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中国青铜器的起源与发展
被引量:
30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中国青铜器的起源,应在六千多年前。在铜器发展的过程中,以中国的历史情况论,跟一般的说法相反,在我国,是先发明冶炼青铜,一直到很晚才冶炼红铜,即纯铜的。大约在六七千年前。
作者
唐兰
出处
《故宫博物院院刊》
1979年第1期4-10,107,共8页
Palace Museum Journal
关键词
起源
历史情况
兵器
奴隶制社会
奴隶主贵族
春秋时代
手工业
彝器
青铜器
殷代
分类号
G269.2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K928.74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402
引证文献
30
二级引证文献
131
同被引文献
402
1
朱寿康,章伯垠.
中国有色金属史(七) 汞[J]
.有色金属,1989,41(3):72-75.
被引量:3
2
殷玮璋,周百灵.
铜绿山古铜矿采矿技术的思考[J]
.江汉考古,2012(4):100-107.
被引量:10
3
向安强.
微痕分析法的创新运用:从石器到金属工具——以环珠江口和铜绿山出土的先秦金属工具为例[J]
.农业考古,2009(4):180-183.
被引量:1
4
谭德睿,徐惠康,黄龙.
中国青铜时代陶范铸造技术研究[J]
.考古学报,1999(2):211-250.
被引量:78
5
李延祥,韩汝玢,宝文博,陈铁梅.
牛河梁冶铜炉壁残片研究[J]
.文物,1999(12):44-51.
被引量:28
6
任相宏,崔大庸.
山东长清县仙人台遗址发掘简报[J]
.考古,1998(9):1-10.
被引量:13
7
陈洪海,王国顺,梅端智,索南.
青海同德县宗日遗址发掘简报[J]
.考古,1998(5):1-14.
被引量:102
8
龚国强.
新疆地区早期铜器略论[J]
.考古,1997(9):7-20.
被引量:15
9
詹鄞鑫.
释甲骨文“彝”字[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23(2):117-123.
被引量:7
10
赵建龙.
大地湾遗址仰韶晚期地画的发现[J]
.文物,1986(2):13-15.
被引量:31
引证文献
30
1
葛韵.
欧亚大陆东部复合范铜铸件研究综述[J]
.三代考古,2018,0(1):419-433.
2
任笑羽.
中国古代冶金技术史研究现状与展望[J]
.人类文化遗产保护,2022(1):87-90.
3
宋时磊.
中国工匠的起源、组织模式与文化形象之变迁[J]
.人文论丛,2020(1):32-39.
被引量:1
4
于春,纪岳奇,先怡衡.
中国古代采矿遗址考古调查与研究综述[J]
.常州文博论丛,2021(1):110-121.
5
韦心滢.
上海博物馆藏三年易人令戈考[J]
.古文字研究,2018(1):291-298.
6
朱乃诚.
新中国第一部新石器时代墓地发掘专刊的特点及其学术影响——重读《大汶口》有感[J]
.南方文物,2011(3):1-7.
被引量:1
7
安志敏.
中国早期铜器的几个问题[J]
.考古学报,1981(3):269-285.
被引量:51
8
孔德铭.
殷墟青铜生产工具浅析[J]
.华夏考古,1997(2):83-87.
被引量:4
9
安志敏.
试论中国的早期铜器[J]
.考古,1993(12):1110-1119.
被引量:28
10
孙致中.
《山海经》与《山海图》[J]
.河北学刊,1987,7(1):57-62.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
131
1
王强.
汉魏晋南北朝墓葬壁画与《山海经图》关系述考[J]
.艺术学界,2023(2):292-316.
2
孙凤,李璟钰.
青铜器含铅锈蚀的研究与思考[J]
.西部考古,2022(2):241-249.
3
葛韵.
欧亚大陆东部复合范铜铸件研究综述[J]
.三代考古,2018,0(1):419-433.
4
王青.
试论镶嵌铜牌饰的起源和传布——从日照两城镇遗址的新发现说起[J]
.三代考古,2018,0(1):151-177.
被引量:3
5
葛韵.
欧亚大陆东部复合范铜铸件的起源与初步扩散过程管窥[J]
.南方文物,2019(5):91-99.
被引量:1
6
井中伟,胡子尧,刘世友.
宁夏隆德县出土素面铜镜辨识及相关问题[J]
.边疆考古研究,2020(2):229-233.
7
房鹏飞,黄东教,王兆锋.
区域民俗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以烟墩大鼓为例[J]
.边疆经济与文化,2022(11):61-65.
被引量:1
8
李通国.
论科学技术对枪(矛)形制的影响[J]
.搏击(武术科学),2007,4(4):11-13.
被引量:2
9
宋新潮.
中国早期铜镜及其相关问题[J]
.考古学报,1997(2):147-169.
被引量:38
10
贾莹.
吉林猴石山遗址出土铜器地域性特征的初步研究[J]
.北方文物,1996(3):15-19.
被引量:2
1
凤莲.
青铜器收藏和鉴定要素[J]
.理财(经济),2016(1):98-98.
2
丁德云.
遥远的青铜年代[J]
.群文天地,2011(6):65-67.
3
真赝赏析[J]
.中国拍卖,2007(12):59-60.
4
博文.
青铜器——华夏古文明的独特标志[J]
.科技文萃,2005(3):42-43.
5
秦颖,罗武干,魏国锋,王昌燧,杨立新,龚长根,曲艺.
利用稀土等微量元素区分自然铜与早期冶炼红铜的初步研究[J]
.稀土,2007,28(4):75-78.
被引量:1
6
康萍.
文物类辞典数字化转型初探——以《中国青铜器辞典》为例[J]
.辞书研究,2015(5):36-42.
被引量:1
7
李莉.
社科文摘[J]
.百科知识,2007(08X):59-60.
8
高登福.
日军侵华新见证——继厦门、重庆之后菏泽又发现一枚日制“支那事变纪念章”[J]
.春秋,2001(3):37-37.
9
杜金鹏.
安阳后冈殷代圆形葬坑及其相关问题[J]
.考古,2007(6):76-89.
被引量:12
10
胡马度.
重温经典的理由——读《君子时代的争霸》[J]
.全国新书目,2009,0(5):67-68.
故宫博物院院刊
1979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