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潜量词的显量词化
被引量:
9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所谓显词,指的是已经出现了的,在交际的市场作为商品流通的词,它是人们的一个经验的事实。显量词是显词中的一分子。如,在古代文献中,我们看到过:
作者
王希杰
出处
《语言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81-88,共8页
Language Teaching and Linguistic Studies
关键词
量词
词化
语用条件
潜词
修辞用法
名词
语言事实
复合式
社会语用
当代汉语
分类号
H195 [语言文字—汉语]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63
引证文献
9
二级引证文献
53
同被引文献
63
1
毛智慧.
英汉表量结构中物量词的隐喻构建机制[J]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8,21(1):42-46.
被引量:12
2
吴怀成.
动量词与宾语的语序选择问题[J]
.汉语学报,2011(1):56-61.
被引量:7
3
刘劼生.
表示事件的“数+N”结构[J]
.世界汉语教学,2000,14(1):35-40.
被引量:15
4
陶红印.
试论语体分类的语法学意义[J]
.当代语言学,1999,1(3):15-24.
被引量:218
5
郭继懋.
再谈量词重叠形式的语法意义[J]
.汉语学习,1999(4):7-10.
被引量:63
6
论显句和潜句[J]
.语言教学与研究,1996(1):4-20.
被引量:11
7
王希杰.
汉语的规范化问题和语言的自我调节功能[J]
.语言文字应用,1995(3):9-15.
被引量:67
8
王希杰.
深化对语言的认识,促进语言科学的发展[J]
.语言文字应用,1994(3):9-15.
被引量:25
9
王希杰.
论潜词和潜义[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30(2):96-100.
被引量:29
10
王希杰.
论潜语法现象[J]
.汉语学习,1991(4):12-17.
被引量:9
引证文献
9
1
钟玖英.
潜显语言理论研究述评[J]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4,20(1):89-99.
被引量:3
2
聂焱.
语言世界和非语言世界的显与潜[J]
.湘南学院学报,2007,28(3):48-55.
3
赖先刚.
谈谈量词的主观认定性[J]
.汉语学习,2007(4):26-31.
被引量:4
4
王洁.
从合语法性视角谈王希杰先生对语法学理论的贡献[J]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28(4):15-20.
5
邱莹,施春宏.
修辞构式“一量名”的生成基础与机制——兼论修辞构式生成的可能性和现实性[J]
.语言教学与研究,2019,0(6):65-77.
被引量:11
6
刘正光,李易.
英汉语量词使用中的时空意义比较研究[J]
.现代外语,2020,43(2):147-160.
被引量:11
7
蔺伟.
新兴量词“波”的功能演化路径与认知机制[J]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51(6):148-153.
8
张丽梅.
修辞构式“一量名”的多角度考察[J]
.南昌师范学院学报,2023,44(6):81-86.
9
王希杰.
显性语言和潜性语言[J]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1-7.
被引量:25
二级引证文献
53
1
许余龙,刘海涛,刘正光.
关于语言研究的理论与方法[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20,52(1):3-11.
被引量:5
2
陈海生.
“一记X”格式的句法、语义、语用功能考察[J]
.汉字文化,2024(9):58-61.
3
安伟.
从潜显理论看现代汉语流行语言[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9):345-346.
被引量:1
4
聂焱.
王希杰:新世纪新探索[J]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0(6):42-51.
5
陈鸿瑶,吴长安.
“也”字独用语篇衔接功能的视角化阐释[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202-206.
被引量:5
6
张颖炜.
网络文化中流行的变异用语解析[J]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13(6):106-110.
被引量:3
7
李金霞.
“程度副词+名词”结构与潜语言的显性化[J]
.科技信息,2009(30):135-135.
8
李文萃.
从“小心碰头”看歧义结构的潜性特征[J]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10(4):39-41.
9
李利娜.
浅谈现代汉语潜量词中的复合量词及其色彩意义[J]
.出国与就业(就业教育),2011(10):173-173.
10
杨晴.
电视剧《错爱2》潜台词的艺术魅力[J]
.科技信息,2011(18):155-155.
1
郑尔宁,王东,刘巧玲.
从“X男/X女”说开去[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2):40-41.
被引量:3
2
陈拥宪.
广告英语中的修辞用法(英文)[J]
.上海电机学院学报,2005,8(S1):62-64.
3
但雅琼.
英汉颜色词的修辞用法及翻译[J]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0(1):90-93.
4
谢祖超.
“谁”指代物的特例试析[J]
.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16(4):52-52.
被引量:1
5
彭庆华.
浅谈英语中进行时态的修辞用法[J]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1999,15(2):79-80.
6
白冰.
宋元时期个体量词的变化和发展[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1,13(7):106-109.
被引量:6
7
黄海英.
社会对潜词的制约作用[J]
.理论界,2004(2):139-140.
8
曹慧.
从空符号看汉语称呼语的缺位现象[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7(S3):59-60.
9
方林刚.
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谈谈冒号的修辞用法[J]
.当代修辞学,1990(1):29-31.
10
左乃文.
浅析“X癌”词族[J]
.语文教学通讯(学术)(D),2016(4):45-46.
被引量:3
语言教学与研究
1990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