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试论建立国际关系理论的实证方法——兼评国际关系理论的“中国特色”
被引量:
4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是:(1)当前国际关系研究中最重要的任务是什么?为什么说方法论问题是当前国际关系研究中最重要的问题?(2)为什么在国际关系理论中要区分两类理论,即价值性理论与实证性理论?实证性方法对国际关系理论有哪些要求?(3)“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关系理论”这一理论目标的合理性和局限性有哪些?
作者
王勇
出处
《国际政治研究》
1994年第4期34-40,共7页
Th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关键词
国际关系理论
国际关系研究
中国特色
实证方法
实证性
价值性
基础理论
方法论问题
理论体系
学科规范
分类号
D81 [政治法律—国际关系]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14
同被引文献
73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13
参考文献
2
1
梁守德.
论国际政治学的中国特色[J]
.国际政治研究,1994,15(1):15-21.
被引量:15
2
[美]詹姆斯·多尔蒂,[美]小罗伯特·普法尔茨格拉夫 著,邵文光.争论中的国际关系理论[M]世界知识出版社,1987.
共引文献
14
1
秦亚青.
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科学的知识构建[J]
.当代中国与世界,2021(3):64-73.
被引量:5
2
张旗,白云真.
中国国际关系规范理论与多元世界的秩序构建[J]
.国际观察,2023(6):35-58.
被引量:1
3
梁守德.
中国国际政治学理论建设的探索[J]
.世界经济与政治,2005(2):16-21.
被引量:20
4
鲁鹏.
创建中国国际关系理论四种途径的分析与评价[J]
.世界经济与政治,2006(6):52-59.
被引量:20
5
段霞.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国际关系研究之发展回望[J]
.现代国际关系,2008(12):50-54.
被引量:5
6
余丽.
借鉴古代思想 研究崛起战略--读《古代中国思想与当代中国实力》之感[J]
.当代亚太,2011(5):143-160.
被引量:5
7
王卓宇.
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研究:历程、问题与进展[J]
.甘肃理论学刊,2015(4):24-30.
8
门洪华.
从中国特色到中国学派——关于中国国际政治理论建构的思考[J]
.国际观察,2016(2):1-13.
被引量:7
9
本刊特约记者.
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与创新——刘丰教授访谈[J]
.国际政治研究,2018,39(1):134-160.
被引量:6
10
胡键.
新型国际关系对传统国际关系的历史性超越[J]
.欧洲研究,2018,36(2):1-18.
被引量:18
同被引文献
73
1
苏长和.
当代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现状和发展[J]
.国际展望,2009,1(2):47-55.
被引量:9
2
李宝俊,刘波.
“朝贡—册封”秩序论析[J]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11,28(2):109-121.
被引量:13
3
王丽萍.
中国国际政治研究五十年审视[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36(4):22-31.
被引量:6
4
梁守德.
国际政治学在中国——再谈国际政治学理论的“中国特色”[J]
.国际政治研究,1997,18(1):1-9.
被引量:27
5
倪世雄,许嘉.
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研究——历史回顾与思考[J]
.欧洲研究,1997,18(6):11-15.
被引量:16
6
秦亚青.
霸权体系与区域冲突──论美国在重大区域武装冲突中的支持行为[J]
.美国研究,1995,9(4):51-68.
被引量:8
7
朱锋.
“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与世界”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
.国际政治研究,1995,16(1):53-57.
被引量:1
8
王联.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关系理论”学术研讨会综述[J]
.国际政治研究,1994,15(3):44-47.
被引量:2
9
梁守德.
论国际政治学的中国特色[J]
.国际政治研究,1994,15(1):15-21.
被引量:15
10
国际关系课程发展国际研讨会纪要[J]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1996,18(1):66-67.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4
1
李石生.
深入钻研邓小平理论 推进国际关系理论的研究与建设[J]
.国际政治研究,1999,20(1):137-143.
2
王栋.
双重超越的困境--中国国际关系理论与政策刍议[J]
.国际政治研究,2009,30(3):12-28.
被引量:11
3
王卓宇.
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研究:历程、问题与进展[J]
.甘肃理论学刊,2015(4):24-30.
4
石之瑜.
英国学派与两岸国际关系研究[J]
.国际政治科学,2005(1):132-148.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13
1
方雷,金鹏.
“中国学派”国际关系理论的本体论认知[J]
.现代国际关系,2009(3):56-61.
被引量:3
2
王栋,贾子方.
论中国外交研究的三大传统[J]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10,27(4):32-53.
被引量:7
3
赵雅丹,何奇松.
国际关系复合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刍议[J]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6(1):72-77.
被引量:3
4
王栋,李侃.
美国中国外交研究的流变:方法、议题与趋势[J]
.美国研究,2013,27(3):110-135.
被引量:1
5
王栋.
美国强大的原因及发展趋势[J]
.国际安全研究,2013,31(6):83-97.
被引量:1
6
李巍,唐健.
国际舞台上的中国角色与中国学者的理论契机[J]
.国际政治研究,2014,35(4):40-58.
被引量:10
7
卢凌宇,章远.
理论如何影响政策?--基于国际关系学的分析[J]
.国际观察,2016(1):34-51.
被引量:7
8
张骥.
国际关系理论研究与外交政策供给——中国所面临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J]
.国际关系研究,2016(2):7-12.
被引量:3
9
石之瑜.
国际关系研究的亚洲地方性学派[J]
.国际政治科学,2010(3):51-73.
被引量:7
10
李巍,宋亦明.
中国国际关系研究的缩影——以“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共同体”会议为研究对象[J]
.国际政治科学,2017,2(2):122-150.
被引量:1
1
陆建华,曲力秋.
青年研究的学科规范及其建设[J]
.青年研究,1992(3):1-6.
被引量:7
2
李川,王景山.
论法律因果关系[J]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4):87-92.
被引量:17
3
黄静.
浅析物权法定原则[J]
.知识经济,2009(3):17-18.
4
夏雅丽.
有限责任制度的法经济学分析[J]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4(1):74-79.
被引量:1
5
效世伟.
试论一脉相承之“脉”[J]
.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11(2):67-70.
6
李建勇,庄玉凡.
“三大法宝”与“四个全面”之比较[J]
.黑河学刊,2016(2):73-75.
7
苏振芳.
论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的学科规范[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2):125-131.
被引量:6
8
陈振明,李德国.
走向规范化的中国公共管理学研究[J]
.东南学术,2009(2):98-102.
被引量:12
9
刘文沛,丁长艳.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制度史基本问题探析[J]
.甘肃理论学刊,2011(3):33-36.
10
罗文.
试论加强行政学的实证性研究[J]
.广西社会科学,1995(4):76-79.
国际政治研究
1994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