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巧嘴阿炳”的说唱轶闻
被引量:
4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对盲人音乐家华彦钧(1893—1950),人们往往只熟知他那高超的器乐演奏水平及流传于世的《二泉映月》、《听松》等名扬四海的乐曲。实际上,他在说唱上也有非凡的技艺,其口齿伶俐,极善说表演唱。因此,在无锡当地有“巧嘴阿炳”之称。综观阿炳的说唱中。
作者
王霖
出处
《中国音乐》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68-,70,共2页
Chinese Music
关键词
阿炳
说唱
《听松》
器乐演奏
华彦钧
表演唱
音乐家
《二泉映月》
十九路军
金圆券
分类号
J6 [艺术—音乐]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62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62
1
黎松寿.
我所认识的民间艺人阿炳[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1982(2):64-69.
被引量:1
2
杜亚雄.
阿炳传略[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1981(1):78-83.
被引量:2
3
沈洽.
阿炳事考一二及其他[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1980(2):41-47.
被引量:2
4
黄大岗.
杨荫浏和《二泉映月》——曹安和访谈录[J]
.音乐研究,1998(1):9-13.
被引量:16
5
王国潼.
阿炳二胡演奏风格初探[J]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5(1):51-55.
被引量:5
6
李岚清.
我国民族音乐的奇才——我心目中的阿炳[J]
.人民音乐,2007(3):4-9.
被引量:2
7
杨易禾.
《二泉映月》音调化[J]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98(4):66-68.
被引量:3
8
成公亮.
《二泉映月》的音乐素材和结构特点[J]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1981(1):36-40.
被引量:3
9
李民雄.
平凡与不朽──纪念华彦钧[J]
.人民音乐,1995(5):30-32.
被引量:2
10
赵砚臣.
阿炳的二胡演奏艺术及其形式美[J]
.中国音乐学,1994(3):5-9.
被引量:15
引证文献
4
1
李岩.
“抵制日货”歌曲(1912-2003)回顾[J]
.中国音乐学,2010(1):103-111.
被引量:1
2
徐宁健.
《二泉映月》的成功及相关问题思考[J]
.艺术百家,2016,32(A01):270-275.
3
杨曙.
基于空间呈现与时代发展的《二泉映月》文化传播[J]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24,22(2):90-95.
4
杨曙.
《二泉映月》的时空呈现与传播特点[J]
.音乐教育与创作,2024(11):59-62.
二级引证文献
1
1
李岩.
解读《黄河》背后的中俄关系[J]
.中国音乐学,2010(2):95-102.
被引量:2
1
杨荫浏.
也谈对《听松》的理解[J]
.人民音乐,1962(9):26-26.
被引量:1
2
顾育豹.
《听松》比《二泉映月》更好,何以听不到有人演奏?[J]
.商业文化,2009(6):66-67.
3
凤.
北京举行阿炳作品演奏会[J]
.人民音乐,1964(1):20-20.
被引量:1
4
于景洋.
浅谈二胡名作《听松》演奏和解释[J]
.中小学音乐教育,2006(7):44-45.
5
王天竹.
道劲的性格 奔放的气势——阿炳《听松》赏析[J]
.剧影月报,2007(2):98-98.
6
张屯.
琴声悠悠夜茫茫——瞎子阿炳与《二泉映月》及其它[J]
.中国音乐,1987(3):33-35.
7
丁卫萍.
陆华柏《“挤购”大合唱》浅析[J]
.艺术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报),2012(4):32-35.
8
唐毓斌.
论阿炳的三首二胡曲及其演奏[J]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1994,12(2):25-27.
9
王兴东,王浙滨.
四个矮人一个店[J]
.电影文学,1990(10):2-26.
10
谭谙.
弦索咏情重神似──肖前勇、林其美、曾成伟独奏音乐会漫评[J]
.音乐探索,1996(3):61-62.
中国音乐
1992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