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1997年第S1期91-92,共2页
Journal of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Medical Science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9290700-5
参考文献3
-
1冯世杰,花兰女,金曙雯,严忠馥,赵雁飞,朱清如.大鼠烫伤模型的制作[J].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1995,15(3):195-197. 被引量:93
-
2许志勤,高兰兴.组织羟脯氨酸测定方法的改进[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1990,8(1):40-42. 被引量:136
-
3刘秉慈,尤宝荣,刘玉英,赵新娥,李玉瑞.大鼠Ⅲ型胶原的提取方法[J]卫生研究,1985(01).
共引文献226
-
1彭雁忠,胡积军,曹茂珍,邓斌,黄其通.马洛替酯治疗兔肝纤维化后肝组织RNA含量变化[J].江苏医药,1998,24(12):881-882. 被引量:1
-
2周乾毅,蔡文佳,廖金敏,樊创新.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大鼠皮肤深Ⅱ°烫伤创面愈合的影响[J].解剖学研究,2008,30(6):435-437. 被引量:3
-
3张慧娜,黄能慧,李诚秀,李玲,程明亮.汉丹肝乐抗大鼠免疫性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21(S1):77-79.
-
4程枫,赵涵芳,章有章,冯世杰,密磊,史济湘.大鼠浅Ⅱ度烧伤渗液细胞原位杂交生长因子mRNA表达[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1997,22(S1):10-12. 被引量:5
-
5丁韧,张远贵,金曙雯,许伟石,严忠馥,支立民.大鼠深Ⅱ度烫伤创面愈合中纤维连接蛋白的变化[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1997,22(S1):20-22.
-
6章有章,赵涵芳,程枫,刘军,冯世杰,史济湘.大鼠深Ⅱ度烫伤后四种生长因子mRNA的表达[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1997,22(S1):30-33. 被引量:2
-
7丁韧,方培耀,孔令雯,何亮,吴晓武.大鼠深Ⅱ度烫伤后纤溶酶原─纤溶酶系统的变化[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1997,22(S1):34-36.
-
8邱喜盛,杨煦,徐飒英,丁韧,朱德安,史济湘.Ⅲ度烧伤创面切痂混合移植后胶原重建规律的实验研究[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1997,22(S1):46-51. 被引量:4
-
9吴建和,童善庆,胡宝瑜,张希衡,青春,朱德安.Ⅲ度烫伤大鼠创面渗液中细胞因子的变化[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1997,22(S1):56-58.
-
10彭雁忠,胡积军,邓斌,黄其通.肝纤维化时肝组织核糖核酸和羟脯氨酸含量的动态观察[J].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1997,6(1):117-120.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13
-
1姚敏,王文奎,密磊,许伟石,史济湘.大鼠浅Ⅱ度烫伤创面表皮细胞周期分析[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1997,22(S1):88-90. 被引量:3
-
2缪金明,潘瑞彭.多胺在DNA生物合成中的作用[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1989,16(5):359-361. 被引量:5
-
3方勇,陈玉林,胡云凤,葛绳德.烧伤创面羟脯氨酸含量动态变化的实验研究[J].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1996,12(1):48-50. 被引量:19
-
4李玉瑞.细胞外间质的生物化学及研究方法,第1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72-234.
-
5李玉瑞,细胞外间质的生物化学及研究方法,1998年,172页
-
6杨大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1997年,17卷,增,91页
-
7方勇,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1996年,12卷,48页
-
8宋平根,流式细胞术的原理和应用,1992年,26页
-
9许志勤,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1990年,8卷,40页
-
10缪金明,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1989年,16卷,359页
引证文献2
-
1陈新龙,陆树良,许伟石,陈志龙,史济湘.补充适量精氨酸加速大鼠烧伤创面愈合[J].中华创伤杂志,1999,15(2):130-132. 被引量:1
-
2陈新龙,余明星,陈文山,许伟石,陆树良,史济湘.烧伤创面成纤维细胞周期、羟脯氨酸和胶原比例动态变化[J].中华外科杂志,2000,38(2):148-150. 被引量:13
二级引证文献14
-
1于文会,辛秀,马隽,康欣,姜晓文.乳香提取物对NIH-3T3细胞增殖及ERK1/2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的影响[J].中国兽医科学,2015,45(3):304-308.
-
2董亚琳,贺浪冲,王怀荟,尤海生,吴娇芬.盐酸塔斯品碱促进大鼠皮肤创伤愈合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J].中西医结合学报,2005,3(5):386-390. 被引量:3
-
3杨辉俊,杨宏宇,张继斌,沈强,蔡卫彬.bFGF基因转染对骨髓基质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J].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06,4(1):53-57. 被引量:8
-
4陈静,王甲汉.不同表皮对成纤维细胞增殖及胶原含量的影响[J].中华烧伤杂志,2007,23(3):195-197. 被引量:1
-
5赵琳,宋建星,周道明,彭程.木醋杆菌纤维素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及胶原含量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0(1):6-8.
-
6朱蕾,胡瑛,颜玲,许扬滨,徐国风.猪内脏膜生物敷料促进兔皮肤创面愈合的实验研究[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10,33(5):397-400. 被引量:2
-
7石毅,刘忠英,卢泽源,刘迪,刘彬彬,周余来,刘志.中药马勃对大鼠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及胶原合成的影响[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38(5):961-964. 被引量:1
-
8李冬军,赵洪良,李明,孙瑞朋,郑文立,赵连魁.硝普钠和磺胺嘧啶银联合应用对大鼠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的影响[J].中国美容医学,2013,22(1):59-61. 被引量:1
-
9邹新华,李炳辉,陈洪平,祝友鹏,李恭驰,祝鑫红.壳聚糖蜂蜡膏对大鼠创面中CD34及羟脯氨酸的影响[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14,31(7):1546-1546.
-
10江颖,邓明霞,汪海婴,张含俊,汪海波.热变性对鱼胶原海绵材料性能的影响[J].功能材料,2015,46(9):9045-9051. 被引量:3
-
1戴志高.中药外敷皮肤烧伤25例[J].中国实用医药,2008,3(25):146-147.
-
2李省.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在烧伤整形中的应用效果[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3,13(4):26-27. 被引量:5
-
3胡云凤,王韦,戴方平.烧伤皮肤羟脯氨酸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1994,15(4):368-369. 被引量:6
-
4陈森,熊敏,余化龙,何宁,廖梅梅.糖尿病大鼠椎间盘退变的实验观察[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29(18):2325-2328. 被引量:1
-
5姚维芳,王宇仁,沈侠,罗才尧,周之德.胫骨多段骨折的治疗分析[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0,24(S1):99-100.
-
6全国颅脑创伤学术研讨会通知[J].中华创伤杂志,2005,21(4):246-246.
-
7胡大海(综述),陈壁(综述).烧伤皮肤替代物的研制(文献综述)[J].国际外科学杂志,2001,32(2):91-94. 被引量:1
-
82005年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第八期《重症急性胰腺炎基础理论及临床进展》和《重症急性胰腺炎研讨会》通知[J].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05,4(4):265-265.
-
9何亮,青春,吴晓武,范惠泳,朱德安,史济湘.大鼠Ⅲ度烫伤后局部炎性细胞浸润的变化[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1997,22(S1):93-94. 被引量:3
-
10董跃福,牟志芳,胡有谷.正常与退变椎间盘中胶原变化的比较[J].颈腰痛杂志,2006,27(6):505-508. 被引量: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