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东南学术》
CSSCI
1994年第6期51-52,63,共3页
Southeast Academic Research
同被引文献86
-
1李亚红.传统教学论与现代教学论的比较研究[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25(5). 被引量:5
-
2全德.论二战前国外的教学研究[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4,25(4):119-123. 被引量:18
-
3闫守轩.体验与体验教学[J].教育科学,2004,20(6):32-34. 被引量:52
-
4薛晓源,刘国良.全球风险世界:现在与未来——德国著名社会学家、风险社会理论创始人乌尔里希·贝克教授访谈录[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5,57(1):44-55. 被引量:461
-
5汪秀英.体验经济的成因与价值分析[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0(1):46-49. 被引量:16
-
6何桂宏.生命教育是高校德育工作的急迫课题[J].中国健康教育,2005,21(4):299-300. 被引量:26
-
7吕艳红.非物质社会产品设计特征及研究方向[J].包装工程,2005,26(3):197-199. 被引量:28
-
8赖学显.体验教学与新课程改革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5(02X):82-84. 被引量:18
-
9钟媚.过程性评价:概念、范围与实施[J].当代教育科学,2005(14):44-47. 被引量:41
-
10吴维宁.过程性评价的理念与方法[J].当代教育科学,2005(16):38-41. 被引量:40
引证文献18
-
1张红.数学体验教育初探[J].龙岩师专学报,2004,22(6):99-101. 被引量:1
-
2闫守轩.体验与体验教学[J].教育科学,2004,20(6):32-34. 被引量:52
-
3严亚雄.体验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探索[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版),2010(11):94-94. 被引量:3
-
4廖开敏.对外汉语体验式教学法实践探索[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16(1):14-16. 被引量:1
-
5闫守轩,朱宁波.教师教育中生命体验的缺失及回归[J].全球教育展望,2011,40(12):61-66. 被引量:11
-
6郑国诜,廖福霖,祁新华.体验经济产生与发展的必然性及其促进策略[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6):232-236. 被引量:1
-
7程东旺.责任伦理视域下大学生灾难教育素质化路径构建研究[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8(5):22-26.
-
8何声清,巩子坤.知识特征、认知规律与教学方式的有效选择——体验式教学在小学生概率学习中的适应性[J].教学月刊(小学版)(数学),2014(6):4-7. 被引量:1
-
9王俊,张旭,武志强,楚阳阳.体验式幼儿美术教学组织形式初探[J].现代交际,2014(5):152-153. 被引量:3
-
10于海臣.体验与成长:大学学业评价的一种理念——以教育研究方法课程为例[J].阴山学刊,2014,27(5):103-107.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91
-
1孙伟煌.初中物理体验式教学初探[J].试题与研究,2020(22):51-51.
-
2张文博,李怀杰.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课过程性评价探析[J].马克思主义学刊,2022(2):125-134.
-
3桂琳,刘芳,吴先忠.经管类学科中体验教学的几点思考[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7,22(S1):289-290. 被引量:4
-
4谢祥项,吴珏.论体验思维在旅游管理教学中的应用[J].旅游学刊,2005,20(S1):111-113. 被引量:20
-
5杨建清.简论体验式教学的实践和思考[J].运动,2013(16):107-108. 被引量:1
-
6李彬.理工科大学生的人文素质与情感体验[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23(11):145-147.
-
7周红杰.论促进学生体验的教学[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19(6):7-10. 被引量:12
-
8翟艳.体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7,19(5):65-67. 被引量:1
-
9王家洋.商务英语课程的体验思想及实践[J].科教文汇,2008(13):83-84.
-
10陈勇.论体验教学的传统文化意蕴[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9(7):5-7. 被引量:2
-
1李殿斌,杨剑,甫一仁.时代精神的精华,还是不结果实的花?——当代西方哲学刍议[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12(3):31-35.
-
2韩德强,赵爱勤.试论权利与义务在人权上的统一[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1(3):33-36.
-
3张怀瑾.成于高三 长于人生[J].考试与招生,2015,0(9):56-56.
-
4涂麟.现代西方哲学的本质一致性研究[J].内蒙古社会科学,1984,5(4):89-91.
-
5舒炜光.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世界的方式和作用世界的方式[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6,26(1):7-10. 被引量:1
-
6邬焜.论人的认识方式[J].求是学刊,1989,16(3):15-19. 被引量:3
-
7程敬敏.论人的个性保持与价值创造[J].江汉论坛,1988(9):32-35. 被引量:1
-
8钱建平.生命本体与伦理道德——处于艺术和社会之间的电影[J].社会,1987,7(5):34-35.
-
9李燕.建树完整的现代人格——论现代人本主义哲学之发展[J].社会科学战线,1989(4):103-108.
-
10罗婷.生命本体的讴歌者─—劳伦斯与尼采[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17(1):29-34.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