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建立有中国特色的考古学派
被引量:
13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我是第一次到南开大学来。我与南开大学的缘份,还是在我读中学时结下的,因此尽管是第一次来,南开这个名字对我而言却十分有亲切感。事情跟我的家乡河北高阳连在一起。当时,何廉、方显庭二位先生领导下的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在高阳设有研究工作站,课题是高阳地区的土布织造业,有一些国际上的学者也参加了这个课题。我对他们的研究工作的细致程度十分惊奇。
作者
苏秉琦
出处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561-563,共3页
Archaeology
关键词
有中国特色
考古学
南开大学
中国学派
课题
研究工作
高阳
经济研究
通俗性
区系类型
分类号
K8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99
引证文献
13
二级引证文献
82
同被引文献
199
1
夏正楷,杨晓燕,叶茂林.
青海喇家遗址史前灾难事件[J]
.科学通报,2003,48(11):1200-1204.
被引量:111
2
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J]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06(5):31-34.
被引量:12
3
赵兴彬.
宏观经济理论的突破对历史学的启示[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48(6):57-61.
被引量:1
4
倪春野.
浅谈中国考古学的大众化及其发展[J]
.黑龙江史志,2010(7).
被引量:2
5
张忠培,杨晶.
客省庄文化单把鬲的研究——兼谈客省庄文化流向[J]
.北方文物,2002(3):1-15.
被引量:17
6
陈淳.
考古学的范例变更与概念重构[J]
.南方文物,2011(2):78-84.
被引量:10
7
刘岩.
中国考古学的当代反思——一个考古学理论的视角[J]
.南方文物,2011(2):25-37.
被引量:4
8
张敏.
简论考古学的“区系类型”与“文化系统”[J]
.南方文物,2012(2):43-52.
被引量:6
9
加里·韦伯斯特,陈淳.
文化历史考古学述评[J]
.南方文物,2012(2):53-61.
被引量:5
10
周传儒.
史学大师王国维[J]
.历史研究,1981(6):108-125.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13
1
赵宾福.
苏秉琦与中国考古学派[J]
.中国历史文物,2010(1):20-25.
被引量:8
2
张海.
中国考古学的历史主义特征与传统[J]
.华夏考古,2011(4):137-145.
被引量:22
3
范佳翎.
“公众考古学”和“公众考古理念”辨析[J]
.南方文物,2013(4):121-124.
被引量:3
4
姚庆,张童心.
“十三五”规划时期科技产业创新发展——以文化遗产保护与公众考古交叉关系为例[J]
.理论界,2016(2):89-94.
5
汤惠生.
夏鼐、苏秉琦考古学不同取向辨析[J]
.中国社会科学,2017(6):165-186.
被引量:16
6
邓佑玲.
舞蹈学中国学派的构成及其方向[J]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9(1):1-11.
被引量:31
7
赵兴彬.
大汶口遗址与大汶口文化再认识——基于当代世界考古学视野[J]
.泰山学院学报,2019,41(3):100-108.
8
李新伟.
中国学派考古学的基本内容[J]
.南方文物,2020(6):1-4.
9
陈胜前.
中国考古学的生长点:过去、现在与未来[J]
.中原文物,2021(6):17-25.
被引量:2
10
许永杰.
诠释中国特色考古学——读陈雍新著《考古何为》[J]
.北方文物,2023(1):104-112.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82
1
王昕.
人类学与中国舞蹈研究[J]
.当代舞蹈艺术研究,2022,7(1):97-103.
被引量:2
2
宋江宁.
以科学的态度发掘遗存,以人文的精神敬畏遗产——对考古学学科性质和中国考古学学科发展的思考之三[J]
.南方文物,2022(6):15-18.
被引量:2
3
孙波.
山东龙山文化的聚落与社会[J]
.海岱考古(辑刊),2019(1):386-416.
被引量:1
4
李怀印.
追迹华夏之初——古史书写中的想象与真实[J]
.开放时代,2021(5):70-88.
被引量:2
5
汪小洋.
美术考古与丝绸之路的文化遗产保护[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6):48-57.
被引量:2
6
邓佑玲,谢威.
中国特色的舞蹈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进路[J]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24(1):17-28.
被引量:2
7
高伟,仝妍,孔义龙.
舞蹈学中国学派视域下朱载堉“论舞学不可废”舞学理念阐析[J]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23(6):18-25.
8
赵勇.
从“荷花奖”古典舞评奖看传统文化素材的舞蹈创作[J]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23(5):6-13.
被引量:3
9
邓佑玲.
新时代十年的舞蹈学研究[J]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23(1):7-14.
被引量:2
10
方燕明.
河南龙山时代和早期青铜时代考古六十年[J]
.华夏考古,2012(2):47-67.
被引量:5
1
苏秉琦,殷玮璋.
关于考古学文化的区系类型问题[J]
.文物,1981(5):10-17.
被引量:294
2
中国考古学的现实与理想──俞伟超先生访谈录[J]
.江汉考古,1994(2):74-85.
被引量:2
3
朱晓罕.
加强学科建设 创建中国学派——“20世纪中国的世界史研究”学术讨论会综述[J]
.历史教学(下半月),2000(6):53-54.
被引量:2
4
赵辉.
关于考古学文化和对考古学文化的研究[J]
.考古,1993(7):620-626.
被引量:8
5
张萍.
从淮系考古学文化的区系类型看群舒的来源——学术史的回顾与思考[J]
.安徽史学,2016(2):163-168.
6
俞伟超,张忠培.
探索与追求[J]
.文物,1984(1):1-9.
被引量:13
7
裴安平.
区系类型研究与考古学文化命名[J]
.东南文化,2012(1):14-14.
8
朱秉璋.
斯人去矣 斯人永存──缅怀苏秉琦先生[J]
.四川文物,1997(6):5-9.
9
傅国湧.
一个经济学家眼中的蒋介石[J]
.经济研究资料,2003(8):62-64.
10
肖一亭.
考古学文化区系类型问题的学习和探索[J]
.江西文物,1989(1):79-83.
被引量:1
考古
1995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