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对未来中国高等教育目标的思考
被引量:
18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本文在肯定高等教育多样化的前提下,针对中国社会发展情况和高等教育原有目标的局限,从普通教育与专门教育、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个性发展与社会责任等多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着眼于提高大学生整体素质、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调整中国高等教育目标的建议和实行“普通教育—专业教育—‘临床’教育”的高等教育基本模式的构想。
作者
文辅相
机构地区
华中理工大学
出处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1期31-36,共6页
Educational Research
关键词
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
高等教育目标
学生整体素质
专业教育
社会全面进步
个性发展
专门教育
社会责任
个性化教育
性教育
分类号
G649.2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7
同被引文献
103
引证文献
18
二级引证文献
31
参考文献
3
1
文辅相.
我国高等教育模式应当有一个根本性转变[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0,36(2):7-12.
被引量:8
2
周川.科学的教育价值[M]江苏教育出版社,1993.
3
张焕庭.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M]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
共引文献
7
1
郑元康,黄健.
论人文社会科学在理工科大学发展中的作用与意义[J]
.浙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22(3):4-10.
2
王莉.
高校宽口径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证分析——以华南师范大学为例[J]
.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9(8):62-63.
被引量:4
3
陈兴明.
60年来大学课程体系改革指导思想的转变[J]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4(4):96-102.
被引量:2
4
贾永堂.
反思专业教育 倡导素质教育——文辅相先生的大学教育思想述要[J]
.高等教育研究,2010,31(9):34-40.
被引量:3
5
黄健,王东莉.
论科学与人文的关联意义及其作用[J]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0,16(12):59-63.
被引量:2
6
张中.
基于专业引导下的大学生自我教育研究[J]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13(1):127-131.
被引量:2
7
郝香贺,齐小鹍.
高等教育模式的理性选择[J]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8,0(5):4-6.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103
1
李剑敏,张泓.
分流教学方法探讨[J]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15(S1):33-35.
被引量:3
2
郭文安.
值得重视的素质教育思潮[J]
.教育研究与实验,1997(2):1-6.
被引量:13
3
管向群.
时代精神的体现──《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学习札记[J]
.江苏高教,1994(6):10-14.
被引量:3
4
冯向东.
学生素质与文化底蕴[J]
.教育研究,1997,18(9):8-11.
被引量:13
5
石鸥.
我们从素质教育那里期望什么──素质教育研究之一[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6,25(5):110-116.
被引量:27
6
易慧清.
正本清源:保持教育目的本色——兼谈素质教育回归问题[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5):95-100.
被引量:4
7
徐辉.
大学普通教育和专业教育刍议[J]
.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19(1):129-135.
被引量:1
8
关于工科本科生基本规格的调查与建议[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87,33(1):73-82.
被引量:4
9
金生鈜.
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整合[J]
.教育研究,1995,16(8):15-18.
被引量:107
10
杨银付.
素质教育若干理论问题的探讨[J]
.教育研究,1995,16(12):35-39.
被引量:174
引证文献
18
1
李舜酩,许庆余.
浅谈理工与人文社会科学结合的必然与优势[J]
.自然辩证法研究,1996,12(5):40-44.
2
管向群.
精神文明建设与高等教育的使命———十四届六中全会精神学习札记[J]
.江苏高教,1996(6):32-37.
3
陈世瑛,韩维仙,张达明.
大学本科生素质及其特点的研究[J]
.煤炭高等教育,1997,15(4):20-23.
4
耿富云.
农村高等教育实践之回顾与反思[J]
.中国农业教育,2010,11(2):1-3.
被引量:1
5
陈兴明.
60年来大学课程体系改革指导思想的转变[J]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4(4):96-102.
被引量:2
6
余东升,尹晓龙.
以理论引导实践 以实践丰富理论——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的文化素质教育研究[J]
.高等教育研究,2010,31(9):49-55.
被引量:17
7
程宏如.
统筹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经济意义[J]
.商业时代,2011(9):13-14.
8
陈世瑛,韩维仙,张达明.
大学本科生素质的研究[J]
.高教与经济,1997,0(4):16-19.
9
力夫.
高校人文科学教育及其目标设定与评价[J]
.淮北煤炭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1(2):114-116.
被引量:1
10
刘巧凤.
高师本科分流教学的大学生成长合目的性[J]
.学术探索,2013(8):149-152.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31
1
晏海英,雷志武.
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还须夯实师资队伍建设——以广西师范大学为例[J]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28(5):48-49.
2
蔡忠兵.
结合专业教学进行文化素质教育[J]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2(24):12-14.
被引量:1
3
刘旺盛,刘文杰.
关于推动素质教育的思考[J]
.大学时代(B版),2006(10):56-57.
4
何艳红.
关于高校文化素质教育公共选修课程建设之思考[J]
.教育教学论坛,2010(20):217-218.
被引量:3
5
李瑛,陈俊国,袁伟.
多元智能理论对人文素质教育评价的启示[J]
.卫生职业教育,2010,28(18):37-39.
被引量:2
6
范希营,郭永环.
结合专业教育进行文化素质教育[J]
.科技创新导报,2011,8(2):175-176.
被引量:3
7
程宏如.
统筹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经济意义[J]
.商业时代,2011(9):13-14.
8
李志荣.
“5P教学法”的特征研究——“服务带动式”教学方法的探索[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8(9):166-167.
被引量:1
9
赵红梅.
高等学校校园文化的提升与发展[J]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08,25(5):23-25.
10
晏湘涛,张青卫,刘增明.
军校学员人文素质的培养体系研究[J]
.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1,34(4):95-97.
被引量:4
1
李雪平.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性[J]
.中华少年,2017,0(5):106-106.
2
王栋.
高校青年教师的社会化问题[J]
.人才开发,2001(4):36-37.
被引量:3
3
刘莎莎,白玉珊.
试论高师院校的人文教育[J]
.中国电力教育,2008(10):9-10.
4
陈思佳.
浅析大学生创造性的发展[J]
.西部皮革,2016,38(16):155-155.
5
何岩龙.
论通识教育的必要性和实施途径[J]
.考试周刊,2015,0(102):158-158.
6
董智.
知错就改的语文老师[J]
.语文建设,2010(10):73-73.
7
陈小红.
美国大学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一体化的实践与经验[J]
.教育与考试,2016(5):81-84.
被引量:4
8
脑筋急转弯[J]
.优秀作文选评(小学版),2012(11):38-38.
9
梁森.
本科专业设置要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需要[J]
.中国高教研究,1989(2):72-74.
10
赵锋,沈崴.
关于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德育工作的思考[J]
.中国冶金教育,2002,7(2):23-26.
被引量:1
教育研究
1994年 第1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