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47-54,共8页
Tibetan Studies
共引文献10
-
1李何春,姚力尧.川青滇藏交界带以盐为载体的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视角[J].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44(2):63-70. 被引量:4
-
2房建昌.西藏盐业的兴起、发展及其衰落[J].中国经济史研究,1995(1):134-145. 被引量:6
-
3张保见.民国时期(1912~1949)西藏商业及城镇的发展与布局述论[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11(3):92-99. 被引量:3
-
4李信.略论藏医学对盐的药用认识[J].青年与社会(下),2015,0(10):219-220.
-
5刘仕敏,李信.藏区用盐史视野下的盐文化[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5(11):31-32.
-
6周伟洲.民国时期西藏地方社会经济研究[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7(2):1-16. 被引量:6
-
7王霞.雅鲁藏布江中部流域“戎巴”的生计方式及其变迁[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0(6):91-96.
-
8牟春凯.近代(1874—1947)亚东口岸的羊毛、食盐、茶叶进出口贸易[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33(1):72-75. 被引量:1
-
9乔阳.西藏盐粮交换研究[J].粮食科技与经济,2020,45(10):141-143. 被引量:1
-
10坚赞才旦.西藏东北盐粮交换研究——基于茶卡、扎沙的田野调查[J].怀化学院学报,2023,42(1):4-12.
同被引文献120
-
1穆静然.家屋与主客:康定锅庄“女性当家”与“权威中介”的再思考[J].社会,2022,42(1):31-65. 被引量:6
-
2陈露,张伟,秦川,冉清红,何军.喜马拉雅山脉中段南翼土地利用与人类生产活动关系[J].科技通报,2021,37(9):1-6. 被引量:2
-
3任萌,杨益民,仝涛,李林辉,赤列次仁,吴妍.西藏阿里曲踏墓地及加嘎子墓地可见残留物的科技分析[J].考古与文物,2020(1):122-128. 被引量:14
-
4周晶,马金宝.试论回族爱国思想形成的经济基础[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9(5):59-64. 被引量:1
-
5星全成.民主改革前藏族部落交换与买卖述略[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14-19. 被引量:1
-
6刘景芝,赵慧民.西藏贡嘎县昌果沟新石器时代遗址[J].考古,1999(4):1-10. 被引量:17
-
7童恩正.西藏考古综述[J].文物,1985(9):9-19. 被引量:99
-
8才让太.古老象雄文明[J].西藏研究,1985(2):96-104. 被引量:59
-
9孙瑕,李森林.论我国农业现代化必须走农牧结合的道路[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0,20(2):30-36. 被引量:3
-
10童恩正.四川西北地区石棺葬族属试探——附谈有关古代氐族的几个问题[J].思想战线,1978,4(1):72-77. 被引量:31
引证文献10
-
1李何春,姚力尧.川青滇藏交界带以盐为载体的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视角[J].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44(2):63-70. 被引量:4
-
2邹立波.歇家、锅庄与旅马店:互惠交换传统与青藏高原东缘族际贸易中介的形成[J].中国藏学,2023(4):177-186. 被引量:2
-
3张保见.民国时期(1912~1949)西藏商业及城镇的发展与布局述论[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11(3):92-99. 被引量:3
-
4刘仕敏,李信.藏区用盐史视野下的盐文化[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5(11):31-32.
-
5王海兵.清代至民国时期康区的盐市、盐政与族群关系[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37(5):145-153. 被引量:2
-
6乔阳.西藏盐粮交换研究[J].粮食科技与经济,2020,45(10):141-143. 被引量:1
-
7坚赞才旦.西藏东北盐粮交换研究——基于茶卡、扎沙的田野调查[J].怀化学院学报,2023,42(1):4-12.
-
8黄清雄.以农养牧走循环农业发展道路——以日喀则市为例[J].西藏农业科技,2023,45(1):67-74. 被引量:1
-
9陈相龙,张雅军,仝涛,张旭,王明辉,李林辉,赤列次仁.西藏阿里象泉河上游早期金属时代的生业经济与区域互动:来自故如甲木与曲踏的证据[J].考古,2023(4):109-120. 被引量:1
-
10朱卫.20世纪上半叶拉达克口岸的藏盐贸易[J].青海民族研究,2019,30(1):172-177.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15
-
1王川,何文华.民主改革前拉萨经济社会状况述论[J].经济社会史评论,2016(2):93-103. 被引量:1
-
2叶拉太.国内喜马拉雅区域研究述评[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藏文版),2022(3):14-51.
-
3周翔,刘朋乐.民国中后期西康省外地商人的族际互动及其社会影响初探[J].中华文化论坛,2022(6):84-94. 被引量:1
-
4坚赞才旦.西藏东北盐粮交换研究——基于茶卡、扎沙的田野调查[J].怀化学院学报,2023,42(1):4-12.
-
5赵杰翔.以盐为媒——对云南省云龙县盐业发展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考察[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50(5):156-166. 被引量:4
-
6加措罗布.西藏贡觉县农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J].西藏农业科技,2024,46(1):97-100.
-
7许若冰.卫所、土司与抚番厅:清代甘南洮州地区的行政演化与番民治理[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51(2):167-176. 被引量:1
-
8李何春.云南传统盐区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与经验启发[J].青海社会科学,2024(3):130-140.
-
9张瀚方.明清碑刻记载的鄂西南地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研究[J].东方收藏,2024(6):96-98.
-
10次旦顿珠,嘎玛格列.西藏尼侨考[J].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39(4):30-39.
-
1忠诚担当守边关——王平[J].党建研究,2016,0(6):66-66.
-
2徐德志.环球趣闻东南亚礼趣[J].大经贸,1998(6):96-96.
-
3谷旭阳.中尼两国友好关系的新发展[J].国际问题研究,1960(4):55-56.
-
4黄素蕙.回顾与展望:缩小“剪刀差”二十年[J].理论学习月刊,1998(12):34-39.
-
5“4.25”抗震救灾中的日喀则共青团[J].中国共青团,2016(1).
-
6英辰,张松.尼泊尔有上千人研究中国[J].精神文明导刊,2006(3):62-63.
-
7郑永波,陈俊伶.打造法治边境口岸——西藏公安边防总队聂拉木边防检查站以普法促守法[J].人民法治,2015(Z1):100-101.
-
8王宏纬.中尼友谊的回顾与展望[J].南亚研究,1981(2):94-97. 被引量:1
-
9郑永波,李俊鹏.武警西藏边防总队聂拉木边检站党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立言立行见成效[J].军队党的生活,2014(1):79-79.
-
10孔德生.周恩来与中尼边界谈判[J].党史博采(上),1998(3):24-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