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湖北省可持续发展研究
被引量: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以湖北省2004年统计年鉴数据为依据,对湖北省2004年生态足进进行了详细计算和分析,同时绘制了湖北省近十年生态赤字图,结果表明湖北省生态赤字超过全球和全国水平。这反映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强度超过了生态承载力,湖北省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但是由于政府和人民的努力生态赤字正处于下降阶段,湖北省还是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的。
作者
张玉玲
吴宜进
机构地区
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出处
《资源环境与发展》
2006年第4期42-47,共6页
Resources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关键词
湖北省
生态足迹
可持续发展
生态经济系统
多样性
发展能力
分类号
X2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2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1502
同被引文献
97
引证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75
参考文献
6
1
蒋莉,陈治谏,沈兴菊,郭娜.
生态足迹影响因子的定量分析——以中国各省(区市)1999年生态足迹为例[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5,14(2):238-242.
被引量:27
2
刘宇辉,彭希哲.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中国发展可持续性评估[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4,14(5):58-63.
被引量:36
3
王书华,张义丰,毛汉英.
城郊县域生态经济协调状态与发展能力分析——以河北新乐市为例[J]
.地理科学进展,2004,23(1):96-104.
被引量:15
4
徐中民,陈东景,张志强,程国栋.
中国1999年的生态足迹分析[J]
.土壤学报,2002,39(3):441-445.
被引量:367
5
杨开忠,杨咏,陈洁.
生态足迹分析理论与方法[J]
.地球科学进展,2000,15(6):630-636.
被引量:647
6
徐中民,张志强,程国栋.
甘肃省1998年生态足迹计算与分析[J]
.地理学报,2000,55(5):607-616.
被引量:836
二级参考文献
32
1
.新乐市环境质量监测报告[R].新乐市环境保护局,2001..
2
[1] William E R. Revisiting Carrying Capacity: Area-Based Indicators of Sustainability[A]. In:Wackernagel M, ed. Ecological Footprints of Nations[EB/OL] http://www.ecouncil.ac.cr/rio/focus/report/english/footprint/,1996.
3
[2] 李永展.台湾地区生态足迹量度之研究[Z].台湾区域科学学会98年度年会论文研讨会(B),2000.
4
[3] Wackernagel M. Ecological Footprints of Nations[EB/OL].See: http://www.encouncil.ac.cr/rio/focus/report/english/footprint.html,1997.
5
[4] William E R. Ecological Footprints And Sustainability Gap.
6
[EB/OL] http://www.interchg.ubc.ca/plan/scarp.html,1996.
7
[5] Wackernagel M. The Ecological Footprints of Santiago de Chile[EB/OL]. http://www.iclei.org/iclei/santiago.html,1998.
8
[6] Wackernagel M. What We Use and What We Have: Ecological Footprint and Ecological Capacity[EB/OL]. http://www.rprogress.org/resources/,1999.
9
[7] Lower Fraser Basin Eco-Research Project. How sustainable are our choices[EB/OL].See: http://www.ire.ubc.ca/ecoresearch/ecoftpr.html,2000.
10
.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库[DB/OL].http://faostat.fao.org/defauh.jsp·language=CN[UNFAO data].,.
共引文献
1502
1
王业宁,李雅,梁少民,张小磊.
河南省多尺度均衡与产量因子的生态足迹评估[J]
.环境科学与技术,2021(S02):383-390.
被引量:2
2
王业宁,王豪伟.
近20年内蒙古生态足迹与承载力动态研究[J]
.环境科学与技术,2020(S01):218-224.
被引量:12
3
吴景辉,张戈,王耕.
能源富集区可持续发展水平分析:以山西省为例[J]
.环境科学与技术,2020,43(1):187-193.
被引量:5
4
卢旭,刘邵权.
都江堰市生态足迹与生态经济持续性评价[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1(6):143-147.
被引量:1
5
王宏.
基于生态足迹节约型社会建设影响因素实证研究——以江苏为例[J]
.生产力研究,2007(22):81-83.
被引量:3
6
曹敏,卞正富,沈泉飞.
土地利用持续性的生态足迹评价法[J]
.生态经济(学术版),2007(1):64-67.
被引量:3
7
刘宇辉.
中国省级区域经济生产的资源需求——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分析[J]
.经济地理,2006,26(S1):293-297.
被引量:7
8
华红莲,肖海平,谢武生.
生态足迹分析法研究评述[J]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5,17(z1):74-76.
被引量:6
9
孙兆敏,刘世新,任世春,韩清芳,李永平.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定量评价方法——对生态足迹研究方法的一点认识[J]
.西北农业学报,2004,13(1):140-144.
被引量:4
10
胡习邦,沈波.
重庆市2005年生态足迹的计算与分析[J]
.环境科学与管理,2008,33(10):155-158.
被引量:4
同被引文献
97
1
褚岗,米文宝,王玉梅.
基于生态足迹理论的银川市2001-2005年生态承载力动态分析[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9,23(2):56-61.
被引量:17
2
曾端香,肖能文,曾志红,孙广遥,范俊韬,罗建武.
北京亦庄地区生态足迹与承载力的分析预测[J]
.国家林业局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8(4):48-51.
被引量:1
3
郭永奇.
基于生态足迹的新疆兵团区域可持续发展实证研究[J]
.资源环境与发展,2008,0(4):32-35.
被引量:3
4
刘义军,卢武强,李荣.
湖北省生态足迹计算与分析[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8(2):259-262.
被引量:33
5
夏军,王中根,左其亭.
生态环境承载力的一种量化方法研究——以海河流域为例[J]
.自然资源学报,2004,19(6):786-794.
被引量:67
6
曹新向,梁留科,丁圣彦.
可持续发展定量评价的生态足迹分析方法[J]
.自然杂志,2003,25(6):335-339.
被引量:38
7
董泽琴,孙铁珩.
生态足迹研究——辽宁省生态足迹计算与分析[J]
.生态学报,2004,24(12):2735-2739.
被引量:73
8
周陶,黄云,王成.
运用生态足迹法对可持续发展的分析——以乐山市五通桥区为例[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2):18-21.
被引量:5
9
陈烈,李瑞霞,王峰玉.
资源型城市生态足迹分析[J]
.生态环境,2005,14(4):508-513.
被引量:18
10
何淑勤,郑子成.
雅安市生态足迹分析[J]
.中国水土保持,2005(8):13-14.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7
1
董群方.
基于能值分析的铜川市生态足迹计算[J]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10,31(6):69-74.
被引量:3
2
武于非,张贵祥.
基于生态足迹的延庆县可持续发展水平测度研究[J]
.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5(4):77-82.
被引量:2
3
何彩虹,吴开亚,胡淑恒.
上海市2000—2009年生态足迹测算与动态分析[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5(2):268-273.
被引量:8
4
程德荣,孟长来,李德贤,吴雪仙,任幼平.
基于生态足迹的区域科学发展战略研究——以攀枝花市为例[J]
.四川林业科技,2013,34(2):27-35.
被引量:2
5
丁海燕,汤超群.
基于2001-2009年生态足迹的溧阳市可持续发展研究[J]
.海洋湖沼通报,2013(2):155-160.
被引量:1
6
徐留兴,常毅,赵源.
基于生态足迹的荥经县土地系统脆弱性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2015,43(31):14-17.
被引量:4
7
田玲玲,罗静,董莹,刘和涛,曾菊新.
湖北省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时空动态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6,25(2):316-325.
被引量:55
二级引证文献
75
1
王涛,庄丹园,卢楠楠,梁晓文,邵田田.
基于生态足迹的省域生态安全及影响因素研究[J]
.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2021(2):100-115.
2
刘畅.
基于生态足迹法的可持续发展测度研究——以上海市2010年为例[J]
.科学大众(智慧教育),2013(4):136-137.
被引量:3
3
李晓刚.
基于能值分析的商洛市生态足迹研究[J]
.甘肃科学学报,2013,25(1):26-30.
被引量:2
4
王晓磊,王成,贾宝全,邱尔发,郄光发.
2000-2010年鹤壁市生态足迹动态分析[J]
.中国城市林业,2013,11(5):14-19.
被引量:2
5
王晓磊,王成,贾宝全.
基于生态足迹的西宁市可持续发展动态分析[J]
.中国城市林业,2014,12(1):26-30.
被引量:2
6
吴磊,熊英.
长江经济带生态效率测评及提升模式构建[J]
.生态经济,2018,34(12):166-172.
被引量:5
7
王恒博,姚顺波,郭亚军,赵敏娟.
基于生态足迹-服务价值法的生态承载力时空演化[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8,27(10):2316-2327.
被引量:15
8
邬浩,方朝阳.
江西省2004-2013年生态足迹测算与分析[J]
.江西科学,2015,33(3):428-434.
被引量:4
9
肖义,张蓝月.
资源型城市的生态补偿机制研究——以四川省攀枝花市为例[J]
.中国商贸,2015,0(18):163-165.
被引量:2
10
余凯莉,吴鑫鑫.
修正生态足迹模型在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中的应用[J]
.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0(20):61-62.
1
冯德.
河北省绿色食品产业化经营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
.河北林业科技,2014(3):79-80.
被引量:2
2
许国仁,李圭白.
欧洲污泥处理技术和发展趋势[J]
.城镇供水,2008(5):11-13.
被引量:5
3
方景清,孟伟庆,郝翠,张龙军.
天津滨海新区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潜力探讨[J]
.海洋环境科学,2009,28(6):755-759.
被引量:11
4
胡文聪,罗爱庆,吕菲菲,孔晓东.
乡镇企业环境污染现状、产生原因和防治对策[J]
.环境污染与防治,1999,21(2):7-8.
被引量:4
5
傅春,陈炜,谢珍珍.
中部地区生态足迹的比较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3,22(11):1397-1404.
被引量:13
6
郭翠花,王应刚,任艳萍,史俊华.
太原市地表土汞含量的分布特征[J]
.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19(3):339-344.
被引量:14
7
周志田,李赞.
唐山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分析[J]
.唐山学院学报,2012,25(4):1-4.
8
邓成科,项文化,王亚光,王灿.
湖南省2001—2010年能源类碳排放特征[J]
.湖南林业科技,2012,39(3):6-9.
被引量:1
9
沙晓军.
大西安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预测分析[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2(1):205-205.
10
隋春花,蓝盛芳.
广州与上海城市生态系统能值的分析比较[J]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6,19(4):1-3.
被引量:38
资源环境与发展
2006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