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英语人称代词he/she能预指下文中的名词吗?
被引量:
25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A.问提的提出 英语人称代词有两种作用:一种是回指上文提出的名词,称为 anaphoric;一种是预指下文提出的名词,称为cataphoric。本文要讨论的是 he/she这两个代词在这两方面的问题。
作者
王宗炎
机构地区
中山大学外文系 广州市
出处
《外语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36-39,共4页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关键词
人称代词
英语句子
名词
英语语法
第三人称代词
HALLIDAY
汉语
句法结构
外语教学与研究
语法关系
分类号
H314 [语言文字—英语]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93
引证文献
25
二级引证文献
122
同被引文献
193
1
许建平.
英语人称代词的翻译问题[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3,24(S1):106-110.
被引量:10
2
胡芳.
英汉语篇代词下指照应的功能分析[J]
.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08,23(6):117-119.
被引量:3
3
曹秀玲.
汉语“这/那”不对称性的语篇考察[J]
.汉语学习,2000(4):7-11.
被引量:82
4
董俊虹.
大学生英语写作中语篇衔接与连贯的错误分析[J]
.外语教学,1999,20(1):84-87.
被引量:48
5
邹崇理.
话语表现理论述评[J]
.当代语言学,1998(4):21-32.
被引量:13
6
陈宁萍,张惠英.
汉语普通话中第三人称代词的用法[J]
.当代语言学,1986(4):151-154.
被引量:4
7
何兆熊.
英语人称代词使用中的语义含糊[J]
.外国语,1986,9(3):27-30.
被引量:15
8
黄国文.
言语交际中的指示人称代词[J]
.外国语文,1999,24(1):48-50.
被引量:46
9
鞠玉梅.
汉英篇章中语法衔接手段及其文体效应[J]
.外语与外语教学,1999(11):11-14.
被引量:23
10
石毓智.
指示代词回指的两种语序及其功能[J]
.汉语学习,1997(6):3-6.
被引量:18
引证文献
25
1
胡芳.
英汉语篇代词下指照应的功能分析[J]
.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08,23(6):117-119.
被引量:3
2
刘国辉,刘露营.
认知推理与深层回指的确定[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1(3):83-86.
被引量:4
3
顾海峰.
浅议“它”与“IT”在汉英语篇中指称功能的异同[J]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5(2):99-102.
被引量:2
4
李瑟,刘伟,郭海云.
汉语第三人称代词预指功能研究[J]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4):66-70.
被引量:1
5
王灿龙.
英汉第三人称代词照应的单向性及其相关问题[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38(1):17-24.
被引量:32
6
李更春.
后指照应的分类及其翻译策略[J]
.黄山学院学报,2006,8(6):137-139.
被引量:1
7
蒋世强.
英汉第三人称代词句内后照应的探索[J]
.甘肃科技纵横,2007,36(2):146-147.
8
余泽超.
从语料真实性评下指对比研究[J]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2(2):98-101.
被引量:1
9
王菊泉.
关于形合与意合问题的几点思考[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39(6):409-416.
被引量:41
10
许余龙,贺小聃.
英汉语下指的篇章功能和语用分析——兼谈汉语第三人称代词照应的单向性问题[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39(6):417-423.
被引量:23
二级引证文献
122
1
童林.
形合意合视域下英汉语篇衔接转换对比与翻译——以《黄帝内经》罗希文译本为例[J]
.语言与文化研究,2022,22(1):152-156.
被引量:1
2
胡芳.
英汉语篇代词下指照应的功能分析[J]
.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08,23(6):117-119.
被引量:3
3
张宁.
歧义回指的表现形式和确定[J]
.中国外语,2009,6(6):39-42.
被引量:4
4
郑照阳.
浅议意合与形合[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08,24(3):84-85.
被引量:1
5
蒋世强.
英汉第三人称代词句内后照应的探索[J]
.甘肃科技纵横,2007,36(2):146-147.
6
余泽超.
从语料真实性评下指对比研究[J]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2(2):98-101.
被引量:1
7
陆俭明.
当代语法理论和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之管见[J]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0(3):97-104.
被引量:13
8
许余龙,贺小聃.
英汉语下指的篇章功能和语用分析——兼谈汉语第三人称代词照应的单向性问题[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39(6):417-423.
被引量:23
9
李棠.
浅谈指称词IT它在英汉语篇中的回指用法对比[J]
.科技信息,2008(9):272-272.
被引量:1
10
米海燕.
新世纪中国英语语法研究的现状——对5种外语类核心期刊8年(2000-2007年)的统计分析[J]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9(3):105-108.
被引量:4
1
周领顺.
从英语人称代词的使用看译者对风格的能动把握[J]
.中国翻译,2004,25(4):31-34.
被引量:17
2
田铁.
汉语侗语英语人称代词使用上的异同[J]
.贵州民族研究,2007,27(5):191-194.
被引量:1
3
时香聚.
英语人称代词和物主代词误用与中介语石化现象分析[J]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16(5):64-66.
4
徐义云.
人称代词的语言修饰功能[J]
.科技英语学习,2007(5):49-52.
5
吕培明,熊杰.
英语人称代词汉译及语义因素[J]
.语言与翻译,2013(4):50-53.
6
王丽.
英语人称代词的翻译策略[J]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30(9):77-80.
被引量:1
7
马秀欢.
探讨英语人称代词汉译及其语义因素[J]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5(1):142-144.
8
许建平.
英语人称代词的翻译问题[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3,24(S1):106-110.
被引量:10
9
时香聚.
对英语人称代词和物主代词误用的分析研究[J]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16(3):49-50.
10
时香聚.
对英语人称代词和物主代词误用的分析研究[J]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3,15(7):63-66.
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4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