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梨黑心病发病原因的探讨 被引量: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梨是我国华北地区盛产的主要水果之一,肉质细嫩,水份多,风味好,深受人们的喜爱,也是主要的出口创汇水果。但是,由于梨易在贮藏期间发生严重的黑心病,极大地降低了梨的食用价值和商品价值,影响销售,使经济效益降低。为了能够有效地控制黑心病的发生,本文对梨黑心病发病原因进行初步探讨。梨黑心病多发生在贮藏期间。发病初期,先于果心外围上发生褐色斑块,向内逐渐使果心变褐,并不断向外扩展。
机构地区 东北农业大学
出处 《中国果品研究》 1994年第3期11-13,共3页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1

  • 1丁起盛,郭栋生,康俊卿,管振谦,李国柱,刘兴民,李文海.鸭梨黑心病发病机理的研究[J].河北农业科学,1992(4):19-22. 被引量:4
  • 2周宏伟.入库降温速率对鸭梨贮藏生理的影响[J].果树科学,1992,9(1):36-38. 被引量:13
  • 3刘兴民,李文海,康俊卿,丁起盛,管振谦,郭定成.鸭梨黑心病发病机理的研究[J].华北农学报,1989,4(S1):182-186. 被引量:4
  • 4鞠志国 朱广廉 等.莱阳茌梨果实褐变与多酚氧化酶及酚类物质区域化分布的关系[J].植物生理学报,1988,14(4):356-361.
  • 5鞠志国 朱广兼.水果贮藏期间的组织褐变问题[J].植物生理学通讯,1988,(4):46-48.
  • 6田梅生,盛其潮,李钰.低温贮藏对鸭梨乙烯释放、膜通透性及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J]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1987(06).
  • 7龚云池.鸭梨黑心病与钙素营养的关系[J].园艺学报,1986,13(3):145-148.
  • 8RESEARCH GROUP FOR THE BROWN CORE OF PEAR,PEKING INSTITUTE OF BOTANY,ACADEMIA SINICA.鸭梨黑心病的研究 Ⅱ.酚类物质的酶促褐变[J]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1974(03).
  • 9Harris,J,,Polland B. Food Res . 1939
  • 10Miller VR. Plant Physiology . 1951

二级参考文献6

  • 1李益新.超氧化物歧化酶的结构与功能[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1985(03).
  • 2陆佩洪等.细胞的运输与细胞的能源[M]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
  • 3华东师范大学生物系植物生理教研组.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 4鞠志国,朱广廉.水果贮藏期间的组织褐变问题[J]植物生理学通讯,1988(04).
  • 5王坤范.几种测定果实组织乙烯浓度的取样方法[J]植物生理学通讯,1982(02).
  • 6刘兴民,李文海,康俊卿,丁起盛,管振谦,郭定成.鸭梨黑心病发病机理的研究[J].华北农学报,1989,4(S1):182-186. 被引量:4

共引文献92

同被引文献9

引证文献1

二级引证文献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