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模糊性思维管窥 被引量: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这恐怕是中国人关于模糊性思维与所谓“精确性”思维相互关系最早的论述了。模糊性思维是以反映模糊现象为对象的思维形式,它不是模糊的思维。它借用“模糊”一词。
作者 朱曼华
出处 《现代外语》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15-18,共4页 Modern Foreign Languages
  • 相关文献

同被引文献60

引证文献12

二级引证文献19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