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试析外来词在英、汉两种语言中数量悬殊的原因
被引量:
1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民族间在进行经济和文化交流时,语言中的某些形式随即从一个民族的语言传到另一个民族的语言,于是就产生了外来词(loan words)。外来词的借用对丰富本民族语言无疑有着积极的作用。现代英语的词汇已上百万。
作者
黄河清
出处
《现代外语》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11-15,共5页
Modern Foreign Languages
关键词
汉语外来词
民族语言
文化交流
现代英语
现代汉语
汉族人
民族心理
统治者
吸收
《圣经》
分类号
H3 [语言文字]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16
同被引文献
90
引证文献
15
二级引证文献
92
参考文献
2
1
罗国忠.
关于现代汉语中借自日语的词汇[J]
.外国语文,1988,13(1):84-91.
被引量:4
2
顾嘉祖.
试论语言的吸收、同化功能与民族文化心理[J]
.外语研究,1987,4(3):1-8.
被引量:14
共引文献
16
1
王保丽.
论英汉委婉语的共性[J]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2):57-59.
2
伍巧芳.
法律语言模糊性的法理分析[J]
.江西社会科学,2009,29(6):244-248.
被引量:16
3
孙丽霞,姚振军.
《高级英语》精品课程及网络资源建设过程中的文化因子植入研究[J]
.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0,11(2):91-93.
被引量:1
4
王希.
跨文化语境下的外来词与谜米[J]
.价值工程,2010,29(16):250-251.
被引量:1
5
汤洪波.
论法律语言的模糊性及其成因[J]
.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11,24(5):76-79.
被引量:3
6
汤洪波.
法律英语的模糊性及其翻译策略[J]
.科技信息,2011(36).
被引量:2
7
杨秀珍,佟玲.
中英否定、文化、经济、地缘初探[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9(3):118-120.
被引量:1
8
刘锋会.
英汉外来语引进方式和动因及其反映的民族文化心理[J]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2,27(4):42-44.
9
李晓楠.
正确对待汉语字母词及其入典[J]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2):45-46.
10
李艳.
试论二十世纪初进入汉语的日语译词[J]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4,34(7):86-87.
同被引文献
90
1
曹学林.
字母词语也是汉语词语[J]
.语文建设,2000(7):11-12.
被引量:53
2
高瑛.
英汉外来词的对比研究[J]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26(4):60-62.
被引量:10
3
张敏.
浅谈汉语借词的翻译特点及成因[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29(S2):143-145.
被引量:1
4
刘英凯.
信息时代翻译中“陌生化”的必要性和不可避免性[J]
.外语研究,1999(3):51-54.
被引量:38
5
邵志洪.
近20年来英汉词语互借对语言文化的影响[J]
.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31(2):55-60.
被引量:36
6
郑声滔.
源于汉语的英语词汇[J]
.现代外语,1985,8(3):31-33.
被引量:6
7
赵妍.
现代汉字的理据性与对外汉字教学[J]
.语言文字应用,2006(S2):20-22.
被引量:7
8
黄兴涛.
近代中国汉语外来词的最新研究——评马西尼《现代汉语词汇的形成》[J]
.开放时代,1999(5):61-70.
被引量:9
9
陈斯惠.
从汉语中的借词看文化交流现象[J]
.外国语文,1999,24(1).
被引量:14
10
周红.
汉语中的英语借词[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22(6):28-30.
被引量:12
引证文献
15
1
李衍妮,张云飞.
英汉外来语民族化比较研究[J]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103-104.
被引量:1
2
刘建梅.
现代汉字系统中外来字母规范浅议[J]
.语言文字应用,2002(1):91-94.
被引量:37
3
黎昌抱.
英汉外来词对比研究[J]
.外语教学,2001,22(5):92-96.
被引量:37
4
陆慧.
英语开放性及其对教学的启示[J]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6,9(6):128-128.
5
王增文.
从文化历史观看英汉语言中的吸收借用现象[J]
.理论界,2007(7):137-138.
6
王增文.
从文化历史视角看英汉语言中的吸收借用现象[J]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07(9):132-134.
被引量:2
7
齐明敏.
中国回族日常用语中的阿拉伯语[J]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9,31(8):1-6.
被引量:3
8
何干俊.
当代汉语字母词功能及产生动因[J]
.文学教育,2010(21):122-125.
被引量:2
9
魏家海.
外来语信息的“陌生化”与英汉跨文化的交际[J]
.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2000,4(2):19-22.
被引量:2
10
陈燕.
基于语料库的汉英词汇互借研究[J]
.湖北社会科学,2011(12):154-157.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92
1
张亚文,王妙,王国英.
浅析英语外来词对现代汉语的影响及其规范[J]
.校园英语,2020(46):247-248.
2
王吉良.
学界应当慎用“头脑风暴”[J]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42-43.
被引量:2
3
彭家海,庞雯.
字母词的文化特征——兼议中文里字母词的规范化[J]
.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08,23(6):123-125.
4
杨羡华.
新时期外来词的吸收及其文化心理[J]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4(z1):61-63.
被引量:6
5
沈刚.
多维视角下汉语字母词的使用动因探析[J]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3):56-58.
被引量:1
6
丁琳琳,王林海.
模因视角下的英汉外来词互借与翻译[J]
.大家,2012(16):159-161.
7
赵焱.
浅议现代汉语中字母词的读音及其规范[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08,24(4):53-54.
8
李惠.
英汉语新词变化之对比[J]
.兰州学刊,2008(S1):229-230.
9
张侃,吴美荣.
非汉字词的使用与规范研究[J]
.江西社会科学,2004,24(7):173-175.
被引量:2
10
李新星.
后殖民主义语境下英语对汉语的影响[J]
.山东师大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4):33-35.
被引量:3
1
郭阳.
借词与人类社会的变迁[J]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5,0(12):242-242.
2
ZHOU Li-na.
Loan Words in Modem English and Their Features[J]
.Sino-US English Teaching,2016,13(3):209-212.
3
魏俊民.
翻译中词汇空缺现象的认知解读[J]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7,23(1):79-81.
被引量:4
4
魏洁.
On loan word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Discussion about the openness and assimilation of the words system[J]
.科技信息,2008(31):273-273.
5
牛小玲.
外来词进入英语词汇的主要途径及其分类[J]
.小说评论,2009(S2):311-313.
6
郜战莹.
Chinese Loan Words in English[J]
.校园英语,2015(28).
7
坎曼丽·麦麦提.
Analysis of social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use of Uyghur loan words in Xinjiang Chinese dialect[J]
.校园英语,2016(3).
8
魏焕华.
英语里的“贷”与“借”--法律英语漫谈(六十六)[J]
.英语世界,2014,33(12):101-102.
9
潘先军.
汉语外来词构成羡余现象说略[J]
.汉字文化,2007(3):37-41.
被引量:4
10
梁斌.
浅谈英语词汇教学[J]
.宜宾学院学报,1996(3):97-99.
现代外语
1989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