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弗吉尼亚·伍尔夫生命诗学
被引量: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英国著名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的生命诗学之所以值得研究,是因为她对文学的根本问题的论述突破了西方诗学的核心理念,不仅可以为走出当下的文学和理论困境提供开拓性思路,而且可以为中西诗学的对话和交流提供例证。
作者
高奋
机构地区
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
出处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CSSCI
2010年第1期334-342,共9页
English and American Literary Studies
关键词
伍尔夫
小说形式
柯勒律治
创作构思
现代小说
批评方法
情中景
主观真实
景中情
真实观
分类号
I561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83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17
同被引文献
83
1
王丽丽.
时间的追问:重读《到灯塔去》[J]
.外国文学研究,2003,25(4):63-67.
被引量:22
2
柴平.
女性的痛觉:孤独感和死亡意识——萧红与伍尔夫比较[J]
.外国文学研究,2000,22(4):111-116.
被引量:18
3
罗婷,李爱云.
伍尔夫在中国文坛的接受与影响[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6(5):89-93.
被引量:5
4
姜云飞.
“双性同体”与创造力问题──弗吉尼亚·伍尔夫女性主义诗学理论批评[J]
.文艺理论研究,1999(3):34-40.
被引量:11
5
申富英.
评《到灯塔去》中人物的精神奋斗历程[J]
.外国文学评论,1999(4):66-71.
被引量:9
6
葛桂录.
边缘对中心的解构——伍尔夫《到灯塔去》的另一种阐释视角[J]
.当代外国文学,1997,18(2):171-175.
被引量:6
7
王家湘.
二十世纪的吴尔夫评论[J]
.外国文学,1999(5):61-65.
被引量:19
8
张烽.
吴尔夫《黛洛维夫人》的艺术整体感与意识流小说结构[J]
.外国文学评论,1988(1):54-59.
被引量:5
9
王家湘.
维吉尼亚·吴尔夫独特的现实观与小说技巧之创新[J]
.外国文学,1986(7):56-61.
被引量:2
10
童燕萍.
路在何方──读弗·吴尔夫的《一个自己的房间》[J]
.外国文学评论,1995(2):13-19.
被引量:5
引证文献
4
1
申富英,王敏.
伍尔夫的身体美学思想——以《奥兰多》为中心的考察[J]
.山东社会科学,2021(1):111-116.
2
高奋.
新中国六十年伍尔夫小说研究之考察与分析[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41(5):83-93.
被引量:12
3
田国立,曹阳.
从诗化小说《海》看班维尔的生命诗学[J]
.河北学刊,2013,33(1):112-115.
4
高奋.
弗吉尼亚·伍尔夫小说理论近百年研究述评[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46(1):119-130.
被引量:6
二级引证文献
17
1
高奋.
“现代主义与东方文化”的研究进展、特征与趋势[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42(3):31-39.
被引量:4
2
吴文权.
荷兰人抑或德国人——托马斯·伍尔夫《天使,望故乡》首句中译批评研究[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3,29(8):7-9.
3
徐小雁,唐萌萌.
伍尔夫生态女性主义思想研究[J]
.芒种(下半月),2013(10):51-52.
4
郝岚.
女性主义视角下中国的外国文学研究[J]
.青海社会科学,2014(2):136-142.
被引量:1
5
张燕,杜志卿.
从《达洛卫夫人》看伍尔夫矛盾的帝国情怀[J]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156-163.
被引量:3
6
吕奕锦.
对弗吉尼亚·伍尔夫作品中女权主义的分析[J]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5(12):34-35.
7
朱天龙.
论《达洛维太太》与《辛伯林》之间的互文性[J]
.韶关学院学报,2016,37(7):37-40.
8
巢玥.
反传统的重构:弗吉尼亚·伍尔夫的性别意识[J]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17,38(1):25-29.
9
张友燕.
弗吉尼亚·伍尔夫随笔国外研究综述[J]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7(2):116-120.
10
窦玉玉,魏巢凤.
《达洛卫夫人》中水象征的重构与模仿[J]
.宿州学院学报,2017,32(5):59-61.
被引量:1
1
卢佑诚.
文学别解——巧妙的真话[J]
.皖西学院学报,2005,21(1):75-78.
2
陈黎明,沙家强.
“真实”的边界——重读《百年孤独》[J]
.名作欣赏(鉴赏版)(上旬),2008(8):71-74.
被引量:1
3
赵鸿雁.
《螺丝在拧紧》的心理现实主义写作风格[J]
.长城,2013,0(03X):173-174.
4
翟卓雅,杨瑜.
论弗吉尼亚·伍尔夫短篇小说的艺术特点[J]
.前沿,2008(4):196-198.
被引量:2
5
郭广兰.
论现代小说虚构的主观真实性问题[J]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3,25(5):83-85.
被引量:1
6
袁霜竹.
伍尔夫小说美学理论探析[J]
.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3(10):150-152.
被引量:2
7
吴迎君.
汪曾祺的现代主义面孔[J]
.当代文坛,2006(6):59-62.
被引量:3
8
陈健.
简介弗吉尼亚·伍尔夫及其小说(英文)[J]
.价值工程,2010,29(31):301-301.
9
董岩.
同性亦凡人——从“酷儿”理论角度分析伍尔芙的《达洛维夫人》[J]
.长城,2013,0(06X):72-73.
10
张德林.
关于艺术真实与审美尺度的对话[J]
.文艺理论研究,1991(5):33-38.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2010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