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1949年以后中国农村生育意愿的变迁及其经济学分析
被引量: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自70年代来中国农村生育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与之相连的生育意愿的变化受人瞩目。本文将生育意愿界定为生育目的、数量、性别、时间四个内容,旨在描述1949年以后中国农村生育意愿的变迁,并用经济学的相关理论框架分析变迁的原因及针对未来趋势应采取的措施。
作者
徐璨
机构地区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
出处
《消费导刊》
2009年第6期61-62,共2页
关键词
生育意愿
农村
变迁
分类号
C924.21 [社会学—人口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7
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188
同被引文献
45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12
参考文献
8
1
王金营,徐蕾,杨江澜,李颖,王春蕊.
中国农村生育意愿和生育水平转变的考察--基于对河北承德、邯郸两地区实地调查的比较[J]
.人口研究,2008,32(5):58-66.
被引量:24
2
邓大才.
农民生育偏好与行为:社会解构模型--对当今部分农民生育偏好及行为逆变的一个解释[J]
.社会科学研究,2008(5):102-108.
被引量:23
3
李瑞德.
当前农村青年的生育意愿:一项观念性的实证研究——以闽南山区B村为例[J]
.市场与人口分析,2005,11(6):34-40.
被引量:11
4
夏海勇.
透视“民工荒”——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态势的人口经济学分析[J]
.市场与人口分析,2005,11(4):1-7.
被引量:9
5
莫丽霞.
当前我国农村居民的生育意愿与性别偏好研究[J]
.人口研究,2005,29(2):62-68.
被引量:91
6
田雪原.
20世纪人口科学发展一瞥[J]
.人口与经济,1996(5):3-6.
被引量:2
7
陈俊杰,穆光宗.
农民的生育需求[J]
.中国社会科学,1996(2):126-137.
被引量:47
8
张俊良.
论生育行为[J]
.社会科学研究,1995(6):62-66.
被引量:6
二级参考文献
47
1
陈友华.
中国生育政策调整问题研究[J]
.人口研究,1999,23(6):21-27.
被引量:20
2
解振明.
中国农民生育需求的变化[J]
.人口研究,1997,21(2):13-19.
被引量:29
3
陶玉龙,何国权.
要把计划生育政策建立在合情合理、群众拥护、干部好做工作的基础上[J]
.人口与经济,1984(5):20-21.
被引量:1
4
李具恒.
中国农民的生育需求再认识[J]
.西北人口,1998,19(2):25-27.
被引量:6
5
穆光宗.
现代人口转变的苏南模式[J]
.农村经济与社会,1993(2):47-55.
被引量:3
6
李银河,陈俊杰.
个人本位、家本位与生育观念[J]
.社会学研究,1993(2):87-96.
被引量:50
7
顾宝昌.
论生育和生育转变:数量、时间和性别[J]
.人口研究,1992,16(6):1-7.
被引量:163
8
邬沧萍,贾珊.
中国文化与生育率下降[J]
.中国人口科学,1991(5):7-12.
被引量:8
9
许涤新.
中国的人口政策和计划生育工作[J]
.人口与经济,1984(2):8-9.
被引量:1
10
周宝余,李彩霞.
试论计划生育政策的依据[J]
.人口学刊,1982,4(2):31-34.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188
1
潘家森,邓志康.
家庭消费结构、住房状况对居民三孩生育意愿的影响研究[J]
.理论观察,2023(4):93-100.
被引量:2
2
梅兴文.
从“两种生产”理论看生育意愿低迷的经济社会根源[J]
.工程经济,2022,32(8):21-30.
被引量:1
3
李江艳.
全面放开二孩政策下我国城市居民生育意愿调查和影响因素 ——以甘肃省兰州市为例[J]
.广东经济,2017,0(9X):162-162.
4
郑晓瑛,任强.
中国生殖健康方案的推进和已婚育龄人口避孕模式转变——ICPD+10:避孕方法的医控模式和自控模式有变化吗[J]
.人口与经济,2007(6):5-11.
被引量:2
5
陈震,陈俊杰.
农民生育的文化边际性[J]
.人口研究,1997,21(6):18-25.
被引量:14
6
李具恒.
中国农民的生育需求再认识[J]
.西北人口,1998,19(2):25-27.
被引量:6
7
钟玉海.
我国人口问题状况及其本质[J]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21(5):82-87.
8
彭长生.
中部地区农村劳动力跨省流动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安徽省6县582个农户的问卷调查[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8(5):132-140.
被引量:4
9
陆益龙.
生育兴趣:农民生育心态的再认识——皖东T村的社会人类学考察[J]
.人口研究,2001,25(2):17-27.
被引量:38
10
陆杰华,傅崇辉,张金辉,曾序春.
结构方程模型在妇女生育行为研究中的应用:以深圳市为例[J]
.人口研究,2005,29(2):25-33.
被引量:10
同被引文献
45
1
乔晓春.
关于21世纪中国生育政策研究的思考[J]
.人口研究,1999,23(2):1-9.
被引量:46
2
翟振武,刘爽,陈卫,段成荣.
稳定低生育水平:概念、理论与战略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研究所“稳定低生育水平研究”课题组报告之一[J]
.人口研究,2000,24(3):1-17.
被引量:36
3
顾宝昌.
论生育和生育转变:数量、时间和性别[J]
.人口研究,1992,16(6):1-7.
被引量:163
4
王俊祥.
孩子的价值及对孩子数量、素质和性别的选择[J]
.中国人口科学,1990(2):60-62.
被引量:6
5
陈卫.
中国的低生育率[J]
.中国社会科学,1995(2):75-96.
被引量:17
6
乔晓春.
实施“普遍二孩”政策后生育水平会达到多高?——兼与翟振武教授商榷[J]
.人口与发展,2014,20(6):2-15.
被引量:84
7
赵文琛.
论生育文化[J]
.人口研究,2001,25(6):70-74.
被引量:29
8
李建民.
生育理性和生育决策与我国低生育水平稳定机制的转变[J]
.人口研究,2004,28(6):2-18.
被引量:77
9
莫丽霞.
当前我国农村居民的生育意愿与性别偏好研究[J]
.人口研究,2005,29(2):62-68.
被引量:91
10
王金营,王志成,何云艳,段成荣.
中国各地区妇女生育水平差异的社会经济影响因素分析——兼对1990—2000年期间各地区生育水平下降因素考察[J]
.南方人口,2005,20(2):31-39.
被引量:27
引证文献
3
1
郭亚楠.
生育意愿视角下的生育政策分析[J]
.黑河学刊,2011(12):177-181.
2
江砥,董静,詹汉荣.
生育新政之后民众二孩生育意愿影响因素探析——以湖北黄冈市区市民生育意愿随机问卷调查为例[J]
.人口与发展,2018,24(3):117-128.
被引量:12
3
沈琮超,朱北宇,盛俞鑫.
低生育率背景下育龄女性生育意愿述要及展望[J]
.科教导刊(电子版),2020(25):293-294.
二级引证文献
12
1
汤二子.
中华传统人口观念及其时代影响[J]
.南方论刊,2019,0(10):44-46.
2
郑佳音,张文政.
“全面二孩”政策下兰州市育龄妇女的二孩生育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J]
.生产力研究,2019,0(12):96-98.
3
卢雪蕾,姜春晓,王苓,吴华兵,牛庆山,张驰,钟琦,黄芬.
全面二孩政策背景下安徽省中小城市30岁及以上二孩孕妇的生育意愿与心理健康状况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2020,23(11):1406-1410.
被引量:6
4
张争光,赵爱莉,李亚红.
全面二孩政策下陕西省育龄妇女二孩生育意愿调查[J]
.医学与社会,2020,33(2):82-85.
被引量:8
5
毕文芬,初奇鸿.
农村二孩生育是否让婚姻更满意?--基于二孩性别结构与个人收入的分析[J]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21,33(3):55-65.
被引量:1
6
梁土坤.
人力资本、社会保险、群体结构与二孩生育意愿--基于2019年中国社会工作动态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J]
.人口与发展,2021,27(3):32-47.
被引量:6
7
风笑天.
调查结果如何误导我们的认识——以二孩生育意愿调查中的方法问题为例[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2,51(1):41-49.
被引量:4
8
江砥,胡红兵,黄勇奇,陈珂,汪卫民.
基于“乡土地理调查实践”课程实施状况的思考——从10年来的课程实践情况出发[J]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22(16):24-26.
9
范璐琪,刘素姣.
育龄人口不同阶段生育意愿影响因素研究——基于CGSS2018数据的实证研究[J]
.山东工会论坛,2022,28(6):49-61.
被引量:3
10
风笑天.
调查结果如何误导我们的认识--以二孩生育意愿调查中的方法问题为例[J]
.复印报刊资料(社会学),2022(7):30-37.
1
王军,梁莉,王经纬.
维护劳动者生命的伦理学框架分析[J]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2,26(2):62-67.
2
闫磊.
中国社会工作发展历程的三维框架分析[J]
.创新,2012,6(5):105-110.
被引量:5
3
刘璐琳,余红剑.
可持续生计视角下的城市少数民族流动贫困人口社会救助研究[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0(3):39-45.
被引量:6
4
周少青.
社区建设的法律框架分析[J]
.社区,2008(6):35-37.
被引量:5
5
万晓文.
面向市场的目标导向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框架分析[J]
.新会计,2009(12):54-58.
被引量:6
6
张林先,张耀天.
人力资源工作的总体框架分析[J]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4):40-42.
被引量:1
7
张云昊.
中国中西部农村社会分层框架分析[J]
.理论研究,2005(5):10-12.
被引量:4
8
杨秀菊,刘中起.
草根行动:基层社会治理的框架分析——基于上海的一项案例研究[J]
.城市观察,2017(2):103-115.
被引量:4
9
许传新.
“公务员热”的社会成因分析——“以理性选择理论”为视角[J]
.公共行政与人力资源,2007(2):36-39.
10
徐艳晴.
从“风险”到“危机”:基于传递关系的动态框架分析[J]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29(4):43-47.
被引量:5
消费导刊
2009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