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东北境内新石器时代筒形罐的谱系研究
被引量:
9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筒形罐之于东北境内新石器时代的考古学文化,如同尖底瓶之于陕晋豫地区仰韶时代的考古学文化一样,是最为典型的指征性器物。就这一性质而言,与尖底瓶不同,筒形罐在其所属考古遗存中,所占比重更大。
作者
许永杰
机构地区
吉林大学中国北方考古研究室
出处
《北方文物》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19-29,71,共12页
Northern Cultural Relics
关键词
新石器时代遗址
考古遗存
大凌河流域
红山文化
考古学文化
尖底瓶
仰韶时代
辽河流域
下层文化
兴隆洼文化
分类号
K8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6
参考文献
13
共引文献
516
同被引文献
149
引证文献
9
二级引证文献
44
参考文献
13
1
刘晋祥,朱延平.
内蒙古敖汉旗赵宝沟一号遗址发掘简报[J]
.考古,1988(1):1-6.
被引量:32
2
董文义,韩仁信.
内蒙古巴林右旗那斯台遗址调查[J]
.考古,1987(6):507-518.
被引量:122
3
陈国庆.
“之”字纹研究[J]
.北方文物,1987(1):14-18.
被引量:4
4
许玉林.
辽宁东沟大岗新石器时代遗址[J]
.考古,1986(4):300-305.
被引量:13
5
杨虎,朱延平,孔昭宸,杜乃秋.
内蒙古敖汉旗兴隆洼遗址发掘简报[J]
.考古,1985(10):865-874.
被引量:149
6
许玉林,苏小幸.
大连市郭家村新石器时代遗址[J]
.考古学报,1984(3):287-329.
被引量:51
7
许玉林,高洪珠,许涛.
丹东市东沟县新石器时代遗址调查和试掘[J]
.考古,1984(1):21-36.
被引量:17
8
金家广,王其劢.
河北三河县孟各庄遗址[J]
.考古,1983(5):404-414.
被引量:21
9
许明纲,许玉林,苏小华,刘俊勇,王璀英.
长海县广鹿岛大长山岛贝丘遗址[J]
.考古学报,1981(1):63-110.
被引量:69
10
Archaeological Team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密山县新开流遗址[J]
.考古学报,1979(4):491-518.
被引量:62
二级参考文献
6
1
王国范.
吉林通榆新石器时代遗址调查[J]
.北方文物,1984(4):50-59.
被引量:9
2
安志敏.略论华北的早期新石器文化[J],1984(10).
3
孔昭宸,杜乃秋.内蒙古自治区几个考古地点的孢粉分析在古植被和古气候上的意义[J]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丛刊,1981(03).
4
朱凤瀚.吉林奈曼旗大沁他拉新石器时代遗址调查[J],1979(03).
5
Jochelson.The Koryak,Part Ⅱ,Material Culture and Social Organization.
6
Renfrew,J.M.Palaeoethnobotany,1973.
共引文献
516
1
刘庆柱,刘秀娟.
中华民族“凝聚力”考古学研究[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50(3):58-68.
被引量:2
2
任欣,练春海.
古蜀地区出土的持物人像研究[J]
.形象史学,2023(2):144-172.
3
刘文强.
石峁立鸟陶器源流追溯[J]
.形象史学,2020(2):212-241.
被引量:4
4
代国玺.
再论秦汉的粮食计量制度——以“斗”“升”为中心[J]
.史学月刊,2023(5):37-45.
5
宋美娇.
郭家村遗址与四平山积石冢关系研究[J]
.人类文化遗产保护,2019,0(1):120-125.
6
葛衍泽.
秦雍城“城堑河濒”筑城模式的源流探讨[J]
.秦汉研究,2019(1):340-348.
7
周要港.
中原地区早商时期城防体系的考古学观察[J]
.文物建筑,2020(1):167-173.
8
高云逸.
西梁文化再认识[J]
.草原文物,2023(2):78-84.
被引量:1
9
于怀石(文/图),樊圣英,熊增珑,马红光(图).
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热水畜牧农场新石器时代遗址调查简报[J]
.草原文物,2022(2):1-11.
10
于怀石.
浅析辽东南地区新石器时代各时期的生业方式[J]
.辽宁省博物馆馆刊,2021(1):27-37.
同被引文献
149
1
姜仕勋,魏仁杰,张亚强,翁进友,马凤磊,黄云波,邱国斌,郭勇.
元宝山哈喇海沟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J]
.内蒙古文物考古,2008(1):1-19.
被引量:17
2
唐际根.
中商文化研究[J]
.考古学报,1999(4):393-420.
被引量:77
3
郭大顺.
论东北文化区及其前沿[J]
.文物,1999(8):57-61.
被引量:8
4
于汇历,赵宾福,张伟.
黑龙江肇源县小拉哈遗址发掘报告[J]
.考古学报,1998(1):61-101.
被引量:30
5
杨虎,刘国祥.
内蒙古敖汉旗兴隆洼聚落遗址1992年发掘简报[J]
.考古,1997(1):1-26.
被引量:147
6
方殿春,魏凡.
辽宁牛河梁红山文化“女神庙”与积石冢群发掘简报[J]
.文物,1986(8):1-17.
被引量:220
7
杨虎,朱延平,孔昭宸,杜乃秋.
内蒙古敖汉旗兴隆洼遗址发掘简报[J]
.考古,1985(10):865-874.
被引量:149
8
文启胆.
河北卢龙县东阚各庄遗址[J]
.考古,1985(11):980-984.
被引量:10
9
于崇源.
沈阳新乐遗址第二次发掘报告[J]
.考古学报,1985(2):209-222.
被引量:29
10
河南新郑裴李岗新石器时代遗址[J]
.考古,1978(2):73-79.
被引量:61
引证文献
9
1
王青.
环渤海地区的早期新石器文化与海岸变迁──环渤海环境考古之二[J]
.华夏考古,2000(4):62-75.
被引量:9
2
杨占风,李鹏昊.
郭家村遗址分期再研究[J]
.内蒙古文物考古,2008(2):30-40.
3
赵宾福.
东北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的发展阶段与区域特征[J]
.社会科学战线,2004(4):172-176.
被引量:3
4
赵宾福.
东北新石器文化格局及其与周边文化的关系[J]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6,16(2):88-97.
被引量:14
5
郭京宁.
从北京昌平张营遗址所含文化因素看大坨头文化与周邻文化的交流[J]
.北京文博文丛,2015(4):83-99.
被引量:1
6
张雪莲,金英熙,贾笑冰.
辽宁长海小珠山遗址考古学文化的年代序列[J]
.考古,2016(5):110-120.
被引量:18
7
段天璟.
吉林农安左家山遗址新石器时代遗存的再认识[J]
.考古,2018(9):88-99.
被引量:4
8
王月前.
纹饰谱系框架下的东北地区新石器文化[J]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9(4):18-35.
9
高守雷.
辽西地区新石器时代筒形罐形制研究[J]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20,32(5):116-125.
二级引证文献
44
1
肖波,王俊铮.
内蒙古与俄罗斯远东地区人面像岩画年代及相关问题研究[J]
.形象史学,2022(2):179-196.
2
郭京宁.
考古所见的北京历史文化特点[J]
.北京文博文丛,2019(3):78-90.
被引量:1
3
段天璟,高云逸.
左家山遗址出土“玉龙”的相关问题[J]
.边疆考古研究,2021(1):131-145.
4
段天璟,高云逸.
小珠山中层文化刻划纹的传播及其结果——兼谈公元前第四千纪东北地区南部的文化变迁[J]
.边疆考古研究,2019(2):109-121.
5
王丹.
北京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源流研究[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S1):32-36.
被引量:1
6
郭京宁.
燕山南麓地区新石器文化的发现与研究[J]
.文物春秋,2005(4):1-6.
7
王青,黄爱华,袁庆华.
山东寿光市北部沿海环境考古报告[J]
.华夏考古,2005(4):3-17.
被引量:16
8
胡金华.
河北省中南部新石器时代遗址分布与成因的探索[J]
.华夏考古,2007(2):52-60.
被引量:6
9
赵宾福,杜战伟.
新乐下层文化的分期与年代[J]
.文物,2011(3):54-61.
被引量:8
10
段天璟,王立新,汤卓炜.
吉林白城市双塔遗址一、二期遗存的相关问题[J]
.考古,2013(12):58-70.
被引量:9
1
郭大顺,马沙.
以辽河流域为中心的新石器文化[J]
.考古学报,1985(4):417-444.
被引量:39
2
秦守雍.
对红山文化典型器物的再认识[J]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1):29-31.
3
“远古玉器中心”——红山文化[J]
.党的建设,2017,0(2):42-42.
4
秦守雍.
对红山文化典型器物的再认识[J]
.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4):50-52.
5
张锡瑛.
试论东北地区先秦铜镜[J]
.考古,1986(2):163-172.
被引量:6
6
董高.
公元3至6世纪慕容鲜卑、高句丽、朝鲜、日本马具之比较研究[J]
.文物,1995(10):34-42.
被引量:8
7
龙源.
燕山南北、长城地带考古专题座谈会纪要[J]
.文物,1983(12):55-56.
被引量:2
8
王禹浪,程功.
大凌河流域隋唐时期营州历史与文化研究综述(二)[J]
.大连大学学报,2013,34(5):1-6.
被引量:1
9
王禹浪,寇博文.
大凌河流域朝阳地区的历史文化考察[J]
.哈尔滨学院学报,2014,35(9):1-13.
被引量:3
10
李亨求,姚义田.
东北亚的石墓文化──以渤海沿岸北部、东部及朝鲜半岛为中心[J]
.北方文物,1998(2):107-112.
被引量:6
北方文物
1989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