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从依附到“另类”依附——张爱玲、卫慧笔下女性婚恋依附男权悲剧的延续性
被引量: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40年代女作家张爱玲以刻划人性卑劣见长,这一点尤其表现在对女性深层生命意识的挖掘上——依附男人等于一生一世有了依靠。在其作品中,处处可见一代旧式女性依附男权婚恋的悲剧性。时隔半个世纪,90年代女作家卫慧以另类的写作姿态,同样给我们提示了比之旧式女性多了独立与决绝的新新人类,依然无法摆脱对婚恋依附的无奈与悲哀。如果说张爱玲笔下的女性悲剧命运源于传统婚恋模式,那么卫慧给我们展现的新新人类同样摆脱不了这一古老模式的控制,只不过后者笔下的女性完成了从传统依附至另类依附的过渡。
作者
马海林
机构地区
四川师范学院中文系
出处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02年第3期94-95,共2页
Aesthetics
关键词
张爱玲
女性悲剧命运
女性依附
卫慧
男权
女作家
悲剧性
婚姻
写作姿态
男人
分类号
I207.42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33
同被引文献
6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
1
于青.
并非自觉的女性内审意识——论张爱玲等女作家群[J]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13(4):73-78.
被引量:34
共引文献
33
1
尤红娟,高月丽.
“五四”启蒙传统在老舍、张爱玲小说中的呈现[J]
.唐都学刊,2009,25(4):105-108.
2
丁琪.
对张爱玲写作特色的女性主义阐释[J]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4(5):105-109.
被引量:1
3
章琼.
从农家女到新女性的蜕变——试析《小麦进城》中的王小麦形象[J]
.电影评介,2013(7):85-86.
4
胡德才.
近十年张爱玲研究综述(下)[J]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4,17(1):72-76.
被引量:1
5
顾伟.
张爱玲前期小说女性的悲剧命运来自何方[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11):50-50.
6
程传荣.
张爱玲与她笔下的悲剧女性[J]
.安顺学院学报,1998,3(3):25-29.
7
戚学英.
张爱玲小说男性主体意识的显性缺席与隐性出席[J]
.中国文学研究,2002(2):86-89.
被引量:10
8
阎铁红.
论张爱玲小说集《传奇》人物形象系列[J]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0(6):43-45.
被引量:1
9
邓寒梅.
张爱玲与王安忆上海小说中的女性意识[J]
.湘南学院学报,2005,26(3):29-32.
被引量:3
10
林娜.
解读张爱玲文本创作的女性话语模式[J]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11(3):76-77.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6
1
张洪.
无奈与悲哀——张爱玲的小说基调[J]
.当代作家评论,1994(3):59-65.
被引量:10
2
李永东.
洋场文人的租界感觉:新感觉派小说与上海租界[J]
.中国文学研究,2006(4):38-42.
被引量:5
3
阿里夫.德里克,王瑾.
后现代主义、后殖民主义和全球化:当代马克思主义所面临的挑战[J]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7(2):144-149.
被引量:15
4
莫泊桑.一生[M].周国强,译.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6.
5
彦岚.
华丽的欲望下,生活还是生存?[J]
.观察与思考,2009(1):58-59.
被引量:1
6
张冬利,蒋舟.
从青年文化热点透析青年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转变[J]
.青年探索,2009(1):79-81.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2
1
兰胜敏.
蜗居?我们不是菟丝花——从《一生》中的让娜的一生反观现代人生价值观[J]
.长春大学学报,2010,20(9):61-63.
2
燕志华.
被殖民的性——“海派文学”背后的另一种社会学景观[J]
.中国研究,2009(1):217-224.
1
高圣华.
“乱世佳人”婚恋中的一点欢喜——解读张爱玲小说《倾城之恋》[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8(3):157-159.
被引量:1
2
李莉.
张爱玲眼中的女性[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7):9-10.
3
吴舜立.
娜拉批判:从女性依附看自私人性[J]
.世界文学评论(长江文艺出版社),2006(1):61-64.
被引量:1
4
许宁.
论苏童小说的女性文化内涵[J]
.学习与探索,2004(5):113-114.
被引量:3
5
郭运恒.
浅析凌叔华作品中的女性婚恋心理意识[J]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07(9):41-44.
被引量:1
6
宋舒虹.
凌叔华小说人物简论[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6(3):67-69.
7
张健.
一曲没落世家女性生存困境的苍凉之歌——解读张爱玲的《倾城之恋》[J]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45-46.
8
于青.
一个神秘的“怪圈”——女性文学的女性心理探幽之一[J]
.文艺评论,1988(6):43-45.
9
侯智芳,崔英杰.
论《驿站长》的文化内涵[J]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5(5):22-24.
10
王俊虎.
高妈:《骆驼祥子》中一个不容忽视的人物——祥子婚恋模式新解[J]
.北京社会科学,2009(6):62-65.
被引量:1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02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