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社会工作视角下流动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研究
被引量: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社会工作的理念、方法与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具有很高的契合性,运用社会工作的视角关注流动农民工子女的学前教育、养成教育、融合教育等问题,可以为流动农民工子女的学前教育、养成教育和融合教育提供社会工作方面的支持。呼吁学校实行"一校一社工"制度,推进学校社会工作的发展;整合学校、社区资源,推进学校、社区之间的互动,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为流动农民工子女提供教育支持。
作者
包福存
机构地区
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社会科学系
出处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6期62-64,共3页
Journal of Changhu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关键词
社会工作
农民工子女
教育问题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5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111
同被引文献
75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12
参考文献
7
1
黄兆信,郭丽莹.
农民工子女融合教育:教师职业能力面临新挑战[J]
.教育科学,2010,26(2):12-15.
被引量:12
2
张兴杰,杨正喜.
非政府组织对流动农民工子女教育的支持——以广东省东莞市横沥镇隔坑社区服务中心为例[J]
.西北人口,2010,31(2):36-40.
被引量:12
3
曾守锤.
流动儿童的社会适应:追踪研究[J]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4(3):1-6.
被引量:24
4
陈晓芳,王娟.
社会化视角下的城市农民工子女养成教育问题[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7):69-70.
被引量:2
5
黄兆信,万荣根.
社区:融合教育实施的重要场域[J]
.教育发展研究,2008,28(23):79-81.
被引量:12
6
湛卫清.
农民工随迁子女融合教育的困惑与对策[J]
.教育发展研究,2008,28(10):58-61.
被引量:44
7
魏爱棠.
中国高校学校社会工作的路径选择[J]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7(1):123-128.
被引量:17
二级参考文献
45
1
陈云英.
中国特殊需要在线远程咨询报告[J]
.中国特殊教育,2004(9):2-8.
被引量:18
2
史晓浩,王毅杰.
流动儿童城市社会适应结构与策略选择——以个案叙事中时间指向为视角[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1(1):52-58.
被引量:19
3
李培林.
流动民工的社会网络和社会地位[J]
.社会学研究,1996(4):42-52.
被引量:788
4
韩秀英.
家庭中儿童的社会化问题[J]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1995(12):27-30.
被引量:1
5
杨素苹.
社会转型时期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探析[J]
.现代中小学教育,2004,20(6):4-6.
被引量:20
6
王芳,吴晓丽,沈玉林,王惠凤.
小学民工子女的自我概念和行为问题[J]
.中国校医,2005,19(4):345-347.
被引量:36
7
郭良春,姚远,杨变云.
公立学校流动儿童少年城市适应性研究——北京市JF中学的个案调查[J]
.中国青年研究,2005(9):50-55.
被引量:78
8
谭兰.
养成教育:青少年偏差行为预防与矫治的路径选择[J]
.教育探索,2006(1):83-85.
被引量:15
9
方俊明.
融合教育与教师教育[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24(3):37-42.
被引量:171
10
李玉英.
应该重视对农民工子女的养成教育[J]
.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6,22(3):13-16.
被引量:2
共引文献
111
1
候玉娜,张鼎权,范栖银.
代际传递与社会融入视角下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期望研究——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初中生数据的实证分析[J]
.教育发展研究,2020,40(6):17-25.
被引量:7
2
崔琪.
农民工基督徒随迁子女的家庭教育[J]
.当代青年研究,2021(6):123-128.
3
杨玲,陈云龙.
学校社会工作视域下的高校人际安全建设路径探究——以西部S大学的社会工作专业建设为例[J]
.国家治理与公共安全评论,2022(2):104-126.
4
王村.
尊重·接纳·融合——“多元一体体育教育”构想[J]
.中州体育(少林与太极),2013(4):7-11.
5
陈婷婷,陈伙平.
论社区融入视角下流动儿童的城市适应性[J]
.理论观察,2012(1):63-64.
被引量:5
6
胡晓娟.
对高校育人机制引入社会工作的思考[J]
.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11(2):55-58.
被引量:3
7
佘双好.
论高校学生工作体系的生成与发展——兼论学校社会工作的介入空间[J]
.思想理论教育,2008(19):77-83.
被引量:27
8
赵晓歌.
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群体救助工作的新路径探析——兼论高校社会工作教育者的介入[J]
.社会工作,2008(20):27-28.
被引量:4
9
谢一帆.
社会工作视角下高校辅导员工作缺失的思考[J]
.社会工作,2009(10):33-35.
被引量:10
10
吴瑞君.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及解决思路[J]
.教育发展研究,2009,29(10):1-6.
被引量:14
同被引文献
75
1
刘建军,金美来.
业民社会的兴起——通过政治理解社会[J]
.南京社会科学,2021(2):1-16.
被引量:3
2
崔学华.
流动儿童融入城市教育的社会支持研究[J]
.社会工作,2010(24):57-59.
被引量:7
3
张兴贵,何立国,郑雪.
青少年学生生活满意度的结构和量表编制[J]
.心理科学,2004,27(5):1257-1260.
被引量:337
4
原玉廷.
教育资本:一个亟待建立的理论范畴——兼论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J]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3):104-109.
被引量:1
5
王雨露.
农村中小学教师生活满意度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5):445-448.
被引量:12
6
温忠麟, 侯杰泰, 张雷, 刘红云..中介效应的检验程序及其应用[J].心理学报,2004,36(5):614-620.
7
常州市破解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难题[EB/OL].(2010-11-10).http://www.jyjsjx.cn/Imm/4031.
8
王凤英.农民工家庭幼儿教育问题初探[EB/OL].(2011-07-07).http://www.cnki.net/kcms/detail/11.3173.g4.20110707.1614.020.html.
9
魏建培.学前教育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140-141.
10
欧阳宇.当前农民工家庭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学报,2011(1):32-36.
引证文献
6
1
杨晓岚,刘斌.
常州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前教育现状分析[J]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1(1):104-109.
被引量:3
2
吕洁琼.
社会工作介入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探讨[J]
.商,2016,0(11):54-54.
3
江波,刘景芝.
社会支持与农民工随迁子女生活满意度:自我认知的中介作用[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6(4):71-80.
被引量:7
4
陈静,刘军萍.
“五社联动”:生活迫境型青年打工者家庭学前教育支持研究[J]
.社会工作与管理,2022,22(1):50-61.
被引量:1
5
吕洁琼.
社会工作介入农民工城市适应问题的路径探析[J]
.青春岁月,2016,0(15):247-247.
被引量:1
6
彭童.
基于多元文化视角下的流动儿童社会工作服务研究[J]
.社会科学前沿,2022,11(11):4906-4911.
二级引证文献
12
1
陈继旭,严雅芬.
针对外来务工子女开展志愿服务探究[J]
.民营科技,2013(11):277-277.
被引量:1
2
尹勤,高祖新,缪岳平,顾慧丽.
江苏流动人口子女学前教育现状探析[J]
.人口与社会,2014,30(4):28-32.
被引量:2
3
王祥坤,李龙珠,沐守宽.
青少年社会支持影响生活满意度:调节的中介模型[J]
.闽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29(4):107-113.
被引量:2
4
江波.
“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内涵、价值与路径[J]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8(3):41-47.
被引量:10
5
庞圣民,吕青.
家庭流动与居留意愿:基于江苏省2018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J]
.江苏社会科学,2019(3):103-110.
被引量:10
6
周玮,洪紫静,胡蓉蓉,朱婷婷,刘燊,张林.
亲子支持与老年人抑郁情绪的关系:安全感和情绪表达的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2020,36(2):249-256.
被引量:20
7
杨翠美.
外来务工子女学前教育现状与质量提升路径探究[J]
.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0,39(4):72-74.
8
陈梅,祁神军,牛达钰,张云波,吴国来.
主观社会支持对建筑工人心理及不安全行为的影响[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21,31(1):30-37.
被引量:17
9
万金,周雯珺,胡灵芝,时勘.
农民工随迁子女人际敏感性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排斥知觉与朋辈支持的作用[J]
.中国特殊教育,2021(8):58-64.
被引量:6
10
徐宪德.
人社部门介入农民工就业服务的路径和方法[J]
.现代营销(上),2021(10):119-121.
被引量:1
1
翁丽霞.
家庭生活论视角下的中国家庭教育问题研究[J]
.中国家庭教育,2005(2):10-16.
2
曹桂玲,赵映川.
精准扶贫政策背景下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J]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27(17):269-271.
被引量:9
3
常沛.
社区矫正过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研究——以大学生犯罪为例[J]
.成功,2009(6):180-181.
4
朱建平,陈培文,秦晓华,成权,范涛.
中国统计教育问题研究 (一)中国统计教育的回顾和思考[J]
.山西统计,2000(4):3-4.
被引量:2
5
蒋国洪.
外来幼儿与本地幼儿融合教育的实践研究[J]
.赤子,2015(7):264-264.
6
石宏伟,冯芸芸.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中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研究[J]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5,26(1):189-192.
被引量:1
7
袁方,董志汉.
基于层次分析的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J]
.科技创业月刊,2013,26(12):168-169.
8
奎曾.
马:内蒙古文学作品中的精灵[J]
.阴山学刊,1991,4(3):137-142.
9
庄楹.
流动儿童社会融合的困境及现实出路——基于宁德市流动儿童个案的调查研究[J]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15,0(3):92-93.
10
吴培贞.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J]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11):1110-1112.
被引量:3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