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桑争稻田”与明清江南农业生产集约程度的提高——明清江南农业经济发展特点探讨之二
被引量:
2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的农业结构发生的重要变化之一,是经济作物种植业在农业中的地位有较大的上升,而水稻种植业的地位则相对有所下降。其中,太湖地区的桑树种植发展很快,在不少地方排挤了传统的水稻种植。这就是本文所说的“桑争稻田”的现象。关于这一现象本身,以及这一现象发生的原因、背景和意义,中外农史学界和经济史学界已经做了不少研究,并且在许多方面取得了令人信服的成果。但是。
作者
李伯重
机构地区
厦门大学
出处
《中国农史》
1985年第1期1-11,共11页
Agricultural History of China
关键词
蚕桑业
桑树种植
种桑养蚕
蚕业生产
明清江南
蚕种
湖州地区
经济发展特点
蚕桑生产
桑叶
分类号
S [农业科学]
F329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208
引证文献
21
二级引证文献
81
同被引文献
208
1
尹捷.
茅盾叙事视野的转换之开端——《大泽乡》中的学术与政治[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1(3):185-197.
被引量:2
2
凤媛.
从茅盾和叶圣陶的早期文学实践看“为人生”文学思潮的多重面向[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68(1):30-40.
被引量:1
3
李琳琦,孟醒.
明清小说与历史文献中的徽商形象之比较[J]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6(2):161-167.
被引量:6
4
黄宗智.
再论18世纪的英国与中国——答彭慕兰之反驳[J]
.中国经济史研究,2004(2):13-21.
被引量:19
5
王新生.
广东与长野器械缫丝业比较研究——兼论两地的原始工业化[J]
.历史研究,1993(3):88-102.
被引量:1
6
方如金.
宋代两浙路的粮食生产及流通[J]
.历史研究,1988(4):106-121.
被引量:5
7
方行.
清代前期农村市场的发展[J]
.历史研究,1987(6):78-93.
被引量:23
8
方行.
清代前期小农经济的再生产[J]
.历史研究,1984(5):129-141.
被引量:2
9
吴承明.
论清代前期我国国内市场[J]
.历史研究,1983(1):96-106.
被引量:58
10
徐新吾,韦特孚.
中日两国缫丝手工业资本主义萌芽比较研究[J]
.历史研究,1983(6):135-147.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21
1
叶茂,兰鸥,柯文武.
传统农业与现代化——传统农业与小农经济研究述评(上)[J]
.中国经济史研究,1993(3):107-122.
被引量:10
2
包伟民,黄海燕.
“专业市镇”与江南市镇研究范式的再认识——以浙江乌青镇个案研究为基础[J]
.中国经济史研究,2004(3):3-12.
被引量:7
3
王加华.
分工与耦合——近代江南农村男女劳动力的季节性分工与协作[J]
.江苏社会科学,2005(2):161-168.
被引量:12
4
陈剑峰.
历史时期长江三角洲人地关系的调适——以杭嘉湖地区为例[J]
.长江论坛,2006(3):31-35.
被引量:3
5
李伏明.
论明清时期松江府的农业发展及其地位——以粮食生产和供应为中心的考察[J]
.中国农史,2006,25(3):22-30.
被引量:2
6
陈剑峰.
试述宋至明清时期杭嘉湖地区人地关系的调适[J]
.东岳论丛,2008,29(4):121-125.
被引量:1
7
仲亚东.
小农经济问题研究的学术史回顾与反思[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3(6):146-156.
被引量:15
8
苏新红.
黄宗智“过密化”理论中的事实判定、逻辑分析与模式建构问题——以《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为中心[J]
.古代文明,2009,3(1):82-96.
被引量:5
9
王克强.
明清苏州地区土地利用的特点[J]
.中国农史,2000,19(2):30-42.
被引量:1
10
周中建.
近代苏南农村比较利益论析(1912—1937)——兼论农村劳动力的转移[J]
.中国农史,2000,19(3):65-72.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81
1
王彩红.
"半山泥猫制作技艺"生产性保护体系的探讨及教育思考[J]
.设计艺术研究,2021(2):29-33.
被引量:1
2
李根蟠.
“中国传统经济再评价”讨论和我的思考[J]
.中国史研究,2005(S1):9-39.
被引量:10
3
包伟民,黄海燕.
“专业市镇”与江南市镇研究范式的再认识——以浙江乌青镇个案研究为基础[J]
.中国经济史研究,2004(3):3-12.
被引量:7
4
李中清,王丰,纪南,徐莉.
马尔萨斯模式和中国的现实:中国1700~2000年的人口体系[J]
.中国人口科学,2000(2):16-27.
被引量:17
5
刘兰兮.
2004年中国经济史研究总论述评[J]
.中国经济史研究,2005(2):105-112.
6
月泉.
2004年明清经济史研究述评[J]
.中国经济史研究,2005(2):134-142.
7
王加华.
社会节奏与自然节律的契合——近代江南地区的农事活动与乡村娱乐[J]
.史学月刊,2006(3):91-97.
被引量:8
8
李伯重.
从“夫妇并作”到“男耕女织”——明清江南农家妇女劳动问题探讨之一[J]
.中国经济史研究,1996(3):99-107.
被引量:55
9
马克垚.
困境与反思:“欧洲中心论”的破除与世界史的创立[J]
.历史研究,2006(3):3-22.
被引量:64
10
韦巍.
高群耀:默多克的中国新棋子[J]
.中国企业家,2006(21):20-20.
1
李伯重.
明清时期江南水稻生产集约程度的提高——明清江南农业经济发展特点探讨之一[J]
.中国农史,1984,3(1):24-37.
被引量:18
2
黄慰愿.
广东近代蚕业畸形发展的技术考察[J]
.中国农史,1989,8(4):85-90.
被引量:2
3
李伯重.
明清江南种稻农户生产能力初探——明清江南农业经济发展特点探讨之四[J]
.中国农史,1986,5(3):1-19.
被引量:8
4
苏伦安.
安徽过去的蚕业[J]
.中国农史,1984,3(1):63-66.
被引量:7
5
周云菴.
陕西古代蚕桑业发展概说[J]
.中国农史,1989,8(3):67-72.
被引量:4
6
《中国农史》一九八六年本刊总目录[J]
.中国农史,1986,5(4):122-123.
7
王达.
明清蚕桑书目汇介[J]
.中国农史,1986,5(4):111-117.
被引量:3
8
李伯重.
唐代长江下游地区农业生产集约程度的提高[J]
.中国农史,1986,5(2):1-11.
被引量:2
9
王翔.
民国前期蚕桑业发展原因[J]
.中国农史,1988,7(2):70-74.
被引量:2
10
一九八五年《中国农史》总目录[J]
.中国农史,1985,4(4):121-122.
中国农史
1985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