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两系法杂交水稻制种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两系法水稻杂种优势利用途径,简化了繁殖和制种程序,减少了种子生产环节,降低了种子生产成本。综述了前人在两系法杂交水稻制种不育系育性敏感安全期、抽穗扬花安全期和种子成熟收割安全期的协调;制种基地选择与季节安排;制种纯度监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进行了讨论与展望。
作者
易著虎
呼格吉乐图
陈詹
肖层林
机构地区
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德农正成种业有限公司湖南公分司
出处
《作物研究》
2008年第S1期386-389,共4页
Crop Research
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编号2007BAD77B04。
关键词
两系法杂交水稻
光温敏核不育系
制种
分类号
S51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37
参考文献
23
共引文献
460
同被引文献
34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66
参考文献
23
1
唐文邦,陈立云,肖层林,肖应辉,邓化冰.
两系超级杂交早稻“陆两优996”高产优质制种原理与技术[J]
.江西农业学报,2007,19(12):13-18.
被引量:7
2
陈立云.
超级杂交稻育种的创新思维与实践[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3(S1):21-25.
被引量:9
3
唐文邦,陈立云,肖应辉,刘国华,邓化冰.
水稻两用核不育系C815S的选育与利用[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3(S1):26-31.
被引量:63
4
唐文邦,陈势,肖应辉,邓化冰,陈立云.
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C815S的特征特性及其海南冬季繁殖技术[J]
.杂交水稻,2007,22(3):25-28.
被引量:16
5
林芦.两系法杂交水稻优势及其制种技术[J]种子经销商,2007(01).
6
黄明,陈立云.
两系杂交水稻制种的安全性问题及其对策[J]
.作物研究,2006,20(5):371-375.
被引量:20
7
段美娟,袁定阳,邓启云,李新奇.
光温敏核不育水稻育性稳定性研究Ⅳ.不育起点温度漂移规律[J]
.杂交水稻,2003,18(2):62-64.
被引量:22
8
王守海,李成荃,王德正,罗彦长,杜士云,吴爽.
安徽省两系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安全技术与应用研究(Ⅳ)——两系杂交稻制种安全与高产技术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03,31(1):8-13.
被引量:5
9
邹江石,姚克敏,邓芳萍.
培矮64S的育性特征及其安全使用技术[J]
.作物学报,2003,29(1):87-92.
被引量:24
10
杨远柱,唐平徕.
水稻光温敏核雄性不育系选育研究[J]
.种子,2001,20(2):12-14.
被引量:15
二级参考文献
137
1
周广洽,王三良.
水稻长穗颈光温敏核不育系(含eui基因)的研究[J]
.作物研究,2004,18(4):208-211.
被引量:1
2
卢品龙.
杂交稻种发芽率偏低的原因及对策[J]
.福建农业,2000(4):8-9.
被引量:2
3
萧层林.
杂交水稻制种母本异交特性与异交结实率的关系[J]
.湖南农学院学报,1993,19(5):417-421.
被引量:11
4
陈良碧,周广洽.
光、温敏不育水稻雄性败育的细胞学研究[J]
.激光生物学,1993,2(1):225-228.
被引量:2
5
何强,陈立云,唐文邦,刘国华,邓化冰,杨益善,雷东阳.
水稻光温敏不育系C815S异交特性研究[J]
.杂交水稻,2004,19(6):19-21.
被引量:7
6
黎用朝,闵军,张黎光,黄海明,邓应征.
培两优981高产制种技术[J]
.杂交水稻,2004,19(6):33-34.
被引量:1
7
唐文邦,何强,肖应辉,邓化冰,陈立云.
水稻两用核不育系C815S所配组合杂种优势分析[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0(6):499-502.
被引量:21
8
徐国华,张生斌,杨化龙,林梅.
两系杂交稻制种的风险与对策[J]
.种子科技,2005,23(1):33-35.
被引量:20
9
邹江石,吕川根.
水稻超高产育种的实践与思考[J]
.作物学报,2005,31(2):254-258.
被引量:83
10
陈良碧,李训贞,周广洽.
温度对水稻光敏、温敏核不育基因表达影响的研究[J]
.作物学报,1993,19(1):47-54.
被引量:73
共引文献
460
1
刘凯,李三和,徐华山,陈志军,杨国才,游艾青.
利用花药培养技术选育优质水稻两系不育系EH1S[J]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0(23):48-49.
2
方永忠.
杂交水稻制种栽培技术[J]
.农技服务,2008,25(1):2-3.
被引量:1
3
唐文邦,陈立云,肖应辉,刘国华,邓化冰.
水稻两用核不育系C815S的选育与利用[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3(S1):26-31.
被引量:63
4
张志奖,李瑶,颜满莲,蔡耀辉,毛凌华,李永辉,聂元元,颜龙安.
优质超高产杂交晚籼“荣优225”高产制种技术[J]
.江西农业学报,2011,23(4):20-21.
被引量:6
5
漆庆明,孙龙泉,姚克敏.
两优培九纯度的早期形态诊断[J]
.江苏农业科学,2004,32(4):18-20.
被引量:1
6
杨烨,陈立云.
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研究进展[J]
.作物研究,2008,22(S1):328-332.
被引量:2
7
刘海,陈立云.
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的育性光温效应及遗传机理[J]
.作物研究,2008,22(S1):333-337.
被引量:2
8
雷东阳,肖层林,陈立云.
两系杂交稻制种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作物研究,2008,22(S1):390-393.
被引量:3
9
黎世龄,熊国新.
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育性选择方法的探讨[J]
.宜春学院学报,2001,23(2):54-56.
10
陈远孟,李杨瑞.
试论“水稻杂种优势利用雄性不育”的思维方法[J]
.广西农业科学,2004,35(4):284-287.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34
1
周承恕,刘建宾.
两系法杂交水稻的繁殖与制种[J]
.湖南农业科学,1993(2):11-13.
被引量:3
2
张自国,元生朝.
曙暮光在光敏感核不育水稻两个光周期反应中的作用[J]
.中国水稻科学,1989,3(3):107-112.
被引量:7
3
陈金模.
改良水稻广亲和系的利用研究[J]
.福建农业科技,1994,25(2):2-3.
被引量:1
4
张自国,杨静,元生朝,曾汉来,张端品.
光敏核不育水稻在热带稻区的育性转换特性与利用研究[J]
.作物学报,1995,21(4):485-491.
被引量:6
5
袁隆平.
从育种角度展望我国水稻的增产潜力[J]
.杂交水稻,1996,11(4):1-2.
被引量:78
6
粟学俊,岑秀芬.
我国水稻广亲和品种研究的进展[J]
.广西农业科学,1996,28(2):56-60.
被引量:3
7
雷东阳,陈立云.
我国杂交水稻制种的回顾与展望[J]
.作物研究,2006,20(5):367-370.
被引量:11
8
高立民主编.作物栽培学(南方本)[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4:18-139.
9
朱立宏 黄超武 申宗坦.作物育种学[M].北京:农业出版社,1979.210-241.
10
张国良,徐继萍,周桂香,蒋继武,谷元山,汪华春,陈祥付.
两系杂交水稻丰两优1号安全制种技术[J]
.杂交水稻,2007,22(5):34-37.
被引量:5
引证文献
3
1
韩仁长,侍守佩,余洪根,项祖芬,赵辉,王志,刘定友,褚旭东,黄廷友.
国豪国香11号杂交水稻亲本特征特性及高产优质制种技术[J]
.安徽农业科学,2014,42(19):6179-6180.
2
周强,梅凯华,涂军明,王欢,吕锐玲,金红梅,张盛.
高产优质两系杂交中稻新品种广两优16的选育[J]
.湖北农业科学,2014,53(14):3239-3241.
被引量:4
3
牟同敏.
中国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进展和展望[J]
.科学通报,2016,61(35):3761-3769.
被引量:62
二级引证文献
66
1
徐俊英,胡旭,侯大平,陈义忠,李志新,杨隆维.
优质抗病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惠34S的选育与应用[J]
.杂交水稻,2018,33(6):14-17.
被引量:1
2
金红梅,周强,涂军民,梅凯华,王欢.
杂交中稻广两优16高产保优栽培技术[J]
.农业科技通讯,2016(2):181-183.
被引量:1
3
刘善德,包富生,程建平.
优质两系杂交中籼稻两优825的选育与栽培技术[J]
.湖北农业科学,2017,56(16):3030-3033.
被引量:2
4
江建华,吴爽,景春雨,王德正.
高异交率水稻籼型温敏核不育系Z913S的选育[J]
.安徽农业科学,2017,45(27):33-34.
被引量:1
5
张云虎.
杂交水稻荃优822在皖·鄂·黔的种植表现[J]
.园艺与种苗,2017,37(7):44-45.
被引量:3
6
张云虎.
杂交水稻荃优822的高产优质制种技术[J]
.园艺与种苗,2017,37(7):48-49.
被引量:4
7
曾波,李爱宏,吕海霞.
近年来中国水稻品种审定和推广应用的几个特点[J]
.湖北农业科学,2017,56(21):4035-4039.
被引量:23
8
牟同敏,姜洁锋,陈屹,叶胜拓,杨大兵,李春海,孙焱,陈云.
抗稻瘟病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华1201S的选育[J]
.杂交水稻,2017,32(6):5-11.
被引量:5
9
任万军.
杂交稻高产高效施氮研究进展与展望[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7,23(6):1505-1513.
被引量:21
10
尹晴,雷东阳,彭晨,陈广.
两个新的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特征特性研究[J]
.作物研究,2018,32(5):349-353.
被引量:3
1
刘宜柏,孙义伟,贺浩华,饶治祥.
两系杂交水稻制种技术的初步总结[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1993,15(A01):91-95.
被引量:2
2
汪发启,卢开阳,喻法金.
湖北粳型光敏核不育水稻制种技术[J]
.湖北农业科学,1991(6):10-13.
被引量:2
3
谭新跃,胡青波.
南繁三系杂交水稻制种技术[J]
.种子科技,2014,32(7):52-54.
4
尹建华,潘熙淦,朱德瑶,张正国,邹国兴,潘皓,揭银泉.
两系杂交水稻制种技术(续)Ⅱ.培矮64S/特青的高产制种技术[J]
.江西农业科技,1996(5):4-9.
5
潘祥华,池和宝.
两系法水稻南繁加代育种研究初报[J]
.闽东农业科技,1991(3):9-11.
6
官生明.
两优616水稻制种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14(9):65-65.
被引量:1
7
马柱文,李集勤,谢锐鸿,吕锦津.
谈谈烤烟杂种优势利用[J]
.农技服务,2014,31(7):28-28.
8
张爱民,黄铁城.
小麦杂种优势利用途径与研究进展[J]
.作物杂志,1997(5):16-20.
被引量:75
9
陈莹管,海洋.
浅析蔬菜杂种种子生产的方法[J]
.吉林蔬菜,2009(3):32-33.
10
方金凤.
杂交棉人工去雄制种技术[J]
.农村经济与科技,2002,13(4):13-13.
作物研究
2008年 第S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