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书》传求是札记(上)
被引量:
2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小序《尚书·周书》自《大诰》至《立政》十一篇,七千多字,内容相当具体而丰富;它们都是周公的文献,而周公乃是缔造周朝,制定典章制度的主要人物。《周书》所反映的,有对殷遗民的政策,有训诰成王施政和用人的原则,还有周公虑后的设想。
作者
王德培
出处
《天津师大学报》
1983年第4期71-77,共7页
关键词
明德慎罚
文王
周公
殷遗民
典章制度
甲骨文
成王
札记
周人
周初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59
引证文献
23
二级引证文献
126
同被引文献
159
1
李学勤.
论■公盨及其重要意义[J]
.中国历史文物,2002(6):4-12.
被引量:105
2
李零.
论■公盨发现的意义[J]
.中国历史文物,2002(6):35-45.
被引量:45
3
胡厚宣.
殷卜辞中的上帝和王帝(上)[J]
.历史研究,1959(9):23-50.
被引量:56
4
胡厚宣.
殷卜辞中的上帝和王帝(下)[J]
.历史研究,1959(10):89-110.
被引量:74
5
刘翔.
由“德”字的本义论周代道德观念的形成[J]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6,3(1):62-67.
被引量:3
6
张持平,吴震.
殷周宗教观的逻辑进程[J]
.中国社会科学,1985(6):73-86.
被引量:10
7
何新.
再辨“德”[J]
.人文杂志,1985(1):92-93.
被引量:2
8
陕西岐山凤雏村西周建筑基址发掘简报[J]
.文物,1979(10):27-37.
被引量:113
9
唐兰.
(旡可)尊铭文解释[J]
.文物,1976(1):60-63.
被引量:51
10
马承源.
何尊铭文初释[J]
.文物,1976(1):64-65.
被引量:82
引证文献
23
1
杨庆中.
中国古代天人之论真能解决当今人类面临的危机吗?[J]
.河北学刊,2004,24(5):93-98.
被引量:3
2
何发甦.
《说文解字》“悳”“德”辨析[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133-134.
被引量:6
3
李德龙.
从《尚书·盘庚》看殷代的“德”观念[J]
.史学集刊,2013(3):117-122.
被引量:7
4
邱梦艳,姜广辉.
共同信仰与族群融合——周人配祀制度的历史意义[J]
.天津社会科学,2013(6):134-138.
被引量:1
5
关健英.
天命的纠缠与人文的觉醒——周人“德”的内涵及其思想逻辑[J]
.道德与文明,2014(2):74-77.
被引量:14
6
李德龙.
试论西周初期的“德”观念——以今文《周书》为中心的考察[J]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77-85.
被引量:4
7
孙董霞.
先秦“德”义新解[J]
.甘肃社会科学,2015(1):95-99.
被引量:6
8
王振红.
从“则以观德”看西周道德文明的历史生成[J]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6(2):105-110.
9
孙功进.
从“德”之“性”义看《易传》的几个相关命题[J]
.周易研究,2016(2):56-63.
被引量:2
10
黄旭.
尧舜时期“德”属性的双重性——以《虞夏书》为中心[J]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8,33(18):64-70.
二级引证文献
126
1
王辉.
高校体育专业《武术》课程思政教学与设计研究[J]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23,39(3):98-101.
被引量:1
2
范海彪.
传统技击与散打评价方式的比较研究[J]
.内江科技,2022,43(2):81-82.
3
张耀,方勇.
先秦诸子德论分化背后的名言问题——兼论道法转关过程中的“德—势”脉络[J]
.江淮论坛,2022(6):80-89.
被引量:1
4
李承贵.
面向新世纪的中国哲学研究——当代中国哲学研究热点问题述要[J]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0(2):1-11.
被引量:2
5
尹明涛,王巍.
论先秦德治理念及其现实意义[J]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1(6):98-103.
被引量:2
6
吴育清.
先秦汉宋时期儒家天人观思想的发展研究[J]
.牡丹江大学学报,2011,20(6):32-33.
7
关健英.
天命的纠缠与人文的觉醒——周人“德”的内涵及其思想逻辑[J]
.道德与文明,2014(2):74-77.
被引量:14
8
梁涛.
《尚书·高宗肜日》新探——兼论殷周的两次宗教变革及“民”的发现[J]
.学术月刊,2019,51(1):24-33.
被引量:7
9
李德龙.
试论西周初期的“德”观念——以今文《周书》为中心的考察[J]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77-85.
被引量:4
10
孙董霞.
周人之“德”为“明德”论——兼论殷周之“德”的区别[J]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7(2):1-8.
被引量:3
1
臧振.
春秋时期一个被遗忘的改革家——郭偃[J]
.人文杂志,1988(6):73-80.
2
梁韦弦.
简论周公“敬德”“保民”“永命”的统治思想体系[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3):28-32.
3
王德培.
《书》传求是札记(下)[J]
.天津师大学报,1983,3(5):37-44.
被引量:1
4
刘序传.
从《尚书·周书》看西周的立法思想和刑法、诉讼法的特点[J]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2,13(2):97-101.
5
李虹.
试论先秦时期法律文化形态及其演变[J]
.吉林师范学院学报,1995(7):40-42.
6
周怀宇.
绳民以法,救之以化——略谈魏征的法治思想[J]
.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9(2):63-66.
7
奉献树[J]
.语数外学习(初中版),2016,0(1):38-40.
8
王莉.
浅探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J]
.俪人(教师),2014(2):130-130.
9
沈忱.
王哉?寇哉?[J]
.青少年日记,2004,0(3):14-14.
10
李德元.
语文既要注意思维,更要注意品格——对《田忌赛马》一课的异议[J]
.小学教学研究,1989(12):17-18.
天津师大学报
1983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