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金匮要略》病证脉象分析
被引量:
3
Analysis of Pulse Manifestations for Diseases and Syndromes in Book Jinkui Yaolu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对《金匮要略》中痉病、疟病、胸痹病、水气病和黄疸病的脉法进行了归纳整理 ,分析提炼出其纲脉、可见脉、变脉和死脉 ,并结合后世医家杂病脉诊运用的有关论述进行分析 ,使仲景杂病脉候病机思想具体化 ,以有利于临床辨证方法的充实 ,对临床诊治疾病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
祝小惠
尉中民
机构地区
北京中医药大学
出处
《中国医药学报》
CSCD
2004年第6期333-337,共5页
China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Pharmacy
关键词
《金匮要略》
病证
脉象分析
痉病
疟病
胸痹病
水气病
黄疸病
分类号
R222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54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13
同被引文献
54
1
陆小左,石强,邢淑丽,曹宏梅.
中医脉诊标准研究的若干探讨[J]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6(3):113-115.
被引量:11
2
王燕.
中医脉象客观定量化理论方法研究[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5,7(1):118-122.
被引量:13
3
王惠君.
论《伤寒论》浮脉的辨证意义[J]
.辽宁中医杂志,2005,32(4):277-278.
被引量:6
4
马小兰.
岭南医家郭元峰《脉如》学术思想诠释[J]
.中医药学刊,2005,23(4):676-678.
被引量:4
5
任辉杰,郁晓维.
《伤寒论》难辨之虚实证辨证方法浅析[J]
.中医杂志,2006,47(4):309-310.
被引量:2
6
王燕,白涛.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远程中医脉诊客观化研究[J]
.计算机仿真,2006,23(5):203-206.
被引量:8
7
王历.
《伤寒论》脉法探析[J]
.辽宁中医杂志,2006,33(8):947-948.
被引量:8
8
段延萍,周杰,范晔,马赟.
《内经》、《难经》寸口脉诊法机理探析[J]
.陕西中医,2006,27(11):1448-1450.
被引量:5
9
刘艳,李毅.
初探《难经》对脉学的学术贡献[J]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2(4):1-3.
被引量:5
10
何绪良.
《黄帝内经》脉诊方法[J]
.光明中医,2006,21(12):17-17.
被引量:6
引证文献
3
1
陈广涛,王学岭.
脉诊古代文献的研究现状[J]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6(4):222-224.
被引量:6
2
李鸿,陆小左.
脉诊研究[J]
.湖北中医杂志,2010,32(7):27-28.
被引量:4
3
马梦茜,杨必安.
《伤寒论》脉法研究现状分析[J]
.环球中医药,2021,14(4):744-748.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13
1
李俊莲,包根晓.
浅析蒙医问诊及脉诊学特点[J]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0,16(11):22-23.
被引量:2
2
贾建义,张扬卿,傅华洲.
寸口脉左右脏腑分属关系的探讨[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14,32(4):876-879.
被引量:8
3
赵绂诚,于晓飞,薛晓琳,吴秀艳,陈丽平,葛舰,李宁,赵燕,王天芳.
关于缓脉特征及其临床意义的专家访谈结果分析[J]
.天津中医药,2014,31(5):310-313.
被引量:6
4
崔骥,许家佗.
中医临床证候疗效评价方法的研究与进展[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4,20(5):705-708.
被引量:9
5
张曈,戴洁琛.
从名老中医甄梦初肺痨脉象心得试论脉诊入门[J]
.北京中医药,2014,33(5):365-367.
被引量:1
6
王颖纯,白丽娜.
基于BP神经网络的中医脉诊体质类型判定[J]
.中医杂志,2014,55(15):1288-1291.
被引量:14
7
赵鑫,邢永革.
《直斋书录解题》中医文献著录情况分析[J]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4(4):202-205.
8
于志亮,杨硕,杨孝芳.
奇经八脉脉诊在针灸临床中的应用与思考[J]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9,41(3):12-14.
被引量:2
9
孙小梅,张津铖,程志强.
陆廷珍《六因条辨》学术思想及特色探析[J]
.环球中医药,2022,15(8):1385-1389.
10
徐寒莹,张冬梅,张影,兰天野,吕志国,赵林华,王健.
中医诊疗体系源流与发展探析[J]
.辽宁中医杂志,2023,50(3):72-75.
被引量:1
1
李冰星,蔡光先.
虚证临床脉象分析[J]
.浙江中医杂志,1991,26(3):126-129.
被引量:3
2
赵云芳,臧海洋.
《金匮要略》虚劳病篇脉象探析[J]
.四川中医,2009,27(1):49-49.
被引量:2
3
徐成贺.
疟病、少阳病异似初探[J]
.河南中医,1993,13(4):152-154.
4
黎孝平.
540例心律失常脉象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2010,5(30):116-117.
被引量:7
5
付文倩,齐向华.
脉诊辨病医案二则[J]
.山东中医杂志,2013,32(10):761-762.
6
赵兴业.
濡脉主湿盛的机理探析[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5,13(8):5-7.
被引量:2
7
何若苹,徐光星,何任.
疟病方证与临床——《金匮要略》方证与临床系列之七[J]
.浙江中医杂志,2009,44(11):784-786.
被引量:1
8
韩新平,马嘉瑾.
晚期癌症应慎用温热之剂——附145例晚期癌症舌象、脉象分析[J]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1999,21(3):36-38.
被引量:4
9
鲍艳举.
柴胡桂枝干姜汤研究述要[J]
.浙江中医杂志,2007,42(9):543-545.
被引量:14
10
刘光华,艾华,吴振起.
《内经》疟病源流[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6,12(1):17-17.
被引量:7
中国医药学报
2004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