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仰韶文化后岗类型的来龙去脉
被引量:
6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后岗类型是仰韶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个类型的文化遗址早在1931年就已经发现,五十余年来,尤其是通过解放后大面积的考古调查和对安阳后岗、磁县下潘汪、界段营诸遗址的多次发掘,使这个类型的文化面貌已基本清楚。但研究的问题则多偏重于和大司空类型的年代关系方面,至于它的来龙去脉则论述的甚少。本文主要针对这个问题。发表一点自己的意见,作为抛砖引玉,求教于众学者。
作者
丁清贤
出处
《中原文物》
1981年第3期37-42,共6页
Cultural Relics of Central China
关键词
裴李岗文化
仰韶文化
文化遗址
半坡类型
大河村
生产工具
文化面貌
生活用具
年代关系
考古调查
分类号
K8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217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31
同被引文献
217
1
李鑫,秦大树,韩立森,高美京,陈殿,毛小强(图),李影(图),贾宁(图),马小颖(图),吴正龙(摄),王澜(摄),黄信(摄).
河北曲阳北镇定窑遗址发掘简报[J]
.文物,2021(1):27-56.
被引量:15
2
孙广清.
河南境内的大汶口文化和屈家岭文化[J]
.中原文物,2000(2):22-28.
被引量:30
3
周军,汪旭,赵海星.
河南巩义市瓦窑嘴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J]
.考古,1999(11):13-20.
被引量:4
4
王炜林,王占奎.
试论半坡文化“圆陶片”之功用[J]
.考古,1999(12):54-60.
被引量:11
5
张玉石,赵新平,乔梁.
郑州西山仰韶时代城址的发掘[J]
.文物,1999(7):4-15.
被引量:129
6
张忠培,李季.
苏秉琦与21世纪考古学[J]
.文物,1999(12):35-39.
被引量:5
7
樊力.
论屈家岭文化青龙泉二期类型[J]
.考古,1998(11):76-89.
被引量:12
8
戴向明.
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文化格局之演变[J]
.考古学报,1998(4):389-418.
被引量:57
9
孙祖初.
半坡文化再研究[J]
.考古学报,1998(4):419-446.
被引量:19
10
史家珍,桑永夫.
河南伊川县伊阙城遗址仰韶文化遗存发掘简报[J]
.考古,1997(12):8-16.
被引量:25
引证文献
6
1
段宏振.
太行山东麓地区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的新认识[J]
.文物春秋,1992(3):1-9.
被引量:22
2
曹艳宏,周伟.
仰韶文化后岗类型与大司空村类型略论[J]
.中原文物,2001(5):53-58.
被引量:3
3
魏兴涛.
新中国成立以来河南新石器时代考古发现与研究[J]
.华夏考古,2012(2):25-46.
被引量:6
4
马龙.
仰韶文化百年学术史(1921~2021年)[J]
.华夏考古,2022(3):115-124.
被引量:2
5
冯宝.
再论后冈一期文化[J]
.华夏考古,2023(6):62-69.
6
秦大树.
千年磁州窑的生产历史与地位[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47(6):37-48.
二级引证文献
31
1
卢瑞宇.
下潘汪文化研究——兼论镇江营文化系[J]
.边疆考古研究,2019,0(1):181-206.
2
索秀芬,李少兵.
赵宝沟文化与周围考古学文化的关系[J]
.内蒙古文物考古,2008(2):24-29.
被引量:1
3
段宏振,孙继安,张丽.
河北容城县上坡遗址发掘简报[J]
.考古,1999(7):1-7.
被引量:31
4
梅鹏云.
磁山文化再观察[J]
.文物春秋,2002(4):7-15.
被引量:8
5
段宏振.
河北易县北福地史前遗址的发掘[J]
.考古,2005(7):3-9.
被引量:8
6
段宏振.
河北易县北福地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简报[J]
.文物,2006(9):4-20.
被引量:14
7
于孝东.
试论镇江营文化[J]
.文物春秋,2007(4):3-9.
被引量:9
8
朱延平.
读《北福地:易水流域史前遗址》[J]
.考古,2008(2):87-90.
被引量:1
9
任涛,段宏振.
保定地区的史前文化[J]
.文物春秋,2008(1):3-8.
10
段宏振.
白洋淀地区史前环境考古初步研究[J]
.华夏考古,2008(1):39-47.
被引量:10
1
张忠培.
齐家文化研究(上)[J]
.考古学报,1987(1):1-18.
被引量:37
2
颜劲松,江章华,张擎,陈云洪,荣远大,张道远,唐至红,姜世良,党国松,倪林忠,陈平,卢引科,曹桂梅,李绪成.
四川省郫县古城遗址1997年发掘简报[J]
.文物,2001(3):52-68.
被引量:22
3
Center for the Chinese Bronze Research,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西周重食文化的新认识--从甘泉县阎家沟新出青铜器谈起[J]
.考古与文物,2009(1):32-38.
被引量:9
4
汤苏婴.
龙泉瓦窑垟黑胎类产品及相关问题[J]
.考古,1993(11):1031-1035.
被引量:11
5
韦江,杨清平.
广西武鸣河流域先秦墓葬的初步研究[J]
.南方文物,2007(3):59-65.
被引量:3
6
常怀颖.
试论河北补要村遗址仰韶文化晚期遗存[J]
.考古,2011(3):69-76.
7
陈丽新,陈树祥.
试论大冶铜绿山四方塘墓地的性质[J]
.江汉考古,2015(5):95-102.
被引量:6
8
李维明.
北京地区夏、商、西周时期考古学文化浅议[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116-123.
被引量:4
9
张昌平.
曾侯乙、曾侯■和曾侯■[J]
.江汉考古,2009(1):92-99.
被引量:4
10
于孟洲.
对考古层位学与田野考古操作的几点思考[J]
.成都文物,2006(3):72-76.
中原文物
1981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