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第三种真实
被引量: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历史题材从来是文学创作的重要领域,中国当代文学也决无例外.建国后的17年,文学菁华被概括为"三红一创,青山保林".这八部长篇经典中有六部是历史题材的创作.新时期评选了三届茅盾文学奖,历史题材竟占到三分之二的比例.除此之外,最能反映新时期长篇小说创作成就,因种种因素未能获奖却享有文坛最高声誉的《古船》、《活动变人形》,也是历史题材的长篇小说.
作者
洪水
出处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14-19,共6页
Contemporary Writers Review
关键词
建国后
阶级斗争
历史观
历史真实
阶级对立
古船
法国大革命
历史态度
白鹿原
历史题材
分类号
I206.7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36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36
1
韩庆祥.
中国式现代化的哲学逻辑[J]
.中国社会科学,2023(7):100-114.
被引量:75
2
唐云.
觅我所失——论《白鹿原》对儒家文化的阐释和留连[J]
.小说评论,1995(1):29-36.
被引量:23
3
赵祖谟.
《白鹿原》:多重视角下的历史脉动[J]
.小说评论,1994(4):14-19.
被引量:6
4
朱寨.
评《白鹿原》[J]
.文艺争鸣,1994(3):58-61.
被引量:24
5
雷达.
废墟上的精魂——《白鹿原》论[J]
.文学评论,1993(6):105-118.
被引量:196
6
王富仁.
对全部中国文化的现代化追求——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意义[J]
.中国社会科学,1989(3):21-34.
被引量:13
7
白烨.
史志意蕴·史诗风格——评陈忠实的长篇小说《白鹿原》[J]
.当代作家评论,1993(4):4-9.
被引量:23
8
畅广元,屈雅军,李凌泽.
负重的民族秘史——《白鹿原》对话[J]
.当代作家评论,1993(4):10-14.
被引量:22
9
陈忠实.
《白鹿原》创作漫谈[J]
.当代作家评论,1993(4):20-24.
被引量:66
10
王仲生.
人与历史 历史与人——再评陈忠实的《白鹿原》[J]
.文艺理论与批评,1993(6):93-98.
被引量:16
引证文献
5
1
余琪.
试论《白鹿原》的史诗风格[J]
.商洛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19(F10):101-104.
被引量:1
2
梁颖.
“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现实主义与路遥、陈忠实、贾平凹的文学创作[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0(1):114-121.
被引量:1
3
杨霞.
善与恶的交织——论《白鹿原》对复杂人性的揭露[J]
.文学界(理论版),2011(7):54-55.
被引量:2
4
张文诺.
论长篇小说《白鹿原》与中国式现代化体验的书写[J]
.北方论丛,2024(2):82-90.
5
汪慧萍.
新历史主义作家历史意识论[J]
.江西社会科学,2003,23(7):33-35.
二级引证文献
4
1
罗爽.
谈小说《白鹿原》朴实厚重的创作风格[J]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5(2):146-147.
被引量:2
2
王红.
贾平凹长篇小说研究述评[J]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14,29(1):112-116.
3
刘青.
从白嘉轩的价值观透视白鹿原人的世事浮沉[J]
.邢台学院学报,2019,34(1):130-137.
被引量:1
4
陈元龙,赵婧.
崇高与荒诞:人性深度之美——《白鹿原》审美意蕴之四[J]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5(1):94-99.
1
张文文.
浅析《桃花扇》中幻灭感的形成原因[J]
.北方文学(中),2015,0(5):75-77.
2
蔡翔.
历史:悲剧中永恒的乐观运动——评周梅森《沉沦的土地》[J]
.小说评论,1985(3):39-42.
被引量:2
3
李岱.
《萎缩的胳膊》中人物悲剧命运探析[J]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6(2):114-115.
被引量:3
4
郭银星,辛晓征.
文学批评的历史意识[J]
.当代作家评论,1986(6):55-59.
5
陈茂旺.
两种人格力量的较量:解读《雷雨》[J]
.职业时空,2008,4(10):74-75.
6
向天渊.
容膝而徘徊,委心任去留——《中国新诗:现象与反思》后记[J]
.中外诗歌研究,2015(4):4-6.
7
李霖.
《双城记》中人道主义的两面性[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4):8-9.
8
王昉.
对老舍创作倾向的重新体认——老舍诞辰110周年纪念[J]
.文学评论,2009(1):133-140.
被引量:3
9
刘复生.
历史遗忘症与暧昧的个人记忆——韩少功《第四十三页》解读[J]
.北京文学(精彩阅读),2008,0(Z1):99-101.
10
荀睿.
贾平凹《老生》的叙事方式与历史构建[J]
.商洛学院学报,2016,30(1):13-17.
当代作家评论
1993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