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自媒体对于中国特色公共领域的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由于我国传统媒介的特殊运行机制,公共领域的构建并不完善。网络新媒介的崛起,特别是自媒体的崛起,给公共领域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本文选用哈贝马斯的理论为视角,解析自媒体对于公共领域的本土化建构。
作者
吕强
机构地区
重庆大学新闻学院
出处
《传播与版权》
2014年第4期4-4,9,共2页
关键词
自媒体
中国特色
公共领域
分类号
G206 [文化科学—传播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3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16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4
1
谢茜.
论微博对我国公共领域发展的影响——基于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思想[J]
.传承,2013(6):142-143.
被引量:1
2
刘继荣.
网络公共领域的形成及其可能[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8(5):123-127.
被引量:6
3
胡宁生,魏志荣.
网络公共领域的兴起及其生态治理[J]
.南京社会科学,2012(8):95-101.
被引量:13
4
杨文爽.
解读《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中的制度分析范式[J]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28(2):29-30.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
33
1
许英,马广海.
关于公共领域与信息时代的若干思考[J]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89-96.
被引量:13
2
高和荣.
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的社会学探索[J]
.学习与探索,2004(4):52-54.
被引量:4
3
刘建成.
哈贝马斯的公共性概念探析——从批判到整合[J]
.教学与研究,2004(8):20-24.
被引量:14
4
杨仁忠.
论政治哲学视域中的市民社会[J]
.社会科学辑刊,2005(6):10-15.
被引量:3
5
张光辉.
政治沟通机制:一种构建和谐社会的必备设施[J]
.求实,2006(6):67-70.
被引量:15
6
魏斐德.《市民社会和公共领域问题的论争-西方人对当代中国政治文化的思考》,见邓正来,J.C.亚历山大编.《国家与市民社会-一种社会理论的研究路径》,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年,第375页.
7
哈贝马斯.公共领域[M]//汪晖,陈燕谷.文化与公共性.北京:三联书店,2005.
8
埃瑟·戴森.2.0版数字化时代的生活设计[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8.
9
桑斯坦.《网络共和国--网络社会中的民主问题》,黄维明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47,17页.
10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2年).
共引文献
16
1
田牧野,尤一栋.
从“刚性支配”到“技术治理”——社会学视野下的30年春运[J]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3):47-53.
2
王可.
网络公共领域的兴起及其治理探析[J]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2014,16(1):51-54.
3
杨娜.
网络自媒体缔造公共领域面临的挑战及对策——基于对新浪微博的内容分析[J]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4,21(2):129-132.
4
贺芒,张冰河.
后现代语境下公共行政话语解构研究——以网络公共事件中的流行话语符号为例[J]
.中国行政管理,2015(5):87-91.
被引量:6
5
郑达威.
网络文化的演变与传播工具的公共性[J]
.当代传播,2016(1):15-19.
被引量:3
6
任苒.
数字赋权抑或数字离散?——信息技术对公民参与影响的政治学视角分析[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1(1):33-37.
被引量:2
7
邓理.
平台结构如何塑造网络理性:一个分析框架——以新浪微博和知乎为例[J]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18(2):78-88.
被引量:4
8
张贯磊.
公私界限与规则建构:私人生活对网络公共领域的殖民化——基于百度“女装子”吧的现象分析[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1(4):19-24.
被引量:2
9
方媛,杨艳妮.
生态演化视角下网络社区信息环境治理研究[J]
.价值工程,2019,38(22):124-127.
被引量:1
10
陈林生,梅丹丹.
网络公共领域及其治理路径分析——基于场域理论的视角[J]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44(3):293-299.
被引量:3
1
何文洁,张美玲,胡颖颖,黄鹏,李星雯.
新兴微博对大众传播的影响及存在意义[J]
.神州,2014(5):244-244.
2
刘国庆.
如何办好区县电视新闻节目[J]
.新闻研究导刊,2015,6(3):66-66.
3
董凡超.
微博“意见领袖”特征研究[J]
.科技传播,2016,8(17).
4
诸晓毅.
网络新媒介带来的利与弊[J]
.知识窗(教师版),2010(10X):75-76.
5
方雪琴,阎大荣.
公共电视的本土化建构[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6,28(6):138-140.
被引量:5
6
陈文浩.
网络时代的大众读物——从策划到营销[J]
.编辑学刊,2010(3):13-15.
7
丁罗男.
传媒的盛宴和戏剧的味道[J]
.上海采风,2017,0(2):92-94.
被引量:1
8
郝明大.
“地球村”没有“距离”——论网络传播时代的地方新闻[J]
.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4):53-54.
9
霍有明.
传播学本土化建构的一个硕果——评《包公文学及其传播》[J]
.唐都学刊,2009,25(3):125-126.
10
沈维维,刘淼,袁雅丹.
影响“银发族”对网络新媒介使用行为的因素[J]
.现代经济信息,2015,0(5X):123-124.
被引量:9
传播与版权
2014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