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试论利他主义的动机过程
被引量: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通过对利他主义进行严格的界定,考察了利他主义动机的本质,认为该动机是利他主义者内隐地加工紧急情境信息,产生道德感失调的结果;并提出利他主义动机的信息加工模型和加工的一些原则。
作者
李宏翰
出处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3期56-60,共5页
关键词
利他主义
道德感
道德判断
行为者
利他主义者
助人行为
移情作用
亲社会行为
信息加工模型
动机过程
分类号
B822.2 [哲学宗教—伦理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81
引证文献
9
二级引证文献
141
同被引文献
81
1
王小璐,风笑天.
网络中的青少年利他行为新探[J]
.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4,18(1):16-19.
被引量:37
2
芦咏莉,董奇,邹泓.
社会榜样、社会关系质量与青少年社会观念和社会行为关系的研究[J]
.心理发展与教育,1998,14(1):1-6.
被引量:36
3
冯伯麟.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心态研究[J]
.社会学研究,1995(2):79-90.
被引量:29
4
郑健成,潘洁,李伯黍.
儿童利他行为发展研究[J]
.心理发展与教育,1990,6(2):70-74.
被引量:18
5
王海明,孙英.
论市场经济道德原则[J]
.人文杂志,1995(3):11-16.
被引量:2
6
姜忠.
我国与英美国家警察服务职能的演变及其启示[J]
.公安研究,2008,0(4):66-70.
被引量:14
7
周浩,龙立荣.
共同方法偏差的统计检验与控制方法[J]
.心理科学进展,2004,12(6):942-950.
被引量:3893
8
马云献,扈岩.
大学生感戴量表的初步编制[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4,12(5):387-389.
被引量:76
9
安晓璐.
浅析虚拟社区中的利他行为[J]
.传媒观察,2005(3):43-44.
被引量:15
10
郭景萍.
现代社会工作的基本特征:制度化利他主义[J]
.社会科学研究,2005(4):114-119.
被引量:27
引证文献
9
1
张向葵,盖笑松,陈彩琦,宋小冬.
当前社会形势下儿童──老年助人行为发展的实验研究[J]
.心理发展与教育,1996,12(2):6-11.
被引量:20
2
彭庆红,樊富珉.
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及其对高校德育的启示[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12):49-51.
被引量:62
3
郑培秀,王向华.
移情在青少年道德教育中的作用[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20(6):42-44.
被引量:4
4
王志强,王跃.
网络利他行为与网络生态文明构建[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2(4):69-72.
被引量:4
5
佘玉春.
警察公共服务动机建构的理论分析[J]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2(5):152-156.
被引量:3
6
杨欣欣,刘勤学,周宗奎.
大学生网络社会支持对网络利他行为的影响:感恩和社会认同的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2017,33(2):183-190.
被引量:42
7
张四梅.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研究[J]
.南方论刊,2019(4):101-102.
8
丁子恩,刘勤学.
大学生网络交往与网络利他行为的关系:自尊与公我意识的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2020,36(2):175-183.
被引量:14
9
崔孟元,刘美艳,姜文彬,薛婷,姜永梅.
青岛市459名护士社会责任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当代护士(上旬刊),2023,30(2):42-46.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141
1
赵凯宾,晋争,袁征,陈瑞君,夏艳雨,史怡明.
社会支持与女大学生亲环境行为的关系研究[J]
.郑州师范教育,2021,10(2):74-78.
2
谢园梅.
师范生移动网络交往与网络利他行为:领悟社会支持和自尊的作用[J]
.心理月刊,2023(11):96-98.
3
贾淑怡,傅晓琪,何肖依,李敬荣,任彦名,赵然.
大学生自恋水平及受助者面孔吸引力与助人行为的关系:紧急事件的调节作用[J]
.心理月刊,2023(10):65-68.
4
肖玉娟.
共情视角下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研究综述[J]
.心理月刊,2023(4):233-236.
被引量:2
5
刘阳,陈鹏.
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的特点研究[J]
.心理月刊,2023(1):89-91.
6
周玲,王静.
公正世界信念与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自尊的中介效应[J]
.心理月刊,2022(6):38-40.
被引量:2
7
谢英玲,吴素梅.
中职生网络道德认知与网络利他行为的关系:积极情绪的中介作用和主动性人格的调节作用[J]
.心理月刊,2021(15):10-12.
被引量:3
8
郑显亮,谢方威,丁亮,王雪.
社会阶层与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J]
.心理发展与教育,2021(2):182-189.
被引量:13
9
马强.
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的构建与管理[J]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07(1):122-124.
被引量:5
10
赵丽霞,曹瑞,麦清.
中学生基本道德品质发展状况的基本判断与建议——基于2011年全国中学生基本道德品质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
.思想理论教育,2013(8):46-49.
被引量:1
1
马修.里卡德.
通往利他主义之路[J]
.南风窗,2014(2):92-92.
被引量:1
2
黎奎.
影响移情作用的心理因素[J]
.济南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4,2(2):38-39.
被引量:3
3
黄颖仪.
美感的形成[J]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下),2013(2):207-207.
4
管连荣.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H·A·西蒙教授来华访问[J]
.心理科学通讯,1982,5(1):62-63.
5
吴铭.
阅读4:道德的物质性漫谈[J]
.领导文萃,1999,0(9):16-19.
6
张文新.
80年代以来儿童攻击行为认知研究的进展与现状[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5,40(2):57-61.
被引量:15
7
韩东屏.
关于“自我实现”的争论与评价[J]
.哲学动态,1992(9):25-25.
8
覃光文.
审美移情作用探源[J]
.武陵学刊,1999,34(5):69-71.
被引量:1
9
雷永生.
论人类行为动机的社会性本质特点及其实现[J]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2(2):114-118.
被引量:2
10
傅佩荣.
庄子“鱼乐”的启发[J]
.法制资讯,2011,0(7):20-22.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