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语》中仁的不同含义辨析
被引量:
9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虽然《论语》的记载表明:“子罕言利与命与仁”(《论语·子罕》。下引《论语》只注篇名).但是,《论语》记载孔子谈仁的话又相当多。这至少表明,仁在当时是一个令人感兴趣的高难问题。孔子虽然“罕言”,其弟子却不能因其高难而罕问。相反,也许正因为仁之高难,弟子们才要多发问。这是不是《论语》记载孔子谈仁的话反而多的原因?恐怕至少也应算是讨论中的一种看法吧。
作者
王树人
机构地区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出处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15-20,共6页
Confucius Studies
关键词
孔子学说
精神境界
论语
仁与礼
博施于民而能济众
己欲达而达人
管仲
爱人
问题
辨析
分类号
B22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45
同被引文献
105
引证文献
9
二级引证文献
22
参考文献
1
1
冯友兰.
对于孔子所讲的仁的进一步理解和体会[J]
.孔子研究,1989(3):3-4.
被引量:46
共引文献
45
1
田寶祥.
《論語》之“仁”的三重透析[J]
.诸子学刊,2019(2):9-18.
2
李果仁.
近十年孔子研究观点介述[J]
.东南文化,1991(5):24-29.
3
刘方.
中国传统士大夫审美人格的建构及其艺术转化[J]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25(4):1-5.
被引量:1
4
鲁西龙.
关于命运问题的哲学思考[J]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6,26(4):13-14.
5
殷明耀.
论孔颜乐处[J]
.孔子研究,2006(6):80-86.
被引量:3
6
黄怀信.
《论语》中的“仁”与孔子仁学的内涵[J]
.齐鲁学刊,2007(1):5-8.
被引量:53
7
唐艺.
孔子的仁与礼乐[J]
.管子学刊,2009(4):55-60.
8
陈明.
孔孟仁说异同论[J]
.文史哲,2010(3):107-113.
9
陆卫明,赵述颖.
孔子“仁”之境界及其思想价值[J]
.历史教学(下半月),2012(5):14-19.
被引量:4
10
代训锋.
论孔孟“自得”思想[J]
.唐山学院学报,2013,26(2):13-16.
同被引文献
105
1
于建星.
仁爱、功利与权利:弱势群体保护理由的评述[J]
.学术论坛,2008,31(3):89-93.
被引量:1
2
李光福.
论老子的仁爱观[J]
.广东社会科学,1999(2):94-98.
被引量:4
3
吴光.
仁本礼用──儒家人学的核心观念[J]
.文史哲,1999(3):81-83.
被引量:10
4
臧乐源.
弘扬仁爱思想 促进社会发展[J]
.文史哲,1999(2):66-71.
被引量:7
5
张奇伟.
论孟子的仁学[J]
.管子学刊,1994(1):29-33.
被引量:9
6
萧萐父,郭齐勇.
气论与仁学之间的张力——读《中国气论探源与发微》[J]
.哲学研究,1991(6):77-80.
被引量:1
7
康中乾.
试论孔子“仁”的哲学实质[J]
.孔子研究,1994(2):12-15.
被引量:2
8
张践.
儒家“仁”学的现代意义[J]
.孔子研究,1992(4):3-10.
被引量:2
9
冯友兰.
对于孔子所讲的仁的进一步理解和体会[J]
.孔子研究,1989(3):3-4.
被引量:46
10
张岱年.
探索孔子思想的真谛——六十年来对于孔子思想的体会[J]
.孔子研究,1989(3):32-34.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9
1
王达三.
孔子“吾道一以贯之”试论[J]
.唐山学院学报,2005,18(3):13-16.
被引量:2
2
张怡.
论《论语》中“仁”的内涵及其当代价值意义[J]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2(2):86-87.
被引量:1
3
宇汝松.
孔子“仁”学浅析[J]
.皖西学院学报,2014,30(3):97-99.
被引量:1
4
杨清虎.
“仁爱”思想研究三十年略述[J]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8(1):68-72.
被引量:1
5
黄有年,谢阳举.
理解夫子之仁——论孔子仁学思想的三重视角[J]
.孔子研究,2016,0(4):19-27.
被引量:1
6
白奚.
“全德之名”和仁圣关系——关于“仁”在孔子学说中的地位的思考[J]
.孔子研究,2002(4):14-19.
被引量:12
7
石艳.
德行伦理视域下《论语》中“仁”的要义体系与价值效能[J]
.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21(6):107-110.
8
杨清虎.
近三十年“仁爱”思想研究综述[J]
.华夏文化论坛,2015(2):27-41.
9
唐明贵.
试论罗汝芳对《论语》的易学解读[J]
.周易研究,2019,0(4):59-65.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
22
1
张茜茹.
《论语》中孝、信、礼、德基因及当代价值探究[J]
.汉字文化,2022(24):180-182.
被引量:1
2
杨文森.
子张新论[J]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9,26(1):31-33.
3
蒋曼,张万庆.
孔子“仁”学思想的现代诠释[J]
.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9(15):28-29.
4
赵铮.
儒家伦理对宗法等级结构社会政治稳定的影响探析[J]
.理论界,2014(7):65-67.
5
韩星.
仁与孝的关系及其现代价值——以《论语》“其为人也孝弟”章为主[J]
.船山学刊,2015(1):83-100.
被引量:12
6
黄伟,赵立文.
用传统文化塑造当代大学生行为文化的困境及其破解路径[J]
.宿州学院学报,2015,30(12):1-6.
被引量:1
7
李元江,戚妍怡.
孔子对周公“德”、“礼”思想及对“仁学”思想的发展[J]
.兰台世界,2016,0(8):119-120.
8
王永灿.
孔子仁学思想的形上解读[J]
.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6,37(2):11-16.
9
何李.
从定义法视角看《论语》中“仁”的内涵[J]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16(5):92-95.
10
张亚芳.
儒家仁学与高校师德的培育[J]
.传播与版权,2020(6):190-192.
1
刘勇.
孔子“君子人格”的建构根源[J]
.乐山师专学报,1997,12(1):72-76.
2
凌先威.
孔子人道观思想综述[J]
.大观周刊,2012(31):29-29.
3
曹行船.
实际含义辨析[J]
.河北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3):15-16.
4
翟洪涛.
自然、艺术以及美的含义辨析[J]
.常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21(1):71-72.
被引量:1
5
李申.
说“圣人”[J]
.群言,2005,0(6):38-39.
6
卜玥,何健.
费孝通《礼治秩序》中礼的含义辨析[J]
.文学教育,2017(6):38-39.
被引量:1
7
陈姝丽.
论语图解[J]
.学生之友(童花果),2007,0(12):2-2.
8
邬大光.
大学与斯文[J]
.精神文明导刊,2016,0(5):18-20.
被引量:1
9
傅允生.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辨析[J]
.孔子研究,2000(4):123-125.
被引量:9
10
儒家箴言[J]
.新课程(简明作文)(中学版),2010(10):48-48.
孔子研究
1991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