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形容词动态化的趋向态模式
被引量:
3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讨论现代汉语里形容词动态化的趋向态模式。其结构形式是“形容词+趋向动词”。文章包括三个部分:1.兴发态:“A起来”;2.垂临态:“A下来”;3.延展态:“A下去”。文章末尾有个结语,对此作了规律性的说明。
作者
邢福义
出处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5期7-15,共9页
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关键词
形容词
动态化
性状变异
现代汉语
语用价值
趋向动词
并列结构
对照使用
双音节
否定形式
分类号
H146.2 [语言文字—汉语]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325
引证文献
33
二级引证文献
93
同被引文献
325
1
赵彦婕.
挖色白语空间位移事件的表达[J]
.民族语文,2021(1):46-54.
被引量:1
2
沈家煊.
如何处置“处置式”?——论把字句的主观性[J]
.中国语文,2002(5):387-399.
被引量:345
3
杨德峰.
“动+趋+了”和“动+了+趋”补议[J]
.中国语文,2001(4):329-334.
被引量:10
4
范晓.
动词的配价与汉语的把字句[J]
.中国语文,2001(4):309-319.
被引量:72
5
石毓智.
表物体形状的量词的认知基础[J]
.语言教学与研究,2001(1):34-41.
被引量:115
6
高顺全.
体标记“下来”、“下去”补议[J]
.汉语学习,2001(3):12-14.
被引量:10
7
戴庆厦,李泽然.
哈尼语的“来、去”[J]
.民族语文,2000(5):26-34.
被引量:10
8
张谊生.
现代汉语“把+个+NP+VC”句式探微[J]
.汉语学报,2005(3):2-12.
被引量:22
9
熊仲儒.
“来着”的词汇特征[J]
.语言科学,2003,2(2):58-65.
被引量:25
10
李基安.
情态意义和情态助动词意义[J]
.外国语,1999,22(4):19-23.
被引量:58
引证文献
33
1
金英美.
从《杜诗谚解》看汉韩形容词重叠形式的历时对比[J]
.南开语言学刊,2004(1):164-170.
被引量:1
2
黄超洪,段益民.
汉语语法制约规律和单音反义形容词的语法规约[J]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1(6):103-106.
3
李晋霞.
“V来V去”格式及其语法化[J]
.语言研究,2002,22(2):63-69.
被引量:27
4
吴长安.
汉语中存在“‘名’修饰‘形’”结构[J]
.汉语学习,2002(2):41-43.
被引量:4
5
邢福义.
《西游记》中的“起去”与相关问题思辨[J]
.古汉语研究,2005(3):2-10.
被引量:14
6
孙立新.
户县方言的趋向动词[J]
.唐都学刊,2007,23(3):104-108.
被引量:8
7
李冬梅.
试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趋向动词教学[J]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08(5):100-101.
被引量:1
8
郑郁汀.
合肥方言中“A很的”结构考察[J]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08(11):95-97.
被引量:1
9
王圣博.
以形动兼类词为结构中心的把字句[J]
.汉语学报,2009(2):82-89.
10
王洪钟.
海门方言动词的体[J]
.阅江学刊,2009,1(2):126-132.
二级引证文献
93
1
李慧.
实义性动趋结构“说起来”和“说下去”的比较分析[J]
.东方语言学,2021(1):103-116.
2
王灿龙.
“起去”的语法化问题再思考[J]
.语言学论丛,2019(2):88-108.
被引量:1
3
陳前瑞,王繼紅.
動詞重疊時體用法的演化關係[J]
.历史语言学研究,2019(1):400-422.
4
吴春相,史又今.
反复构式“N来N去”的互动倾向[J]
.语言研究集刊,2021(1):156-175.
5
廖巧云,翁馨.
体认语言学与心智哲学语言研究观的互动关系探究[J]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24,31(1):53-61.
6
聂志平.
老舍作品语言在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形成中的经典示范作用[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1(3):207-221.
被引量:2
7
胡晓慧.
20世纪90年代以来汉语语法化研究述评[J]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9(3):8-14.
被引量:2
8
严伟剑.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趋向补语的研究综述[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2):95-97.
被引量:1
9
肖珊.
现代汉语“X来X去”格式的多维度考察[J]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3(S1):197-199.
被引量:1
10
黄玉花.
朝鲜语动词ka ta的语法化[J]
.民族语文,2004(4):37-42.
被引量:3
1
周孝蓉,汪南,吴敏.
关于中日英社交礼仪用语的对比研究-----浅谈三语拒绝语的使用[J]
.华商,2008(20).
被引量:1
2
蒲霏,尹婷.
汉语形容词动态化兴发态的评价意义[J]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09(10):34-35.
3
郑漫.
形容词动态化现象初探[J]
.长治学院学报,2015,32(6):72-75.
4
陈婷.
日语助动词"夕"和汉语助词"了"的对照[J]
.剑南文学(经典阅读)(上),2012(10):195-195.
5
刘长庆.
汉语动态形容词的界说及其基本特征[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9(5):754-759.
被引量:5
6
李冀宏.
英语反义词的妙用[J]
.语言教育,1996,0(7):2-4.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