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心理疲劳的研究综述
被引量: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心理疲劳是人们在应对内源、外源性压力时所出现的心理机能不能维持原心理活动水平的现象。心理疲劳产生于内部与外部因素,表现在情绪、认知、动力、生理维度的改变,其恢复的方法有很多。
作者
李祎琼
机构地区
哈尔滨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心理系
出处
《黑河学刊》
2009年第8期35-36,43,共3页
Heihe Journal
关键词
心理疲劳
概念界定
研究方法
影响因素
恢复方法
分类号
B84 [哲学宗教—心理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34
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177
同被引文献
42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18
参考文献
8
1
俞雯雯,谢海芳,蔡伯艳.
心理疲劳的研究进展[J]
.精神医学杂志,2007,20(1):58-60.
被引量:19
2
张力为,林岭,赵福兰.
运动性心理疲劳:性质、成因、诊断及控制[J]
.体育科学,2006,26(11):49-56.
被引量:108
3
刘喜文,胡文东,马进,尼春萍,李亚红,姬蕾.
不同年级护理学生人格特征的调查分析[J]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5,26(3):265-267.
被引量:7
4
付祖勇.
关注心理疲劳[J]
.兵团工运,2004,0(9):27-27.
被引量:2
5
高潮.
运动性心理疲劳探析[J]
.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4,19(1):87-89.
被引量:15
6
张力为.
值得运动心理学家探索的6个问题[J]
.心理学报,2004,36(1):116-126.
被引量:29
7
任永芳.
影响图书馆流通馆员心理疲劳的因素及对策[J]
.图书馆建设,2002(4):68-69.
被引量:12
8
章剑和.别忽视心理疲劳对高考的负面影响[N]辽宁日报,2005.
二级参考文献
134
1
祝蓓里,方兴初.
上海市健将级运动员的智力状况分析[J]
.心理学报,1988,20(3):283-290.
被引量:7
2
张力为,陶志翔.
中国乒乓球运动员智力发展水平的研究[J]
.体育科学,1994,14(6):73-78.
被引量:15
3
张力为.
运动中的心理负荷及其测定[J]
.四川体育科学,1992,11(3):32-35.
被引量:11
4
陈佩杰,章建成,皮衍玲,庄洁,任杰,张剑.
心理行为干预后不同特质焦虑运动员应激后的神经内分泌反应[J]
.体育科学,2003,23(1):99-101.
被引量:7
5
马翠娥,赵先卿.
论现代运动医学与心理学的综合[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0,34(2):10-13.
被引量:16
6
丁雪琴,张忠秋,钱铭佳.
“MC^2Study^(TM)”对减轻优秀运动员心理疲劳和增强表象演练能力的研究[J]
.中国体育科技,2000,36(1):14-16.
被引量:28
7
张力为,梁展鹏.
运动员的生活满意感:个人自尊与集体自尊的贡献[J]
.心理学报,2002,34(2):160-167.
被引量:105
8
亢万虎,毛莉君.
情绪与免疫功能[J]
.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1994,21(4):210-213.
被引量:8
9
袁浩龙,周蓓蓓,佘正尧.
冠心病患者行为类型、应激、情绪与血脂改变相关性研究[J]
.健康心理学杂志,1996,4(3):168-170.
被引量:7
10
谭亦斌.运动训练中的心理疲劳[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1,35:90-92.
共引文献
177
1
孙冉冉,孙延林,杨鑫.
体育单招大学生运动性心理疲劳与心境状态的相关研究[J]
.运动精品,2020(3):69-71.
2
王思元,姜春平.
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运动性心理疲劳状况研究——以南京晓庄学院为例[J]
.体育视野,2022(8):88-90.
3
张璐璐.
羽毛球运动员运动性心理疲劳产生的原因及对策[J]
.拳击与格斗,2022(5):49-51.
4
刘亮.
体育专业与普通专业学生运动性疲劳的比较研究[J]
.拳击与格斗,2018,0(7X):84-84.
5
杜家海.
武术运动员心理疲劳成因与恢复方法研究[J]
.搏击(武术科学),2007,4(5):44-45.
被引量:5
6
杨阿丽,张涛,安林波,刘光途,来林,王楠.
冬季两项运动员射击目标取向、竞赛状态焦虑、运动心理疲劳的特点及其关系[J]
.冰雪运动,2013,35(6):41-46.
被引量:12
7
陆萍.
高校图书馆员激励的心理保健功效[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4,14(11):41-42.
被引量:10
8
刘允.
高校图书馆年轻馆员的现状分析及应对措施[J]
.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4,22(4):27-28.
被引量:7
9
张力为.
诺贝尔奖、心理学、运动心理学[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3):289-294.
被引量:2
10
刘允,王志坚.
论高校图书馆的流通服务[J]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5,17(6):66-68.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42
1
杨河清.
我国过劳问题严重,亟须加强研究[J]
.人口与经济,2014(3):85-88.
被引量:30
2
孟续铎,王欣.
企业员工“过劳”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基于“推-拉”模型的分析[J]
.人口与经济,2014(3):92-10.
被引量:38
3
谢景欣,石亚先,吴爱莲.
论疲劳及其对健康损害的形成与消除[J]
.职业与健康,1994,10(6):61-63.
被引量:1
4
杨菊贤,卓杨.
过劳死的发生和预防[J]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6,15(7):577-579.
被引量:12
5
王艾青.
过度劳动及其就业挤出效应分析[J]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1(4):38-42.
被引量:23
6
俞雯雯,谢海芳,蔡伯艳.
心理疲劳的研究进展[J]
.精神医学杂志,2007,20(1):58-60.
被引量:19
7
李乃文,张蕾.
“过劳”与工作倦怠的比较研究[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7,7(4):607-610.
被引量:12
8
祝刚,彭娜.
亚健康慢性疲劳综合征与“过劳死”探析[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5(11):2383-2385.
被引量:10
9
林小艳.
当代大学生心理疲劳及应对策略[J]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5):24-27.
被引量:7
10
Freudanberger. Staffburn-out. Journal of Social Issue, 1974, 1:159-165.
引证文献
4
1
梅凯.
大学生心理疲劳现状调查研究——以南阳师范学院为例[J]
.出国与就业(就业教育),2011(23):43-44.
被引量:3
2
卿涛,纪乂予.
我国“过劳”研究评述与展望[J]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5,32(13):95-101.
被引量:15
3
张观浩,洪清清,曾玉娣,冯四满.
在校大学生心理疲劳问卷编制[J]
.河南科技,2010,29(5X):94-94.
4
万斌,贾爱芳.
矿工心理疲劳状况调查分析[J]
.能源技术与管理,2022,47(5):52-55.
二级引证文献
18
1
李磊.
高职学生就业倦怠现状及对策[J]
.河南农业,2014,0(18):8-8.
被引量:3
2
牛逸群,连心逸,王武斌,李伊然,赵通,马捷.
大学生心理疲劳测评及相关因素研究[J]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5,28(4):61-64.
被引量:1
3
马捷,胡素敏,岳健,牛逸群,范璐,李峰,张煜,关静,刘晓峰,韩晨霞,张帆,吴凤芝,林炳岐.
基于大学生身心状态的中医学教育管理方法探索[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7,15(8):25-27.
被引量:3
4
黄河,薛茹.
基于CFSI的员工蓄积性疲劳研究——以某制造企业为例[J]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7,31(3):6-12.
被引量:4
5
银丽萍,张向前.
群体性过度劳动的内涵及形成机制研究[J]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7,34(7):160-167.
被引量:2
6
魏秋雨,郝艳华,吴群红,梁立波,一鸣,费洁,师梦丽.
医生过劳及其量表研究的进展综述[J]
.中国医院管理,2017,37(12):56-58.
被引量:13
7
万利,杨河清.
高校青年教师科研绩效压力对过度劳动的影响——职业紧张与焦虑的中介作用[J]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8,32(6):47-52.
被引量:13
8
樊明,周文婷.
导致过度劳动因素的贡献估计——基于因变量方差分解法[J]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8,32(2):1-6.
被引量:7
9
一鸣,郝艳华,吴群红,梁立波,魏秋雨,费洁,师梦丽.
国内外医生过劳研究综述[J]
.中国医院,2018,22(10):78-80.
被引量:6
10
魏秋雨,郝艳华,梁立波,张桥,一鸣,费洁,师梦丽,王心瑶,王晓菲,代亚君,陈超亿.
医生过劳量表的编制与信效度分析[J]
.中国医院管理,2018,38(11):50-52.
被引量:3
1
李学云.
“宗教热”原因之浅析[J]
.致富时代(下半月),2010(8):152-152.
2
许小东.
知识型员工工作压力与工作满意感状况及其关系研究[J]
.应用心理学,2004,10(3):41-46.
被引量:43
3
余宏.
中国古典美学范畴的开放性[J]
.文学界(理论版),2012(9):24-26.
4
吴娟.
大学生对心理咨询接纳的相关因素研究综述[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31(7):103-106.
被引量:2
5
琼斯,庄严,米瑞尔.
曼陀罗的宇宙观[J]
.西藏旅游,1995,0(3):14-17.
被引量:2
6
吴长青.
分析学马克思主义何以可能[J]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9(5):51-56.
7
王玥莹.
基督教同中国社会的契合与争论——基督教未能扎根于明朝的原因[J]
.青年文学家,2017,0(1Z):172-173.
8
孙文倩.
黑格尔现实观初探[J]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6,32(5):22-26.
9
张建.
从心灵内部的和谐到外部世界的和谐——一把打开柏拉图《理想国》的钥匙[J]
.昆明大学学报,2007,18(3):48-50.
10
胡琦,吕超,熊坤新.
布达拉宫建筑的伦理意蕴[J]
.青藏高原论坛,2014,2(3):124-128.
被引量:1
黑河学刊
2009年 第8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