-924.
被引量:4
6
曾凡.
关于“陶匏壶”问题[J]
.考古,1990(9):837-843.
被引量:1
7
杨琮.
福建崇安城村古城遗址出土文字及考释[J]
.东南文化,1993(1):118-135.
被引量:2
8
杨琮.
从崇安汉城看西汉闽越文化[J]
.东南文化,1990(3):108-117.
9
吴春明.
福建秦汉墓葬文化类型及其民族史意义[J]
.东南文化,1988(Z1):92-95.
被引量:6
10
陈国强.
福建越系文化初探[J]
.东南文化,1988(6):96-106.
同被引文献
105
1
林拓.
福建文化地域格局的演变及其机制[J]
.人文地理,2001,16(3):57-61.
被引量:10
2
廖春潮.
明初福建倭寇研究[J]
.黑龙江史志,2012(3):3-4.
被引量:2
3
李如森.
汉代“外藏椁”的起源与演变[J]
.考古,1997(12):59-63.
被引量:14
4
毛兆廷.
浙江省江山县发现战国墓[J]
.文物,1985(6):22-24.
被引量:12
5
于希贤.
走向世界,走向21世纪的中国历史地理学[J]
.人文地理,1998,13(3):5-12.
被引量:2
6
曾凡.
关于福建史前文化遗存的探讨[J]
.考古学报,1980(3):263-284.
被引量:24
7
黄汉杰.
福建荆溪庙后山古墓清理[J]
.考古,1959(6):282-284.
被引量:11
8
傅熹年.
陕西扶风召陈西周建筑遗址初探——周原西周建筑遗址研究之二[J]
.文物,1981(3):34-45.
被引量:16
9
徐恒彬.
广东肇庆市北岭松山古墓发掘简报[J]
.文物,1974(11):69-79.
被引量:39
10
安志敏.
略论三十年来我国的新石器时代考古[J]
.考古,1979(5):393-403.
被引量:47
引证文献
6
1
吴春明.
闽越冶城地望的历史考古问题[J]
.考古,2000(11):65-74.
被引量:4
2
吴海贵.
南越与东越的诸侯王陵墓[J]
.华夏考古,2006(4):61-66.
被引量:7
3
高逸凡.
岭南铜提筒与江东原始瓷筒形器的比较研究——兼论百越文化视野下的提筒形器[J]
.东南文化,2018(2):64-74.
4
李刚.
东南地区建筑夯土技术源流考述[J]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21(8):98-99.
被引量:1
5
付琳.
东越墓葬分期及相关历史考古问题[J]
.考古,2023(8):83-94.
被引量:3
6
胡赛强,杨迪,刘淑虎.
福建省传统村落空间格局及历史演变[J]
.经济地理,2024,44(9):211-220.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6
1
叶永新.
象岗南越王墓墓主赵胡说补证[J]
.文博,2008(3):34-37.
2
成国雄.
近十余年南越国历史研究综述[J]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24(4):20-24.
被引量:1
3
靳阳春.
汉武帝进攻闽越路线考辨[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8(6):1252-1257.
被引量:2
4
陈元甫.
浙江温岭汉代东瓯国城址与贵族大墓[J]
.东方博物,2007(4):6-19.
5
刘耀辉.
水文化建构法在闽江北港概念性规划中的应用[J]
.水利科技,2017(4):1-4.
6
高逸凡.
岭南铜提筒与江东原始瓷筒形器的比较研究——兼论百越文化视野下的提筒形器[J]
.东南文化,2018(2):64-74.
7
丁海祥.
秦汉闽越王世系新考[J]
.福建文博,2014(2):89-92.
8
丁海祥.
西汉闽越国贵族王陵区初探[J]
.福建文博,2015(1):18-23.
被引量:3
9
张强禄.
论西汉南越国时期的高等级墓葬[J]
.考古学报,2021(4):475-500.
被引量:6
10
王娅,李刚.
闽中土堡专题性研究及保护传承[J]
.居业,2023(8):7-9.
1
吴春明.
再论福建崇安汉城遗址的年代等问题──兼答杨琼同志[J]
.考古与文物,1995(2):63-70.
被引量:2
2
韩炜炜.
郑州地区汉代城址[J]
.华夏考古,2014(4):100-106.
被引量:1
3
杨琮.
福建崇安汉城出土的青铜器及有关问题[J]
.华夏考古,1991(2):16-21.
被引量:1
4
俞春荣.
神奇古老的嘉峪关之旅[J]
.丝绸之路,2007(9):45-48.
5
萧县龙山子墓地考古发掘取得宝贵历史资料[J]
.文物鉴定与鉴赏,2016(8):119-119.
6
王遵义,张西峰,郭改委,王云涛,胡瑞,高向楠,李国徽,尚晓丽,方盾,郑莉,马松杰,冯燕,江敏,褚卫红,罗火金,贾中宝,黄吉军.
宜阳韩城马窑村汉墓M1发掘简报[J]
.洛阳考古,2016(1):6-17.
被引量:1
7
吴荣曾.
内蒙古呼和浩特东郊塔布秃村汉城遗址调查[J]
.考古,1961(4):212-213.
被引量:4
8
金辉.
抚顺汉城与玄菟郡西迁[J]
.东北史地,2008,0(6):39-41.
被引量:1
9
吴荣曾.
内蒙古呼和浩特塔布秃村汉城遗址调查补记[J]
.考古,1961(6):340-340.
被引量:1
10
顾琳.
明清时期榆林城遭受流沙侵袭的历史记录及其原因的初步分析[J]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3,18(4):52-56.
被引量:8
考古
1990年 第1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